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铁铜微电解反应槽,属于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2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如合成塑料、合成纤维、有机农药、合成橡胶、表面活性剂等,这些有机物在生产、使用过程中都会有大量的有机废水产生,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统计显示,到2008年年底我国废水总排放量中,工业有机废水量所占比例达44. 3%,其废水中污染物成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毒物质,浓度高,且其中往往含有许多难降解的有机物,如硝基芳烃化合物、多环芳烃、烷基苯磺酸、氯苯酚、多氯联苯及腐殖酸等,这些有机物中有些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对环境和人类危害巨大。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一般采用预处理-生化降解技术,但当前的 有机废水预处理技术适应废水种类较少且成本高难以推广。微电解法,又称为内电解法,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微电解法是利用铁屑中的铁和碳组成原电池,以实现废水中污染物的降解,该法具有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尤其对于高盐度,高毒性,高COD以及色度较高的工业废水的处理较其他工艺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铜微电解反应槽,包括槽体,在槽体内部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腔和出水腔,进水腔和出水腔之间设置有微电解反应装置,进水腔和微电解反应装置之间设置有布水缓冲板,布水缓冲板上设有布水孔,进水腔与布水缓冲板之间的区域为布水区,进水腔通过设置在进水腔下部的进水口与布水区相连通,微电解反应装置的下部为曝气区,所述的曝气区设置有曝气器,曝气器与进气管相连通,出水腔与微电解反应装置之间的区域为出水区,所述的出水腔靠近微电解反应装置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出水腔通过出水口与出水区相连通,所述的微电解反应装置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镀铜铁丝网板,每个镀铜铁丝网板相对的两边分别设置在相对的槽体两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钦艳,张晓伟,吴苏清,高悦,王勃,岳东亭,高宝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