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内饰板冲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4669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5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门内饰板冲击装置,其主要包括:具备人体髋部侧面的几何特征的碰撞接触面的髋部区域冲击单元;储能装置;以及与髋部区域冲击单元连结并将来自储能装置的直线运动传递至髋部区域冲击单元的导向杆,髋部区域冲击单元包括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该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的几何特征参照侧撞假人SID?IIs的左侧髋部而设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 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评价汽车门内饰板刚度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装置
技术介绍
侧面碰撞是常见的机动车交通事故类型之一,如何提高侧面碰撞时对车内乘员的保护性能受到了汽车生产企业的日益重视。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车身钣金结构首先碰撞变形,向乘员舱内侵入,推动车门内饰板和乘员身体发生碰撞接触,造成乘员伤害。可见,良好的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性能不仅与车身钣金结构及其材料密切相关,同时还和与乘员发生直接碰撞接触的车门内饰板刚度密切相关。在进行车身钣金结构设计的同时,设计合适的车门内饰板刚度能够进一步提升汽车侧面碰撞性能。C-NCAP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是将在市场上购买的新车型按照比我国现有强制性标准更严格和更全面的要求进行碰撞安全性能测试,评价结果按星级划分并公开发布,旨在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辆信息,促进企业按照更高的安全标准开发和生产,从而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伤害及损失。C-NCAP测试包括一项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在移动台车前端加装可变形吸能壁障撞击试验车辆驾驶员侧。移动壁障行驶方向与试验车辆垂直,移动壁障中心线对准试验车辆前排座椅R点,碰撞速度为50km/h(试验速度不得低于50km/h)。移动壁障的纵向中垂面与试验车辆上通过碰撞侧前排座椅R点的横断垂面之间的距离应在±25mm内。在驾驶员位置放置一个ES-2型假人,该假人代表平均身高和体重的成年男性,用以测量驾驶员位置受伤害情况。在对应于驾驶员侧的第二排座位放置SID-IIs (D版)假人,该假人代表身高和体重都偏小的成年女性,用以考核第二排座位的乘员受伤害情况。现行的中国碰撞法规侧面碰撞试验以及C-NCAP侧面碰撞试验中只对前排乘员成年男性假人有评价准则,因此前门内饰板只是针对成年男性进行的设计。但从2012年7月新的C-NCAP实施后将在侧面碰撞试验中考察女性乘员保护,因此迫切需要针对女性乘员进行车门内饰板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课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门针对女性乘员的评价汽车门内饰板刚度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装置。本技术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装置主要包括具备人体髋部侧面的几何特征的碰撞接触面的髋部区域冲击单元;储能装置;以及与所述髋部区域冲击单元连结并将来自所述储能装置的直线运动传递至所述髋部区域冲击单元的导向杆,所述髋部区域冲击单元包括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该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的几何特征参照侧撞假人SIDIIs的左侧髋部而设计。另外,还包括用于固定支撑内饰板的固定支架,内饰板和固定支架的连接方式与内饰板和实车的连接方式相同。另外,在所述髋部区域冲击单元上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该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记录所 述髋部区域冲击单元随时间变化的加速度信号。另外,还包括积分装置,该积分装置根据记录的所述髋部区域冲击单元的加速度信号获得所述内饰板受冲击区域的刚度值。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该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的几何特征是参照侧撞假人SIDIIs的左侧髋部设计的,因此通过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对车门内饰板对应的髋部区域进行撞击,能够获得刚度曲线以评价车门内饰板对女性乘员的侧撞保护。另外,所述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的质量参照SID Hs的髋部整体质量。另外,利用钢铁材料作为所述侧撞如性假人髋部冲击块的材料。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利用钢铁材料作为所述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的材料,因此冲击块不会变形,可以进行多次试验。另外,所述储能装置是高压气缸、液压缸或弹簧储能装置。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的立体图。(符号说明)I髋部区域冲击单元Ia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2储能装置3导向杆4内饰板5固定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以下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一例,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实施方式保护范围的限定。图I是本实施方式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装置的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装置主要包括具备人体髋部侧面的几何特征的碰撞接触面的髋部区域冲击单元I ;储能装置2 ;以及与髋部区域冲击单元I连结并将来自储能装置2的直线运动传递至髋部区域冲击单元I的导向杆3,髋部区域冲击单元I包括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la,该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Ia的几何特征参照侧撞假人SID Hs的左侧髋部而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高压气缸2作为储能装置2。另外,还包括用于固定支撑内饰板4的固定支架5,内饰板4和固定支架5的连接方式与内饰板4和实车的连接方式相同。如图2所示,髋部区域冲击单元I的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Ia的碰撞接触面具备人体髋部侧面的几何特征,在试验中用于与内饰板的髋部碰撞区域接触。髋部侧面的几何特征可以通过从SID IIs的有限元模型中提取髋部模型,获取左侧髋部外表面模型,并导入CAD软件中构造实体模型,从而获得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的数模。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的质量参照SID Hs的髋部整体质量,材料是用钢铁材料作为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的材料。如图I所示,通过高压气缸2产生的瞬时推力将导向杆3和髋部区域冲击单元I以一定的速度发射,髋部区域冲击单元I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以水平自由状态冲击内饰板4的对应区域,冲击质量为髋部区域冲击单元I和导向杆质量之和。在髋部区域冲击单元I上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未图示),该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记录髋部区域冲击单元I随时间变化的加速度信号。而且,车门内饰板冲击装置还包括积分装置(未图示),该积分装置(可利用电路或者 计算机软件)根据记录的髋部区域冲击单元I的加速度信号求得髋部区域冲击单元I受到的反作用力,从而获得内饰板4受冲击区域的刚度数值。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该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Ia的几何特征是参照侧撞假人SID Hs的左侧髋部设计的,因此通过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Ia对车门内饰板4对应的髋部区域进行撞击,能够获得刚度曲线以评价车门内饰板对女性乘员的侧撞保护。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利用钢铁材料作为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Ia的材料,因此该冲击块不会变形,可以进行多次试验。虽然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高压气缸2作为储能装置2,但储能装置2也可以是液压缸或弹簧储能装置。虽然本专利技术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其中可作各种变化和修改而在广义上没有脱离本专利技术,所以并非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形都将落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虽然本实施方式列举的髋部冲击块是参照假人左侧髋部设计的(即用左侧髋部冲击左门饰板),但右门饰板同样可以参照左门饰板设计。而且,取右侧髋部来冲击右门饰板也可以达到同样的试验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车门内饰板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 具备人体髋部侧面的几何特征的碰撞接触面的髋部区域冲击单元; 储能装置;以及 与所述髋部区域冲击单元连结并将来自所述储能装置的直线运动传递至所述髋部区域冲击单元的导向杆, 所述髋部区域冲击单元包括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该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的几何特征参照侧撞假人SID Hs的左侧髋部而设计。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内饰板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具备人体髋部侧面的几何特征的碰撞接触面的髋部区域冲击单元;储能装置;以及与所述髋部区域冲击单元连结并将来自所述储能装置的直线运动传递至所述髋部区域冲击单元的导向杆,所述髋部区域冲击单元包括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该侧撞女性假人髋部冲击块的几何特征参照侧撞假人SID?IIs的左侧髋部而设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佳丁海建杜汉斌王大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