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排水抗浮基础的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基础,其底部铺设有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上方及所述基础的四周设有滤膜,所述滤膜与所述基础之间设有肥槽,所述肥槽内充填有砂;进水管,其一端向所述肥槽内延伸,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循环泵;地源热泵机组,其包括压缩机和首尾连接的管道,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管道上,所述管道内设有冷媒,所述进水管缠绕所述管道设置,所述管道另一侧设有风机盘管;以及回水管,该回水管一端与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伸入土中,形成水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源热泵系统,在基础的肥槽内抽水,降低地下水位,有利于基础的抗浮,又可作为地源热泵的地热能源,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排水抗浮基础的地源热泵系统
本技术涉及供暖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排水抗浮基础的地源热泵系统。即在排水抗浮基础中结合地源热泵系统,是基础工程与地源供暖
的结合,适用于有基础抗浮设计要求及有地源热泵系统要求的建筑物。
技术介绍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深基坑日益增多,基础的地下水浮力问题也相应出现,浮力的产生源自地下水。在基础工程完成并停止降水后,地下水的回升对基础产生较大的浮力,对于建筑抗浮设防水位和所受浮力大小,工程师仅仅凭借经验和案例,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可靠的工程理论体系;在现有技术中,利用排水减压的方法,即抽去基础周围的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来减小地下水对基础的浮力,保证基础的安全。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能源(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能量),既可以供热又可以制冷的高效节能系统,其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随着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生活舒适度愈来愈高的要求,地源热泵得到了大力推广。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排水抗浮基础的地源热泵系统,以减小地下水对基础的浮力,同时又能产生清洁能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排水抗浮基础的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基础,所述基础的底部铺设有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上方及所述基础的四周设有滤膜,所述滤膜与所述基础之间设有肥槽,所述肥槽内充填有砂;进水管,其一端向所述肥槽内延伸,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循环泵;地源热泵机组,其包括压缩机和首尾连接的管道,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管道上,所述管道内设有冷媒,所述进水管缠绕所述管道设置,所述管道另一侧设有风机盘管;以及回水管,该回水管一端与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伸入土中形成水循环回路;其中,所述压缩机对所述冷媒做功,并通过所述冷媒传递能量。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地源热泵机组的管道上设有膨胀阀。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管向所述肥槽延伸的部分设有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基于排水抗浮基础的地源热泵系统,既能减小地下水对基础的浮力,又能产生清洁能源。把地源热泵系统对地下水进行循环的原理应用到排水抗浮的基础中,在基础的肥槽内抽水,降低地下水位,既有利于基础的抗浮,又可作为地源热泵的地热能源,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从而具有双重的效果,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由于把地源热泵的抽水管设置在基础周围,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减少了施工的程序。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基于排水抗浮基础的地源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基于排水抗浮基础的地源热泵系统中进水管布设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基于排水抗浮基础的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基础1、进水管2、循环泵3和地源热泵机组4。基础1与进水管2连接,进水管2上设有循环泵3,进水管2的另一部分缠绕设于地源热泵机组4上。根据基础设计要求,在基础1基坑挖完后,在基础的坑底部铺设碎石垫层5,并碾压夯实后铺设滤膜6,在基础1施工完成后,在基础肥槽7里插入带有孔的进水管2,进水管2上设有多个分支进水管21,多个分支进水管21均匀的分布设在肥槽7内。即向肥槽7内延伸的部分的分支进水管21上设有孔。在肥槽7的周边外四周铺设滤膜6,再往肥槽7内充填粗砂。进水管2的主干管道上设有循环泵3,循环泵3另一端的进水管2与地源热泵机组4连接。地源热泵机组4包括压缩机41和首尾连接的管道42,所述压缩机41设于所述管道42上,所述管道42内设有冷媒,所述进水管2缠绕在左侧管道42上,下端部与回水管8连接。回水管8另一端伸入土中,形成水循环回路,使地下水进行循环而不至于水位下降太多,影响周边建筑环境。管道42右侧设有风机盘管43,地源热泵机组的管道42上设有膨胀阀44。地源热泵机组的工作流程为:在制冷状态下,地源热泵机组内的压缩机41对冷媒做功,使其进行汽—液转化的循环,通过冷媒的蒸发将室内空气循环所携带的热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环的同时再通过冷凝器内冷媒的冷凝,由进水管2中的地下水将冷媒所携带的热量吸收,最终由水路循环转移至土壤中。在室内热量不断转移到地下的过程中,通过风机盘管43,以冷风的形式为室内供冷。在制热状态下,地源热泵机组内的压缩机41对冷媒做功,并通过膨胀阀44将冷媒流动方向换向。由进水管2中的地下水吸收土壤中的热量,通过冷凝器内冷媒的蒸发,将进水管中的热量吸收到冷媒中,在冷媒循环的同时再通过蒸发器内冷媒的冷凝,由空气循环将冷媒所携带的热量吸收。在地下的热量不断转移至室内的过程中,通过风机盘管43,以热风的形式向室内终端供暖。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排水抗浮基础的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所述基础的底部铺设有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上方及所述基础的四周设有滤膜,所述滤膜与所述基础之间设有肥槽,所述肥槽内充填有砂;进水管,其一端向所述肥槽内延伸,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循环泵;地源热泵机组,其包括压缩机和首尾连接的管道,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管道上,所述管道内设有冷媒,所述进水管缠绕所述管道一侧设置,所述管道另一侧设有风机盘管;以及回水管,该回水管一端与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伸入土中形成水循环回路;其中,所述压缩机对所述冷媒做功,并通过所述冷媒传递能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排水抗浮基础的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所述基础的底部铺设有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上方及所述基础的四周设有滤膜,所述滤膜与所述基础之间设有肥槽,所述肥槽内充填有砂;进水管,其一端向所述肥槽内延伸,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循环泵;地源热泵机组,其包括压缩机和首尾连接的管道,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管道上,所述管道内设有冷媒,所述进水管缠绕所述管道一侧设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国雄,赵艳林,任志盛,李勇义,于攀,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