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线控制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94258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2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线控制动系统,旨在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实现线控制动;在线控制动出现故障时,还能够实现常规液压制动;同时还具制动距离小、占用空间小的特点的制动系统。它包括电子控制单元、制动液罐、泵、制动主缸、车轮制动器及制动踏板;制动踏板上设有行程传感器,一第一制动通路连接制动主缸与车轮制动器;一第二制动通路连接车轮制动器与制动液罐,所述制动主缸位于活塞两侧设有工作腔及补液腔,工作腔内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泵位于制动液罐与制动主缸之间并连通制动液罐;一第三制动通路,其由泵出口分别连接工作腔及补液腔;一第四制动通路连接补液腔与制动液罐,第四制动通路上设有第三电磁开关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汽车制动系统,具体涉及ー种由电子控制和液压系统共同构成的集成线控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汽车的制动系统也逐渐应用了电子控制技木,以实现线控制动。对于纯线控制动系统,即以电线连接,电线传递能量,数据线传递信号,来直接控制车轮制动器实现制动。这种纯 线控制动系统将踏板等制动操纵部分和车轮制动器等制动操作部分分离开来,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令人不愉悦的振动不会传递到制动踏板上;但其具有的不足之处,即是一旦电子控制出现故障整个制动系统就瘫痪了。进ー步的,为了避免纯线控制动系统的不足之处,将液压制动和电子制动两种制动系统同时应用与汽车制动系统中;当电子制动控制出现故障吋,还可以由液压制动系统实现制动。这种制动系统,既应用了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以保证足够的制动安全性,又利用电子制动优势;但由于两套制动系统同时存在,结构复杂、成本偏高,也増加了维护和保养难度。同时为了在电子制动制动系统,即线控制动正常工作时,为了提高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时具有较真实的踩踏效果,通常会设置ー个踩踏模拟器。踩踏模拟器虽然提高了踩踏效果的真实性,但其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会进一歩占用了汽车原本就有限的空间。另一方面,在这类将液压制动和电子制动结合的制动系统中,为了达到一个应急液压制动的效果,通常还会单独设置ー个蓄能装置;但其占用空间大,进一歩占用了汽车原本就有限的空间。进ー步的,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820989,公开日2006年08月23日,技术创造的名称为电子控制液压制动系统,该申请案公开了ー种电子控制液压制动系统,其可以实现在线控制动出现故障吋,还能够通过常规液压制动系统实现制动。但由于传统液压制动系统及其制动主缸结构的限制;为了实现在线控制动出现故障时,还能够实现常规液压制动;如上述申请案中公开的一祥,需要在常规液压制动系统中増加了由制动液罐连通车轮制动器的线控制动的液压回路,并将泵设置在增设的液压回路上,通过行程传感器检测制动器踏板的移动行程;并传递给电子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液压控制装置来实现线控制动。这类制动系统具有以下不足为了在常规液压制动系统中实现线控制动,通常的设计和本方案相同,即在常规液压制动通路上増加了由制动液罐连通车轮制动器的线控制动的液压回路,并将泵设置在增设的液压回路上;但由于增设了线控制动的液压回路,使得液压制动回路的管路增长,这不仅会增加成本、増大维护难度;更重要的是由于管路增长会使得制动滞后,增大制动距离、降低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克服这类将线控制动构造增设在常规液压制动系统中,由于增加了线控制动的液压回路,使得液压制动回路的管路增长,不仅増加了成本,还增大制动距离、降低安全性的问题,提供ー种不仅能够实现线控制动,在线控制动出现故障时,还能够实现常规液压制动,且生产成本低、制动距离小、安全性高的集成线控制动系统。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为了克服当线控制动与液压制动系统结合吋,为了提高线控制动过程中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吋,具有较真实的踩踏效果而设置得踩踏模拟器,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会占用汽车原本就有限的空间的问题,提供一种线控制动与液压制动系统结合时,液压制动系统的制动主缸在线控制动过程中还可以为驾驶员提供较真实的踩踏效果,从而消除了踩踏模拟器的设置,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减小了制动系统占用空间的集成线控制动系统。本技术的第三目的是为了克服这类将液压制动和电子制动结合,为了达到一个应急液压制动的效果而设置的蓄能装置,其占用空间大、制作成本高的问题,提供ー种可实现将蓄能装置与制动主缸结合为一体从而减小制动系统占用的空间,降低成本;并且在线控制动出现故障时,还能够实现常规液压制动的汽车集成线控制动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线控制动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兀、制动液_、栗、制动王缸、车轮制动器及制动踏板;制动踏板上设有行程传感器,一第一制动通路连接制动主缸与车轮制动器,第ー制动通路上设有第一电磁开关阀;一第二制动通路连接车轮制动器与制动液罐,第二制动通路上设有第二电磁开关阀,所述制动主缸上的活塞杆与制动踏板相连接;所述制动主缸上的活塞两侧设有工作腔及补液腔,工作腔内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泵位于制动液罐与制动主缸之间并连通制动液罐;一第三制动通路,其由泵出口分别连接工作腔及补液腔;一第四制动通路连接补液腔与制动液罐,第四制动通路上设有常开型的第三电磁开关阀。本方案通过行程传感器检测制动踏板的动作并将信号传递到电子控制単元,电子控制単元控制电机带动泵,从而实现线控制动。在线控制动出现故障吋,由于设有第四制动通路连接补液腔与制动液罐,且第四制动通路上设置的第三电磁开关阀为常开型的电磁开关阀,在线控制动出现故障时补液腔通过第四制动通路与制动液罐连通,因此可以直接通过制动踏板通过制动主缸来实现常规液压制动。重要的是,将泵设于制动液罐与制动主缸之间,并且泵通过第三制动通路分别连接制动主缸的工作腔及补液腔;这样在线控制动过程中泵对制动主缸的活塞所施加的压カ会达到ー个平衡,因此在线控制动过程中不会影响到制动踏板的踩踏效果;同吋,由于泵设于制动液罐与制动主缸之间,这样就不需要增加线控制动的液压回路,可以极大地缩短线控制动的液压回路的管路长度,减小制动距离、提高制动安全性能。另ー方面,本方案的制动系统由电子控制単元控制电机和泵提供压カ源直接作用于制动主缸,将传统的制动主缸与由电机和泵组成的压カ调节单元集成化设计,提高了系统模块化程度,降低了成本,节省了车内制动系统的布置空间。作为优选,制动主缸的活塞杆位于补液腔ー侧;与工作腔接触的活塞截面积A大于与补液腔接触的活塞截面积B。在电子控制单元实现线控制动的过程中,当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的行程越大,泵提供的制动压也相应的越大。由于泵通过第三制动通路分别连接制动主缸的工作腔及补液腔,即在泵工作的过程中工作腔与补液腔的压强相同;同时由于本方案与工作腔接触的活塞截面积A大于与补液腔接触的活塞截面积B,因此当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的行程越大,工作腔内制动液对活塞的压カ与补液腔内制动液对活塞的压カ的压力差也会越大,驾驶员踩踏时需要提供的踩踏カ也越大,以此来实现模拟真实的踩踏效果。通过本方案的结构,可以实现制动主缸在线控制动过程中可以为驾驶员提供较真实的踩踏效,从而避免了踩踏模拟器的设置,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减小了制动系统占用空间。作为优选,第一制动通路包括与工作腔连接的第一总通道及分别与各车轮制动器连接的第一支路通道,所述第一电磁开关阀为常开型电磁开关阀并分别设于各第一支路通道上;第二制动通路包括与制动液罐连接的第二总通道及分别与各车轮制动器连接的第二支路通道,第二电磁开关阀为常闭型电磁开关阀并分别设于各第二支路通道上。通过第一支路通道、第二支路通道以及第一电磁开关阀和第二电磁开关阀,使各车轮制动器形成相互独立的制动通路;可以避免某一支路通道或电磁开关阀出故障时,使得整个刹车系统失效。另ー方面,由于第一电磁开关阀为常开型电磁开关阀,这样在线控制动出现故障吋,还能够实现常规液压制动。作为优选,制动主缸的缸体的端面上设有ー阶梯孔,阶梯孔内设有两阶台阶且阶梯孔的口径由开ロ端往内逐渐减小,阶梯孔开ロ端处设有密封端盖;制动主缸的活塞设于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线控制动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26)、制动液罐(10)、泵(11)、电机(12)制动主缸(1)、车轮制动器(29)及制动踏板(2);制动踏板上设有行程传感器(9),一第一制动通路(24)连接制动主缸与车轮制动器,第一制动通路上设有第一电磁开关阀(28);一第二制动通路(25)连接车轮制动器与制动液罐,第二制动通路上设有第二电磁开关阀(27),其特征是,所述制动主缸(1)上的活塞杆与制动踏板(2)相连接;所述制动主缸(1)上的活塞两侧设有工作腔(3)及补液腔(4),工作腔内设有第一复位弹簧(6);所述泵(11)位于制动液罐与制动主缸之间并连通制动液罐;一第三制动通路(13),其由泵出口分别连接工作腔及补液腔;一第四制动通路(16)连接补液腔与制动液罐,第四制动通路上设有常开型的第三电磁开关阀(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线控制动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26)、制动液罐(10)、泵(11)、电机(12)制动主缸(I)、车轮制动器(29)及制动踏板(2);制动踏板上设有行程传感器(9),一第一制动通路(24)连接制动主缸与车轮制动器,第一制动通路上设有第一电磁开关阀(28);一第二制动通路(25)连接车轮制动器与制动液罐,第二制动通路上设有第二电磁开关阀(27),其特征是,所述制动王缸(I)上的活塞杆与制动踏板(2)相连接;所述制动王缸(I)上的活塞两侧设有工作腔(3)及补液腔(4),工作腔内设有第一复位弹簧(6);所述泵(11)位于制动液罐与制动主缸之间并连通制动液罐;一第三制动通路(13),其由泵出口分别连接工作腔及补液腔;一第四制动通路(16)连接补液腔与制动液罐,第四制动通路上设有常开型的第三电磁开关阀(17)。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成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是,制动主缸的活塞杆位于补液腔(4) 一侧;与工作腔(3)接触的活塞截面积A大于与补液腔(4)接触的活塞截面积B。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成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制动通路(24)包括与工作腔(3)连接的第一总通道及分别与各车轮制动器(29)连接的第一支路通道,所述 第一电磁开关阀(28)为常开型电磁开关阀并分别设于各第一支路通道上;第二制动通路(25)包括与制动液罐(10)连接的第二总通道及分别与各车轮制动器(29)连接的第二支路通道,第二电磁开关阀(27)为常闭型电磁开关阀并分别设于各第二支路通道上。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成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是,制动主缸(I)的缸体的端面上设有一阶梯孔,阶梯孔内设有两阶台阶且阶梯孔的口径由开口端往内逐渐减小,阶梯孔开口端处设有密封端盖(33);制动主缸的活塞设于两阶台阶之间的阶梯孔内,所述工作腔(3)设于活塞与阶梯孔底面之间,所述补液腔(4)设于活塞与密封端盖之间;所述密封端盖(33)与相邻台阶之间的制动主缸缸体上设有与补液腔(4)连通的第一补液孔(7),所述阶梯孔底面与相邻台阶之间的制动主缸缸体上设有与工作腔(3)连通的第一进液孔(31)及第一出液孔(32)。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成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工作腔(3)上设有压力传感器(18);所述第三制动通路(13)包括与泵出口连接的第三总通道及分别于工作腔及补液腔连接的第三支路通道,第三总通道和与工作腔连接的第三支路通道上设有制动液可由制动液罐向工作腔流动的第二单向阀(14)及第三单向阀(15)。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集成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是,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文标孙国辉潘劲刘伟资小林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