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政专利>正文

折叠式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9128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2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电动车,包括车体前部和车体后部,车体前部和车体后部相对转动连接,车体前部前部设置有转向轮和控制杆,控制杆与车体前部转动连接,车体前部可相对车体后部以两者的下表面贴近的方式向下折叠,控制杆可折叠于车体前部的上表面,控制杆与转向轮连接并控制其转向,车体后部的后端下部设置有驱动轮,车体前部相对车体后部折叠后转向轮与驱动轮相互穿插设置。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折叠式电动车的车体前部可相对车体后部以两者的下表面贴近的方式向下折叠,控制杆可折叠于车体前部的上表面,在此控制杆、车体前部和车体后部形成紧密的三重折叠,折叠后的电动车体积更小,因此便于携带。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转向轮与驱动轮相互穿插设置,从而使电动车的折叠结构更加便于设置,而且折叠后体积更加小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电动车
技术介绍
传统折叠式电动车一般都是以踏板与控制杆折叠方式进行收拢,踏板也就是车的主体,这种折叠式电动车存在折叠后体积过大的问题,直接手提携带和放在车后备箱内都会由于车体过长而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进行多重折叠并收拢的方便携带和行进的折叠式电动车。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折叠式电动车,包括车体前部和车体后部,车体前部和车体后部相对转动连接,车体前部前部设置有转向轮和控制杆,控制杆与车体前部转动连接,车体前部可相对车体后部以两者的下表面贴近的方式向下折叠,控制杆可折叠于车体前部的上表面,控制杆与转向轮连接并控制其转向,车体后部的后端下部设置有驱动轮,车体前部相对车体后部折叠后转向轮与驱动轮相互穿插设置。由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折叠式电动车的车体前部可相对车体后部以两者的下表面贴近的方式向下折叠,控制杆可折叠于车体前部的上表面,在此控制杆、车体前部和车体后部形成紧密的三重折叠,折叠后的电动车体积更小,因此便于携带。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的转向轮与驱动轮相互穿插设置,从而使电动车的折叠结构更加便于设置,而且折叠后体积更加小巧。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折叠式电动车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折叠式电动车收拢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I中的折叠式电动车收拢过程中的示意图。图4为图I中的折叠式电动车收拢过程中的示意图。图5为图I中的折叠式电动在坐垫支架上配置箱包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I中的折叠式电动车在控制杆上配置箱包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I中的折叠式电动车在车体前部与车体后部形成台阶后的结构示意8为图I中的促使坐垫支架撑起的定位机构。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折叠式电动车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的折叠式电动车收拢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动车包括车体前部I和车体后部2,车体前部I和车体后部2相对转动连接,车体前部I前部设置有转向轮3和控制杆4,控制杆4与车体前部I转动连接,车体前部I可相对车体后部2以两者的下表面贴近的方式向下折叠,控制杆4可折叠于车体前部I的上表面,控制杆4与转向轮3连接并控制其转向,车体后部2的后端下部设置有驱动轮5,车体前部I相对车体后部2折叠后转向轮3与驱动轮5相互穿插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车体前部I设置有一个转向轮3,车体后部2设置有两个驱动轮5,车体前部I相对车体后部2折叠后转向轮3穿插设置于两个驱动轮5之间,在实际制造中还可以在车体前部I上设置双排转向轮3,在车体后部设置一个驱动轮5,或者车体前部I上设置双排转向轮3,在车体后部设置两个驱动轮。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车体前部I与车体后部2折叠后驱动轮5裸露于下端,驱动轮5配置有安装在车体后部2上的驱动电机,驱动轮5配置有离合器,离合器控制驱动轮5在单独空转或者由驱动电机驱动之间转换,在此驱动轮5在车体前部I与车体后部2折叠后裸露于下端,当控制杆4、车体前部I和车体后部2三重折叠并收拢后,离合器控制驱动轮切换到空转状态时,驱动轮又可以作为滑轮使用,使用者只需拉动折叠后的电动车滑动行进即可,从而使其携带和行进更加方便。在本实施例中车体后部2上 转动连接有坐垫支架6,坐垫支架6上设置有坐垫7,坐垫支架6可相对车体后部2叠合或者向上撑起作为坐垫使用,坐垫支架6配置有促使其撑起的定位机构,如图8所示该定位机构可参照申请号为2011100879890的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第4页下数上第7行到第5页中的弧形扣件12的结构。在此车体后部设置了可收拢在车体后部2上的坐垫支架6和坐垫7,在车体完全展开时,坐垫支架6可以向上撑起将坐垫7供驾驶员坐下,而收拢时坐垫支架6和坐垫7可以收拢在车体后部2上,坐垫支架6和坐垫7的设置使折叠车具有控制杆4、车体前部I、车体后部2和坐垫支架6之间的四重折叠功能,这种结构既照顾了驾驶的舒适性,又照顾了折叠方便的需要,使用者可以站立在车体后部2上行驶,也可以坐在坐垫7上行驶。如图I、图2、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坐垫支架6的前侧还可以设置有坐垫支撑部8,坐垫7可翻转并支撑在坐垫支撑部8上,坐垫支架6可相对车体后部2叠合或者向上撑起作为坐垫使用,坐垫支架6配置有促使其撑起的定位机构,车体前部I与车体后部2之间形成车体前部I高车体后部2低的台阶,所述坐垫支架6折叠在车体后部2上后坐垫7贴紧车体前部1,车体前部I与坐垫7平行。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撑起坐垫7的坐垫支撑部8的结构简单,而且方便叠合在车体前部上,而且折叠后更加紧凑。在上述实施例中图7所示的折叠式电动车的控制杆4与下部的转向轮支架铰接,转向轮3设置在转向轮支架下端。如图5、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坐垫支架6上设置有第一箱包挂扣架9,控制杆4前侧设置有第二箱包挂扣架10,折叠式电动车配置有可挂扣在第一箱包挂扣架9和第二箱包挂扣架10上的箱包11。在折叠收拢状态,箱包11可以挂扣在控制杆4的第二箱包挂扣架10上,在展开状态下箱包11既可以挂扣在控制杆4的第二箱包挂扣架10上也可以挂扣在坐垫支架6的第一箱包挂扣架9上。这种设置方式使箱包有了更加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情况需要进行挂扣,从而可以增加携带量。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控制杆4的安置,坐垫7上开设有控制杆安置槽13,控制杆13相对车体前部I折叠后可进入控制杆安置槽13内。如图9、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动车与第一种实施例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车体后部2转动连接有带前方开口的壳体12,坐垫7为壳体12的上端面板,坐垫支架6为壳体12的侧板,车体前部I与车体后部2相对折叠后可转动进入壳体12内。这种结构的折叠式电动车在收拢后整个都进入了壳体12内,因此其整体性更强。为 了方便控制杆4的安置,壳体12的上端面板上开设有控制杆安置槽13,控制杆13相对车体前部I折叠后可进入控制杆安置槽13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电动车,其特征是:包括车体前部(1)和车体后部(2),车体前部(1)和车体后部(2)相对转动连接,车体前部(1)前部设置有转向轮(3)和控制杆(4),控制杆(4)与车体前部(1)转动连接,车体前部(1)可相对车体后部(2)以两者的下表面贴近的方式向下折叠,所述控制杆(4)可折叠于车体前部(1)的上表面,控制杆(4)与转向轮(3)连接并控制其转向,车体后部(2)的后端下部设置有驱动轮(5),所述车体前部(1)相对车体后部(2)折叠后转向轮(3)与驱动轮(5)相互穿插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电动车,其特征是包括车体前部(I)和车体后部(2),车体前部(I)和车体后部(2)相对转动连接,车体前部(I)前部设置有转向轮(3)和控制杆(4),控制杆(4)与车体前部(I)转动连接,车体前部(I)可相对车体后部(2)以两者的下表面贴近的方式向下折叠,所述控制杆(4)可折叠于车体前部(I)的上表面,控制杆(4)与转向轮(3)连接并控制其转向,车体后部(2)的后端下部设置有驱动轮(5),所述车体前部(I)相对车体后部(2)折叠后转向轮(3)与驱动轮(5)相互穿插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折叠式电动车,其特征是所述车体后部(2)上转动连接有坐垫支架出),坐垫支架(6)上设置有坐垫(7),坐垫支架(6)可相对车体后部(2)叠合或者向上撑起作为坐垫使用,坐垫支架(6)配置有促使其撑起的定位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折叠式电动车,其特征是所述车体后部(2)上转动连接有坐垫支架出),坐垫支架(6)上设置有坐垫(7),坐垫(7)与坐垫支架(6)端部转动连接,坐垫支架出)的前侧设置有坐垫支撑部(8),坐垫(7)可翻转并支撑在坐垫支撑部(8)上,坐垫支架(6)可相对车体后部(2)叠合或者向上撑起作为坐垫使用,坐垫支架(6)配置有促使其撑起的定位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折叠式电动车,其特征是所述车体前部(I)与车体后部(2)折叠后驱动轮(5)裸露于下端,驱动轮(5)配置有安装在车体后部(2)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轮(5)配置有离合器,离合器控制驱动轮(5)在单独空转与由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朱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