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模具及绕线模具的尺寸的获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51359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绕线模具及绕线模具的尺寸的获取方法,其中,绕线模具包括底座(10)以及设置在底座(10)一侧的绕线主体(20),绕线主体(20)的周向侧面与底座(10)的连接处形成顺次连接的第一底边(21)、第二底边(22)、第三底边(23)、第四底边(24)、第五底边(25)以及第六底边(26),第一底边(21)与第四底边(24)相互平行,第二底边(22)与第六底边(26)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第二底边(22)与第三底边(23)的连接处和第一底边(21)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底边(21)和第四底边(24)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0.46至0.5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定子注塑时容易出现绕组外露,产品不良率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绕线模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在定子生产中,需要先将漆包线(铜线)通过相应的绕线模具进行绕线操作,形成定子线圈,再将定子线圈按照技术图纸要求通过嵌线机嵌入定子铁芯上形成绕组,最后用BMC料进行定子注塑以完成整个塑封定子的制作。然而,定子注塑后经常会出现绕组外露(即定子漆包线未被BMC料完成包住),产品不良率较高,且绕组外露的定子需报废处理,造成很大的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定子注塑时容易出现绕组外露,产品不良率较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绕线模具,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一侧的绕线主体,绕线主体的周向侧面与底座的连接处形成顺次连接的第一底边、第二底边、第三底边、第四底边、第五底边以及第六底边,第一底边与第四底边相互平行,第二底边与第六底边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第二底边与第三底边的连接处和第一底边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底边和第四底边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0.46至0.51。进一步地,第一底边的长度大于第四底边的长度。进一步地,绕线主体的第一底边、第二底边、第三底边、第四底边、第五底边以及第六底边之间圆滑过渡连接。进一步地,绕线主体的周向侧面与底座之间具有钝角夹角。进一步地,绕线模具还包括安装通孔,安装通孔贯通设置在底座和绕线主体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绕线模具的尺寸的获取方法,绕线模具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一侧的绕线主体,绕线主体的周向侧面与底座的连接处形成顺次连接的第一底边、第二底边、第三底边、第四底边、第五底边以及第六底边;获取方法包括:根据铁芯的轴向厚度确定第二底边和第三底边的连接处与第一底边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根据铁芯的轴向厚度确定第二底边和第三底边的连接处与第一底边之间的距离包括:通过以下公式得到第二底边和第三底边的连接处与第一底边之间的距离:L2 = Dl+2mm;其中,L2为第二底边和第三底边的连接处与第一底边之间的距离,D1为铁芯的轴向厚度。进一步地,获取方法还包括:根据铁芯的跨槽中心距确定第二底边与第六底边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获取方法还包括:根据铁芯的轴向厚度以及铁芯所需的非引线端线圈端高确定第一底边和第四底边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获取方法还包括:根据嵌线机炮筒的圆弧条宽度确定第三底边和第四底边的连接处与第五底边和第四底边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获取方法还包括:根据铁芯的槽满率确定绕线主体的厚度。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使第二底边与第三底边的连接处和第一底边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底边和第四底边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0.46至0.51,这样可以在第一底边和第四底边之间的距离不变时,使第二底边与第三底边的连接处和第一底边之间的距离足够小,从而使第二底边与第三底边的连接处和第四底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定子线圈在第二底边与第三底边的连接处形成线圈折弯位置,在保证线圈不断线的情况下,将嵌线机推头对准上述线圈折弯位置,通过推动该线圈折弯位置带动整个定子线圈移动从定子铁芯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从而使线圈嵌进定子铁芯的槽中。在上述过程中,对应于第三底边、第五底边和第四底边的线圈被推至定子铁芯的非引线端面处形成非引线端线圈,对应于第二底边、第六底边和第一底边的线圈则在定子铁芯的引线端面处形成引线端线圈。由于上述绕线主体的形状尺寸的设置,对应于第三底边、第五底边和第四底边的线圈较多,从而使嵌入定子铁芯之后形成的非引线端线圈的内径较大,进而避免定子注塑后出现线圈外露现象,提高产品合格率。同时,使用上述绕线模具进行线圈绕制时,不必增加线圈周长也可以增大非引线端线圈内径,更加节省材料,生产成本低。此外,由于在第一底边和第四底边之间的距离不变,第一底边和第四底边的长度不变,第二底边与第三底边的连接处和第一底边之间的距离变小,因此,第二底边与第三底边之间的夹角增大。上述夹角增大可以使嵌线更加顺畅,从而减少线圈断线。【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定子与注塑模芯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定子的纵向剖视图;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定子铁芯的横向剖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绕线模具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的绕线模具的侧视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4的绕线模具的俯视示意图;以及图7示出了图4的绕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铁芯;2、注塑模芯;3、限位台阶;4、引线端线圈;5、非引线端线圈;10、底座;20、绕线主体;21、第一底边;22、第二底边;23、第三底边;24、第四底边;25、第五底边;26、第六底边;30、安装通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中,在定子生产中,需要先将漆包线(铜线)通过相应的绕线模具进行绕线操作,形成定子线圈,再将定子线圈按照技术图纸要求套在落线杯上,如果定子线圈装错将会影响电机性能。此时,将落线杯对准嵌线机炮筒的上端,再将定子线圈向下放入嵌线机炮筒的竖直设置的圆弧条中,拿掉落线杯。此后,再将定子铁芯放在该炮筒的上端,为了防止嵌线过程中伤线,需要将定子铁芯具有槽的内侧与炮筒接触,即将定子铁芯套设在炮筒的上端。按下启动开关,嵌线机开始工作。此时,嵌线机炮筒内的嵌线机推头会沿着炮筒向上运动,当该推头到达定子线圈处会带动该线圈向上运动至定子铁芯内,并使定子线圈嵌入定子铁芯的槽内,从而完成定子嵌线。在完成定子嵌线之后,还需要再经过打磨、接线、焊锡、绑线、整形、性能测试和浸漆等工序完成定子制造,最后用BMC料进彳丁定子注塑完成整个塑封定子的制作。目前,铁壳电机的结构和电机的装配方式(当将定子套设在转子上时从非引线端开始套设)决定了定子引线端线圈内径比非引线端线圈内径大,这样才能防止装配过程中转子碰伤定子线圈。然而,在塑封定子制作过程中,只有保证定子引线端线圈内径比非引线端线圈内径小才能满足注塑工艺要求,避免塑封定子注塑端盖口处的绕组(定子非引线端线圈)外露。具体地,如图1所示,定子的铁芯1套设在注塑模芯2上,注塑模芯2具有与铁芯1相配合的限位台阶3,该限位台阶3卡在铁芯1的下端面上以防止铁芯1移动。此时,铁芯1上端面上的线圈为引线端线圈4,铁芯1下端面上的线圈为非引线端线圈5。由于注塑从注塑端盖口处(非引线端线圈5处)开始,为了保证非引线端线圈5注塑后不会外露,需要避空注塑模芯2的限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60/CN105429390.html" title="绕线模具及绕线模具的尺寸的获取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绕线模具及绕线模具的尺寸的获取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绕线模具,包括底座(10)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一侧的绕线主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主体(20)的周向侧面与所述底座(10)的连接处形成顺次连接的第一底边(21)、第二底边(22)、第三底边(23)、第四底边(24)、第五底边(25)以及第六底边(26),所述第一底边(21)与所述第四底边(24)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底边(22)与所述第六底边(26)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所述第二底边(22)与所述第三底边(23)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一底边(21)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底边(21)和所述第四底边(24)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0.46至0.5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毅袁启毅张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