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单驱动移动式空调,包括有第一气流通路、第二气流通路和换热介质通路;换热介质通路包括有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蒸发器设置在第一气流通路中的气流路径上,冷凝器设置在第二气流通路中的气流路径上;第一气流通路内还设置有第一导流组件,第二气流通路内还设置有储液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上下设置,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之间设置有同轴电机。通过一个同轴电机来驱动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中空气的流动,电机成本低,流水线安装的工序减少,减少了生产成本的同时生产效率提高,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内的空气流动同步性好,空调的运行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驱动移动式空调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空调,尤其涉及一种单驱动移动式空调。
技术介绍
移动空调是一体单元式可移动小型空调,相对于传统空调,具有占用面积小、移动方便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在移动空调领域中,其内部安装结构,通常采用的是蒸发器散热电机和冷凝器散热电机这两个单独的电机来分别驱动空气流动,并且蒸发器与冷凝器通常放置在同一个侧面上。这些结构方式存在如下缺点:电机成本高,流水线安装工位多,生产成本高;不利换热,机器性能较差;运输跌落试验不容易通过,售后成本高;容易出现故障。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单驱动移动式空调,包括有第一气流通路、第二气流通路和换热介质通路;换热介质通路包括有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蒸发器设置在第一气流通路中的气流路径上,冷凝器设置在第二气流通路中的气流路径上;第一气流通路内还设置有第一导流组件,第二气流通路内还设置有储液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上下设置,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之间设置有能够同时驱动第一导流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的同轴电机。优选的,包括有用于容置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的支架,蒸发器和冷凝器相互倾斜的设置在支架上。优选的,蒸发器和冷凝器相互垂直设置。优选的,支架包括有底座、中间座、设置在中间座上方的上壳体和设置在中间座与底座之间的下壳体;第一气流通路设置在上壳体内,第二气流通路设置在下壳体内,同轴电机设置在中间座内;储液组件是在底座的外顶壁上开设的水槽。优选的,上壳体对应蒸发器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上壳体的其他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上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内腔,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一内腔构成了第一气流通路。优选的,下壳体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冷凝器设置在第二进风口的气流路径上,中间座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下壳体和中间座中的内部空间形成有第二内腔,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以及第二内腔构成了第二气流通路。优选的,压缩机固设在底座上。优选的,第一导流组件是风轮。优选的,第二导流组件是离心叶轮。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单驱动移动式空调通过一个同轴电机来驱动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中空气的流动,电机成本低,流水线安装的工序减少,减少了生产成本的同时生产效率提高,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内的空气流动同步性好,空调的运行稳定。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移动式空调拆下下壳体后的立体视角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移动式空调拆下下壳体后的立体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消除剖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移动式空调的整体结构有以下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单驱动移动式空调,包括有第一气流通路、第二气流通路和换热介质通路;换热介质通路包括有蒸发器1、冷凝器2和压缩机3,蒸发器1设置在第一气流通路中的气流路径上,冷凝器2设置在第二气流通路中的气流路径上;第一气流通路内还设置有第一导流组件4,第二气流通路内还设置有储液组件5和第二导流组件6;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上下设置,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之间设置有能够同时驱动第一导流组件4和第二导流组件6的同轴电机7。第二气流通路在同轴电机7驱动第二导流组件6的作用下吸入室内空气,室内空气配合储液组件5中的液体对冷凝器2进行水冷配合风冷的双重降温,使得冷凝器2中的高温高压的介质降温降压,然后介质进入蒸发器1,第二气流通路内的空气和液体带走冷凝器2中介质的热量排出到室外;第一气流通路在同轴电机7驱动第一导流组件4的作用下吸入室内空气,室内空气中的热量被蒸发器1中的液态低温的介质吸收后排出室内,从而在室内形成凉爽的冷风,调节温度,并且室内外空气连通。通过一个同轴电机7来驱动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中空气的流动,电机成本低,流水线安装的工序减少,减少了生产成本的同时生产效率提高,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内的空气流动同步性好,空调的运行稳定。实施例二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单驱动移动式空调包括有第一气流通路、第二气流通路、换热介质通路以及用于容置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的支架;换热介质通路包括有蒸发器1、冷凝器2和压缩机3,蒸发器1设置在第一气流通路中的气流路径上,冷凝器2设置在第二气流通路中的气流路径上;第一气流通路内还设置有第一导流组件4,第二气流通路内还设置有储液组件5和第二导流组件6;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上下设置,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之间设置有能够同时驱动第一导流组件4和第二导流组件6的同轴电机7。支架包括有底座8、中间座9、设置在中间座9上方的上壳体10和设置在中间座9与底座8之间的下壳体;第一气流通路设置在上壳体10内,第二气流通路设置在下壳体内,同轴电机7设置在中间座9内;储液组件5是在底座8的外顶壁上开设的水槽。蒸发器1固定在中间座9的上方,蒸发器1和上壳体10的一个侧面相平行,蒸发器1设置在上壳体10外,上壳体10平行于蒸发器1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上壳体10包括有至少三个侧面,上壳体10的至少一个其他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1,上壳体10内设置有第一内腔,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11以及第一内腔构成了第一气流通路。冷凝器2固定在底座8的上方,下壳体包括有一侧开口,冷凝器2设置在该开口处,冷凝器2和蒸发器1所对应的平面相倾斜,冷凝器2和蒸发器1优选为相垂直或分别设置在支架的两侧。这种设置大大地提高的移动式空调的整体稳定性,减少了质量发生点,使该类产品的质量上升了一个大台阶。重心未偏移,移动时更稳定,运输跌落试验的试验效果较好。同轴电机7设置在中间座9内能够通过向上延伸的输出端驱动第一导流组件4运行带动空气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经过第一内腔后从第一出风口11排出;同轴电机7能够通过向下延伸的输出端驱动第二导流组件6运行带动空气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经过第二内腔后从第二出风口12排出。储液组件5是在底座8的外顶壁上开设的水槽能够储存液体,液体在气流带动下一齐吸收冷凝器2的热量,然后液体汽化随气流一齐排出。压缩机3固设在底座8上,压缩机3进介质的前端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13,压缩机3和气液分离器13均设置在下壳体内节约空间。实施例一至二均有,第一导流组件4是风轮,风轮的驱动空气的流速较慢,并且气流能够在风轮中的若干个导流口均匀喷出,吹在使用者身上不会产生刺激,非常舒适。第二导流组件6是离心叶轮,离心叶轮为了快速排掉吸收完冷凝器2热量的空气和汽化的液体,加快冷凝器2中介质的冷却速度,增强蒸发器1的吸热强度。底座8下方设置有脚轮14,脚轮14上设置有刹车系统,便于移动空调以及制动。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均设置有导流板。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单驱动移动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气流通路、第二气流通路和换热介质通路;换热介质通路包括有蒸发器(1)、冷凝器(2)和压缩机(3),蒸发器(1)设置在第一气流通路中的气流路径上,冷凝器(2)设置在第二气流通路中的气流路径上;第一气流通路内还设置有第一导流组件(4),第二气流通路内还设置有储液组件(5)和第二导流组件(6);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上下设置,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之间设置有能够同时驱动第一导流组件(4)和第二导流组件(6)的同轴电机(7)。
【技术特征摘要】
1.单驱动移动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气流通路、第二气流通路和换热介质通路;换热介质通路包括有蒸发器(1)、冷凝器(2)和压缩机(3),蒸发器(1)设置在第一气流通路中的气流路径上,冷凝器(2)设置在第二气流通路中的气流路径上;第一气流通路内还设置有第一导流组件(4),第二气流通路内还设置有储液组件(5)和第二导流组件(6);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上下设置,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之间设置有能够同时驱动第一导流组件(4)和第二导流组件(6)的同轴电机(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驱动移动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于容置第一气流通路和第二气流通路的支架,蒸发器(1)和冷凝器(2)相互倾斜的设置在支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驱动移动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1)和冷凝器(2)相互垂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驱动移动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有底座(8)、中间座(9)、设置在中间座(9)上方的上壳体(10)和设置在中间座(9)与底座(8)之间的下壳体;第一气流通路设置在上壳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靓,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宝士制冷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