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卸线圈的绕线模具及其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35878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0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卸线圈的绕线模具,安装在机床主轴和尾座之间,包括主动轴、固定板、绕线块和顶压件,所述绕线块包括芯体和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芯体侧面,所述滑块沿机床主轴至尾座方向上滑动时绕线块的径向尺寸逐渐变小,所述主动轴一端与芯体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顶压件一端与芯体另一端插接配合,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绕线块与主动轴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不用拆卸整套模具就能够直接卸下线圈,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操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绕线装置
,尤其是ー种快速卸线圈的绕线模具及其制造エ艺。
技术介绍
目前,绕线生产时,对于绕线模具一直存在这样的问题,当绕线结束后,如何快速取下影响着生产效率,传统的模具没有考虑到这方面,往往需要拆下模具,并将模具一一打开才能取出线圈,这样一来,费时费力,影响产能的提高,因此,目前对于这样的模具还存在空白区,如何在绕线结束后快速取下线圈是人们一直想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绕线模具不易快速取下线圈的技术问题,提供ー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快速卸线圈的绕线模具及其制造エ艺,具有快速拆卸下线圈的功能。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快速卸线圈的绕线模具,安装在机床主轴和尾座之间,包括主动轴、固定板、绕线块和顶压件,所述绕线块包括芯体和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芯体侧面,所述滑块沿机床主轴至尾座方向上滑动时绕线块的径向尺寸逐渐变小,所述主动轴一端与芯体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顶压件一端与芯体另一端插接配合,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绕线块与主动轴之间。作为ー种安装结构,所述主动轴上具有用于固定的轴肩,所述滑块有两块,所述两个滑块分别滑动设置在芯体两侧,所述的芯体为梯台形状,所述梯台形芯体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梯台形芯体的两个侧面相互平行,芯体的上底面为小端,芯体的下底面为大端,靠近固定板的芯体端面中心开有定位孔,所述主动轴插入芯体定位孔中,主动轴的轴肩与固定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芯体的大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另一面的中心,芯体的两个斜面上具有沿其腰部方向延伸设置的燕尾导轨,所述的两个滑块截面为直角梯形状,所述的两个滑块的斜面上均开有沿斜面方向的燕尾槽,所述的芯体上的燕尾导轨与滑块上的燕尾槽相配,芯体的小端开有槽ロ,所述的顶压件包括活动板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一端穿过活动板中心并与芯体小端的槽ロ对接。进ー步地,为防止滑块的滑落,所述的两滑块的燕尾槽的中上部至底部开有限位槽,所述芯体的斜面上位于燕尾导轨ー侧开有ー销孔,所述销孔中安装有用于阻止滑块滑出轨道的限位销,所述的限位销伸出端位于限位槽中。作为优选,所述的梯台形芯体的斜面和滑块的斜面的斜度均为15°。进ー步地,为方便绕线结束后对线圈进行包扎,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开有第一直槽,所述的活动板的两端开有第二直槽,所述的第一直槽和第二直槽相互对中。为便于绕线,所述的固定板上位于其中ー个第一直槽边缘开有用于固定线的起始端的固定孔。为了绕线时排布均匀,所述绕线块的两个滑块侧壁上开有多条等间距分布的便于绕线用的漆包线线槽。一种制造快速卸线圈的绕线模具的エ艺,芯体和滑块均可在一个备料上加工完成,具体步骤如下a、分别备主动轴、连接轴、固定板、活动板和绕线块毛坯料各一件,限位销2件;b、将步骤a中的毛坯料进行调质处理;C、将调质处理的主动轴、连接轴、固定板、活动板在机床上加工完成;d、将调质处理的绕线块在线切割机上割出第一直槽、第二直槽和外部轮廓;e、芯体上定位孔的加工在加工中心上,对步骤d中得到的绕线块在端面中心加エ出定位孔,在定位孔中心线上加工出2个关于定位孔对称的小孔; f、在线切割机床上加工绕线块四角的漆包线线槽;g、通过定位孔和其中一小孔将绕线块固定在专用夹具上,在线切割机床上将ー侧滑块切割分开,然后将剩余的绕线块旋转180°以定位孔和另ー小孔定位在专用夹具上,进而将另一侧滑块切割分开,从而得到ー个芯体和两个滑块;h、将步骤e中的2个小孔钳加工成内六角螺孔,钳エ加工芯体上的燕尾导轨的销孑し;i、将固定板、活动板、芯体和两个滑块去毛刺、打光;j、将主动轴、连接轴、固定板、活动板、芯体、限位销和两个滑块进行总装配。为了提供生产效率,节省加工时间,所述步骤g中的专用夹具的截面为损矩形,损矩形截面的一个角为75°,所述的专用夹具的斜面上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与芯体定位孔直径相同,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内六角螺孔的内径,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之间的中心距和定位孔与内六角螺孔之间的中心距相同。其中ー个角选择75°可使得绕线块切割的部位处于铅锤面,方便切割和节省生产时间。为了方便加工,保证加工精度,所述绕线块的毛坯料各单边均留有切割余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I)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本专利技术在绕线起始阶段吋,由于机床尾座上安装的顶压件顶住了绕线块,也即此时两个滑块是被顶死的,其旋转时直径不会变,当绕线结束后,退开顶压件,轻拨两个滑块,由于是在斜面上滑动,滑块滑出后旋转直径就变小了,那么线圈自然就被轻易取下。2)多件分割,效率大大提高芯体、两个滑块在ー个毛坯料上通过专用夹具就一次性的切割下来,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ー步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快速卸线圈的绕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快速卸线圈的绕线模具的半剖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绕线块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C-C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主动轴的结构示意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B-B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板 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专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A向示意图。图中1.主动轴,2.固定板,21.第一直槽,22.固定孔,3.绕线块,31.芯体,32.滑块,33.燕尾导轨,34.燕尾槽,35.限位槽,36.限位销,37.漆包线线槽,4.顶压件,41.活动板,411.第二直槽,42.连接轴,5.专用夹具,51.第一通孔,52.第二通孔。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f 1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快速卸线圈的绕线模具的具体实施例,包括主动轴I、固定板2、绕线块3和顶压件4,绕线块3包括芯体31和滑块32,滑块32滑动设置在芯体31侧面,滑块32沿机床主轴至尾座方向上滑动时绕线块3的径向尺寸逐渐变小,主动轴I一端与芯体31 —端固定连接,主动轴I的另一端可与机床的主轴同轴安装,顶压件4 一端与芯体31另一端插接配合,顶压件4的另一端可安装在机床尾座上,固定板2固定安装在绕线块3与主动轴I之间。主动轴I上具有用于固定的轴肩,滑块32有两块,两个滑块32分别滑动设置在芯体31两侧,芯体31为梯台形状,梯台形芯体31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梯台形芯体31的斜面和滑块32的斜面的斜度均为15°,梯台形芯体的两个侧面相互平行,芯体31的上底面为小端,芯体31的下底面为大端,靠近固定板2的芯体31端面中心开有定位孔,主动轴I插入芯体31定位孔中,主动轴I的轴肩上设有两个螺纹孔,通过螺纹孔中设置两枚螺钉将主动轴I的轴肩与固定板2的一面固定,该两枚螺钉还将芯体31的大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的另一面的中心,芯体31的两个斜面上具有沿其腰部方向延伸设置的燕尾导轨33,两个滑块32截面为直角梯形状,两个滑块32的斜面上均开有沿斜面方向的燕尾槽34,芯体31上的燕尾导轨33与滑块32上的燕尾槽34相配,芯体31的小端开有槽ロ,顶压件4包括活动板41和连接轴42,连接轴42 —端穿过活动板41中心并与芯体31小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卸线圈的绕线模具,安装在机床主轴和尾座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轴(1)、固定板(2)、绕线块(3)和顶压件(4),所述绕线块(3)包括芯体(31)和滑块(32),所述滑块(32)滑动设置在芯体(31)侧面,所述滑块(32)沿机床主轴至尾座方向上滑动时绕线块(3)的径向尺寸逐渐变小,所述主动轴(1)一端与芯体(31)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顶压件(4)一端与芯体(31)另一端插接配合,所述固定板(2)固定安装在绕线块(3)与主动轴(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卸线圈的绕线模具,安装在机床主轴和尾座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轴(I)、固定板(2)、绕线块(3)和顶压件(4),所述绕线块(3)包括芯体(31)和滑块(32),所述滑块(32)滑动设置在芯体(31)侧面,所述滑块(32)沿机床主轴至尾座方向上滑动时绕线块(3)的径向尺寸逐渐变小,所述主动轴(I)一端与芯体(31)—端固定连接,所述顶压件(4)一端与芯体(31)另一端插接配合,所述固定板(2)固定安装在绕线块(3)与主动轴(I)之间。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快速卸线圈的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I)上具有用于固定的轴肩,所述滑块(32)有两块,所述两个滑块(32)分别滑动设置在芯体(31)两侧,所述的芯体(31)为梯台形状,所述梯台形芯体(31)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梯台形芯体的两个侧面相互平行,芯体(31)的上底面为小端,芯体(31)的下底面为大端,靠近固定板(2)的芯体(31)端面中心开有定位孔,所述主动轴(I)插入芯体(31)定位孔中,主动轴(I)的轴肩与固定板(2)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芯体(31)的大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的另一面的中心,芯体(31)的两个斜面上具有沿其腰部方向延伸设置的燕尾导轨(33),所述的两个滑块(32)截面为直角梯形状,所述的两个滑块(32)的斜面上均开有沿斜面方向的燕尾槽(34),所述的芯体(31)上的燕尾导轨(33)与滑块(32)上的燕尾槽(34)相配,芯体(31)的小端开有槽口,所述的顶压件(4)包括活动板(41)和连接轴(42),所述连接轴(42)—端穿过活动板(41)中心并与芯体(31)小端的槽口对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卸线圈的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滑块(32)的燕尾槽(34)的中上部至底部开有限位槽(35),所述芯体(31)的斜面上位于燕尾导轨(33) —侧开有一销孔,所述销孔中安装有用于阻止滑块(32)滑出轨道的限位销(36),所述的限位销(36)伸出端位于限位槽(35)中。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卸线圈的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台形芯体(31)的斜面和滑块(32)的斜面的斜度均为15°。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快速卸线圈的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的两端开有第一直槽(21),所述的活动板(41)的两端开有第二直槽(411),所述的第一直槽(21)和第二直槽(411)相互对中。6.如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恽达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