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冰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554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9 23:50
一种储冰槽结构,包含有至少一结冰管以容设有一冷媒,一流体输入装置将一流体输入到位于结冰管外周缘的至少一送出口,且结冰管上布设有至少一导热片,其接触端位于结冰管管壁的外周缘表面。通过前述导热片与流体输入装置可以加速溶冰部分的热传导,借此提升溶冰速率,以发挥储冰空调系统的储冰释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冰槽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储冰槽结构,适用于储冰空调系统并且能够增强内溶冰效率。
技术介绍
储冰空调系统的储冰槽通常是运用离峰时间较便宜的电力进行制冰并贮存,然后在电力需求高峰时间,将储冰槽中的结冰进行溶化,通过溶冰所释放的冷能以提供冷冻水,借此满足建筑物(或需冷场所)的空调负荷,进而达到节省电费的目的。一般储冰空调系统所用的储冰槽,其溶冰的方式有二,一为外溶冰(如图1所示),另一为内溶冰(如图2所示)。首先,外溶冰方式是让冷媒管1管壁外侧所附着的结冰部分11,通过从空调区间回来的温度较高的冷冻水W,将该结冰部分11最外层的溶冰部分12由外向内逐步溶化,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冷媒管1外的空间,不能全部被冻结,否则无法进行循环。因此,外溶冰方式为了达到正常的储冰供应冷能,必须提供更大的空间,故而其储冰率低。相较之下,内溶冰方式以温度较高的回水经过储冰槽的结冰管2内部,而让结冰管2表面所附着的结冰部分21由内向外逐步溶化,其储冰率高,有效储冰容积大是其优点,但其缺点是溶冰部分22水域的热传导系数仅为冰的1/4,故而会形成相当大的热阻,相对造成溶冰释冷的速率受阻。比较以上两种溶冰方式,我们从图3的实验数据来看,内溶冰方式要完全溶冰(指100%溶冰),其水温度往往会超过13℃以上,由此可以理解到内溶冰与外溶冰的储冷释出比率,基本上还是外溶冰方式会优于内溶冰方式,但由于外溶冰方式的设备成本高,且所需空间大;因此,如能解决内溶冰所存在的缺点,反而远较外溶冰更具实用发展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储冰槽结构,采用内溶冰方式且能够有效提升溶冰效果。为达成本新型的目的,本新型提供一种储冰槽结构,包含有至少一结冰管,结冰管内容设有一冷媒,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流体输入装置将一流体输入到位于结冰管外周缘的至少一送出口;且结冰管上布设有至少一导热片,导热片其接触端位于结冰管管壁的外周缘表面。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流体输入装置包含有一输送泵及一主输送管,主输送管设有至少一支管连接至少一送出口。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储冰槽结构设有一感温单元。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储冰槽结构设有至少一排气口。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送出口设置在结冰管周缘的上方。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流体输入装置设有一排气主管,排气主管设有至少一排气支管,排气支管设有一空气引出管口。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流体输入装置设有一回流管。通过导热片与流体输入装置加速溶冰部分的热传导,借此提升溶冰速率,以发挥储冰空调系统的储冰释冷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常用外溶冰的冷媒管剖面示意图。图2为常用内溶冰的结冰管剖面示意图。图3为常用外溶冰与内容冰储冷释出比较图。图4为本技术所适用储冰空调系统的储冰循环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适用储冰空调系统的溶冰循环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结冰管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储冰槽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结冰管导热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冷媒管11结冰部分12溶冰部分W冷冻水3制冰/空调主机A设置点2结冰管21结冰部分22溶冰部分4储冰槽40冷媒41结冰管411结冰部分412溶冰部分42导热片421接触端5热交换器6冷却水塔71储冰泵72热交换泵73主机泵74冷却泵8控制器9流体输入装置91主输送管911支管912送出口913空气引出管口914排气主管915排气支管92输送泵932回流管T1感温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清楚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与特点所在,提供以下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请参阅图4,储冰槽4适用于一储冰空调系统,其储冰循环的进行方式是利用制冰/空调主机3将运转热由一冷却泵74送至一冷却水塔6排出,而一主机泵73则将卤水送至该制冰/空调主机3制冷至-5℃以下,并由一储冰泵71传输至一储冰槽4进行储冰循环,将冷储存于该储冰槽4。再请参阅图5,储冰空调系统在进行溶冰循环时,该储冰槽4开始进行溶冰释冷,并由热交换泵72传输至一热交换器5,以对空调负荷区进行空调供应。此外,热交换后的卤水则利用该储冰泵71回流该储冰槽4,以完成一溶冰释冷循环。前述储冰槽4内设有结冰管41,请参阅图6为结冰管41的剖面示意图,结冰管41内设有冷媒40(该冷媒在本实施例为卤水),结冰管41外周面布设有至少一导热片42,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片42的数量为4个且等角度排列设置。前述导热片42最理想的设置点A,即该导热片1的接触端421位于结冰管41管壁的外周缘表面上,且该导热片42因具有高热传导率的物理特性,会对附着于该结冰管41外的结冰部分411进行热传导,当储冰空调系统须进行溶冰作动时,该导热片42其溶冰温度在溶冰部分呈现破冰状态时,其温度在5℃以下,如此将使结冰部分411内层的溶冰部分412产生加速溶冰速率。此外,请参阅图6至图7,该储冰槽4还设有一流体输入装置9,该流体输入装置9具有一输送泵92及一主输送管91,主输送管91延接有至少一支管911,该支管911设有至少一送出口912,送出口912对应设置于结冰管41外周缘处,当储冰空调系统须进行溶冰作动时,输送泵92受到控制器8的控制而将流体(在本实施例为常温空气或水,而结冰部分411的温度为0℃)经支管911的送出口912,将流体送进溶冰部分412使其静置状态产生流动,以加速溶冰速率。前述流体输入装置9,其送出口912的理想设置点最好是在结冰管41周缘的上方。此外,流体输入装置9还可以设置排气主管914连接至少一排气支管915,排气支管915一端设有至少一空气引出管口913,空气引出管口913最理想设置点是置入于该溶冰部分412中,使储冰槽4内的空气最后经由储冰槽4的至少一排气口42排出。进一步而言,流体输入装置9还能设有一回流管(图未示出),以供所送出的流体回流。由于溶冰部分412为不流动的静置区域,但经由该导热片42的热导效应,同时溶冰部分412受到该流体输入装置9送出流体的加速热导效应,会让溶冰部分412的水域流动性增加,会突破溶冰部分412的静置区域状态,即如图8所示,会在溶冰部分412的静置区域形成一破孔B现象,使该结冰部分411以外的流体,与其形成自然对流热交换效果,让溶冰部分412的水域流动性增加,因而得以发挥储冰空调系统的储冰释冷效果。为了提升效果,储冰槽4还可以设置感温单元T1(设置位置仅为例示),以检测冷冻水的温度值TA1与溶冰部分412的温度值TA2,并经由控制器8根据TA1与TA2的比对结果,即在储冰槽4释冷时,该溶冰部分412的温度值TA2低于或等于冷冻水的温度值TA1加上设定差值X时(即TA2≦TA1+X)时,控制器8会驱控输送泵92运转,而将流体由送出口912送至该结冰管41溶冰部分412,借此以加速其热导效果及其流动性,改变其静置状态,以提升该储冰槽其溶冰速率。本新型的储冰槽结构采用高溶冰效率的内溶冰方式,同时又无一般外溶冰其高设置成本及耗占空间的问题,故而具有显著的进步性。前述具体实施例仅用以方便说明本新型的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不超出本新型的精神与下述的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所作的种种变化实施,仍属于本新型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储冰槽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冰槽结构,包含有至少一结冰管,该结冰管内容设有一冷媒,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流体输入装置将一流体输入到位于该结冰管外周缘的至少一送出口;且该结冰管上布设有至少一导热片,该导热片的一接触端位于该结冰管管壁的外周缘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冰槽结构,包含有至少一结冰管,该结冰管内容设有一冷媒,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流体输入装置将一流体输入到位于该结冰管外周缘的至少一送出口;且该结冰管上布设有至少一导热片,该导热片的一接触端位于该结冰管管壁的外周缘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冰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流体输入装置包含有一输送泵及一主输送管,该主输送管设有至少一支管连接该至少一送出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冰槽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国亮翁健伦翁翎华翁静茹翁欧阳丽明蔡净英林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禾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勤益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