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67563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22:00
一种电解槽结构,包括壳体、多个第一电极板和多个电解板组件。该壳体内部形成主腔室,该壳体的上下端均设有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两个第一通水孔均连通于主腔室;多个第一电极板设于主腔室内部,多个电解板组件设于主腔室内部,该电解板组件的内部形成副腔室,该副腔室内固设有第二电极板;多个副腔室的上端均连通于壳体上端的第二通水孔,多个副腔室的下端均连通于壳体下端的第二通水孔;该副腔室的两侧均设有离子交换膜,该离子交换膜位于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方便地将电解后的酸性水和碱性水分开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解槽结构
技术介绍
电解槽是用于电解水溶液的槽体结构,但现在的电解槽往往结构较为复杂,而且不能方便地将电解后的酸性水和碱性水分开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电解槽结构,可以方便地将电解后的酸性水和碱性水分开输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解槽结构,包括:壳体,该壳体内部形成主腔室,该壳体的上下端均设有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两个第一通水孔均连通于主腔室;设于主腔室内的多个第一电极板,该多个第一电极板沿主腔室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设于主腔室内的多个电解板组件,该多个电解板组件沿主腔室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并且与多个第一电极板交错分布,该电解板组件的内部形成副腔室,该副腔室内固设有第二电极板;多个副腔室的上端均连通于壳体上端的第二通水孔,多个副腔室的下端均连通于壳体下端的第二通水孔;该副腔室的两侧均设有离子交换膜,该离子交换膜用于实现主腔室和副腔室之间的离子交换,并且该离子交换膜位于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多个第一电极板均连接于外部电源的一个极,多个第二电极板均连接于外部电源的另一个极。该电解槽结构还包括第一导流件,第一导流件的内部形成第一导流槽,该主腔室的顶部形成第一插接部,第一插接部内部形成第一连接槽,第一导流槽的上端套装在第一插接部外侧,该第一连接槽的上下端分别连通壳体上端的第二通水孔和第一导流槽,多个副腔室的上端均连通于该第一导流槽的下端。每个副腔室的上端均设有连通于该副腔室的第一插接口,该第一导流槽的底部设有多个与副腔室一一对应的第一安装孔,该第一插接口插设于第一安装孔中。该电解槽结构还包括第二导流件,第二导流件的内部形成第二导流槽,该主腔室的底部形成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内部形成第二连接槽,第二导流槽的上端套装在第一插接部外侧,该第二连接槽的上下端分别连通第二导流槽和壳体下端的第二通水孔,多个副腔室的下端均连通于该第二导流槽的上端。每个副腔室的下端均设有连通于该副腔室的第二插接口,该第二导流槽的底部设有多个与副腔室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孔,该第二插接口插设于第二安装孔中。该离子交换膜为两性离子交换膜。多个第一电极板均连接外部电源的负极,多个第二电极板均连接外部电源的正极。该第一电极板的数量为四个,第二电极板的数量为三个,每个第二电极板均位于两个第一电极板之间。过第一导电杆电连接于第一导电片,每个第二电极板均通过第二导电杆电连接于第二导电片,该第一导电片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一个极,第二导电片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另一个极。该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成所述主腔室,并且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夹设有密封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电解槽结构在壳体内部形成主腔室,主腔室内设有交错分布的电解板组件和第一电极板,每个电解板组件的内部均形成副腔室,副腔室内设有第二电极板,该副腔室的两侧均设有离子交换膜,这样,由于主腔室和副腔室通过离子交换膜隔开,而且壳体的上下端的两个第一通水孔均连通于主腔室,壳体的上下端的两个第二通水孔均连通于副腔室,在电解后,制成酸性水和碱性水可以分开输送,使用较为方便,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较为简单,制作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解槽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电极板和电解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壳体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壳体另一位置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解板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电解板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0、壳体;11、主腔室;12、第一通水孔;13、第二通水孔;14、第一插接部;15、第二插接部;16、第一导电片;17、第二导电片;20、第一电极板;21、第一导电杆;30、电解板组件;31、副腔室;32、第二电极板;33、第一插接口;34、第二插接口;35、离子交换膜;36、第二导电杆;40、第一导流件;41、第一导流槽;42、第一安装孔;50、第二导流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电解槽结构,包括壳体10、多个第一电极板20和多个电解板组件30。该壳体10内部形成主腔室11,该壳体10的上下端均设有第一通水孔12和第二通水孔13;两个第一通水孔12均连通于主腔室11;多个第一电极板20设于主腔室11内部,该多个第一电极板20沿主腔室11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多个电解板组件30设于主腔室11内部,该多个电解板组件30沿主腔室11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并且与多个第一电极板20交错分布,该电解板组件30的内部形成副腔室31,该副腔室31内固设有第二电极板32;多个副腔室31的上端均连通于壳体10上端的第二通水孔13,多个副腔室31的下端均连通于壳体10下端的第二通水孔13;该副腔室31的两侧均设有离子交换膜35,该离子交换膜35用于实现主腔室11和副腔室31之间的离子交换,并且该离子交换膜35位于第一电极板20和第二电极板32之间;多个第一电极板20均连接于外部电源的一个极,多个第二电极板32均连接于外部电源的另一个极。本专利技术的电解槽结构在壳体10内部形成主腔室11,主腔室11内设有交错分布的电解板组件30和第一电极板20,每个电解板组件30的内部均形成副腔室31,副腔室31内设有第二电极板32,该副腔室31的两侧均设有离子交换膜35,这样,由于主腔室11和副腔室31通过离子交换膜35隔开,而且壳体10的上下端的两个第一通水孔12均连通于主腔室11,壳体10的上下端的两个第二通水孔13均连通于副腔室31,在电解后,制成酸性水和碱性水可以分开输送,使用较为方便,而且本发明的结构较为简单,制作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在将多个第一电极板20均连接外部电源的负极、多个第二电极板32均连接外部电源的正极时,这样,电解板组件30的副腔室31内部在电解后均为酸性水,主腔室11内部在电解后均为碱性水,所以,碱性水便通过两个第一通水孔12进行输送,酸性水便通过两个第二通水孔13进行输送,这样使用较为方便。优选地,该第一电极板20的数量为四个,第二电极板32的数量为三个,每个第二电极板32均位于两个第一电极板20之间。这样,该电解槽内形成七层电极板,电解效果较好。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该壳体内部形成主腔室,该壳体的上下端均设有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两个第一通水孔均连通于主腔室;设于主腔室内的多个第一电极板,该多个第一电极板沿主腔室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设于主腔室内的多个电解板组件,该多个电解板组件沿主腔室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并且与多个第一电极板交错分布,该电解板组件的内部形成副腔室,该副腔室内固设有第二电极板;多个副腔室的上端均连通于壳体上端的第二通水孔,多个副腔室的下端均连通于壳体下端的第二通水孔;该副腔室的两侧均设有离子交换膜,该离子交换膜用于实现主腔室和副腔室之间的离子交换,并且该离子交换膜位于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多个第一电极板均连接于外部电源的一个极,多个第二电极板均连接于外部电源的另一个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该壳体内部形成主腔室,该壳体的上下端均设有第一通水
孔和第二通水孔;两个第一通水孔均连通于主腔室;
设于主腔室内的多个第一电极板,该多个第一电极板沿主腔室的
宽度方向间隔排列;
设于主腔室内的多个电解板组件,该多个电解板组件沿主腔室的
宽度方向间隔排列并且与多个第一电极板交错分布,该电解板组件的
内部形成副腔室,该副腔室内固设有第二电极板;多个副腔室的上端
均连通于壳体上端的第二通水孔,多个副腔室的下端均连通于壳体下
端的第二通水孔;该副腔室的两侧均设有离子交换膜,该离子交换膜
用于实现主腔室和副腔室之间的离子交换,并且该离子交换膜位于第
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多个第一电极板均连接于外部电源的一
个极,多个第二电极板均连接于外部电源的另一个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解槽结构
还包括第一导流件,第一导流件的内部形成第一导流槽,该主腔室的
顶部形成第一插接部,第一插接部内部形成第一连接槽,第一导流槽
的上端套装在第一插接部外侧,该第一连接槽的上下端分别连通壳体
上端的第二通水孔和第一导流槽,多个副腔室的上端均连通于该第一
导流槽的下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副腔室的
上端均设有连通于该副腔室的第一插接口,该第一导流槽的底部设有
多个与副腔室一一对应的第一安装孔,该第一插接口插设于第一安装

\t孔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康亦健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