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祁丽芬专利>正文

改进型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多芯片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4792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5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多芯片封装结构,包括印刷电路板、导体层和电极,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部均设有平底凹杯,上表面两端分别设有电极;所述平底凹杯的表面均覆盖有导体层;所述的两平底凹杯的平底底部的中间纵向设有三个贯穿印刷电路板的导电连接体,用以互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高良率、集成度高和散热率高等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封装结构,具体地说,它是一种改进型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多芯片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寿命长和低能耗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板、红绿灯、汽车方向灯以及照明等方面。 为使发光二极管朝着高亮度、低光损的方向发展,不仅在要发光二极管自身结构方面作出改进,也要从发光二极管的多芯片封装方面着手。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平面印刷电路板的封装结构和具有杯状底座的印刷电路板的封装结构两种方式,前者虽然具有良好的封装集成度,但封装后的亮度不好,混光的效果较差;后者虽然具有聚光、增加亮度的作用,但其合格率较低、封装集成度低且散热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通过一种改进型多芯片封装结构的设计,有效地改善封装良率、提高集成度和散热效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多芯片封装结构,包括印刷电路板、导体层和电极,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部均设有平底凹杯,上表面两端分别设有电极;所述平底凹杯的表面均覆盖有导体层;所述的两平底凹杯的平底底部的中间纵向设有三个贯穿印刷电路板的导电连接体,用以互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即在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设置的表面具有导体层的平底凹杯和下表面设置的导热层,由于导体层与导热层之间通过贯穿印刷电路板的导电连接体相连,使得印刷电路板的结构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与导热途径,可以明显地提高发光二极管芯片封装后的合格率和集成度。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高良率、集成度高和散热率高等特点。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改进型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多芯片封装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分别是⑴印刷电路板,⑵⑶平底凹杯,⑷(5)电极,(6) (7)导体层,(8) (9)(10)导电连接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看图1,本技术一种改进型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多芯片封装结构,包括印刷电路板I、导体层6、7和电极4、5,所述的印刷电路板I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部均设有平底凹杯2、3,上表面两端分别设有电极4、5 ;所述平底凹杯的表面均覆盖有导体层6、7 ;所述的两平底凹杯2、3的平底底部的中间纵向设有三个贯穿印刷电路板的导电连接体8、9、10,用以互相连接。 本技术所例举的实施例并非对自己的限定,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多芯片封装结构,包括印刷电路板、导体层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部均设有平底凹杯,上表面两端分别设有电极;所述平底凹杯的表面均覆盖有导体层;所述的两平底凹杯的平底底部的中间纵向设有三个贯穿印刷电路板的导电连接体,用以互相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多芯片封装结构,包括印刷电路板、导体层和电极,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部均设有平底凹杯,上表面两端分别设有电极;所述平底凹杯的表面均覆盖有导体层;所述的两平底凹杯的平底底部的中间纵向设有三个贯穿印刷电路板的导电连接体,用以互相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高良率、集成度高和散热率高等特点。文档编号H01L33/64GK202513206SQ20122011270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5日专利技术者祁丽芬 申请人:祁丽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多芯片封装结构,包括印刷电路板、导体层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部均设有平底凹杯,上表面两端分别设有电极;所述平底凹杯的表面均覆盖有导体层;所述的两平底凹杯的平底底部的中间纵向设有三个贯穿印刷电路板的导电连接体,用以互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丽芬
申请(专利权)人:祁丽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