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流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34261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流道结构,包括第一流道板和配置于所述第一流道板下方的第二流道板,第一流道板和第二流道板上都设置有流道,且第一流道板上的流道和第二流道板上的流道相对应,第一流道板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流道和至少一个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通过一连接流道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使第一流道中的熔胶流至第二流道的输出端所经过的距离相近,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熔胶由第一流道径直流入切向第二流道的速度与由第一流道流入其他第二流道的速度不同而导致的熔胶凝结的差异,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在第二流道中设置了流速控制部件调节第二流道中熔胶的流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道,尤其涉及一种射出成型模具的流道结构。
技术介绍
图I是现有一种射出成型的模具的示意图,图2是图I的模具流道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I和图2,现有模具100具有流道板110,而熔胶是经由流道板110中的流道结构200流至各模穴(图中未视出),一形成所需的产品50。 现有的流道结构200包括输入流道210、多个第一流道220、多个第二流道230、多个第三流道240以及多个输出流道250。每个第一流道220的一端是连接输入流道210,每一第一流道220的另一端连接三个第二流道230的一端。每一第二流道230的另一端连接一个第三流道240,且每一第三流道240连接多个输出流道240.此外,第一流道220、第二流道230与第三流道240位于同一 XY平面上,输入流道250沿Z轴延伸。输入流道210具有输入口 212,熔胶从输入口 212流入输入流道210。接着,熔胶依次流经第一流道220、第二流道230、第三流道240以及输入流道250,并从输入流道250流至各模穴。图3是图2中区域Al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与图3,在每一第一流道220所连接的三个第二流道230中,其中一个第二流道23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流道220的延伸方向相同,都是沿X轴延伸,另外两个第二流道230是沿Y轴延伸。换言之,当熔胶60从每一第一流道220流入三个第二流道230时,流入沿X轴延伸的第二流道230的熔胶60是依照原本的流动方向,而流入沿Y轴延伸的第二流道230的熔胶60其流动方向需要经过转折。所以,沿X轴延伸的第二流道230中的熔胶流量将大于沿Y轴延伸的第二流道230中过的熔胶流量。因此,在单位时间内,流入区域A2的模穴(图中未视出)的熔胶量将较大,容易产生熔胶充填过多,导致局部应力集中而产品50的尺寸发生变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流道结构,通过改变主流道和分流道的结构,使熔胶能够均匀流至各模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模具流道结构,包括第一流道板和配置于所述第一流道板下方的第二流道板,所述第一流道板和所述第二流道板上都设置有流道,且所述第一流道板上的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板上的流道相对应,所述第一流道板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流道和至少一个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具有一第一输入口及一第一输出口,所述第二流道具有一第二输入口及一第二输出口,所述第一流道通过一连接流道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流道。上述模具流道结构,所述第一流道呈圆弧形且所述第一输出口的切线垂直于所述连接流道。上述模具流道结构,所述第二流道呈圆弧形。上述模具流道结构,所述第二流道上设置有流速控制部件,所述第二输入口到所述流速控制部件之间的流道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输出口至所述流速控制部件之间的流道长度。上述模具流道结构,所述第一输入口连接有一熔胶注入口。相对于现有模具流道结构,本专利技术将流道设置成圆弧状,并且在第一流道输出端的切向不设置第二流道,一方面使第一流道中的熔胶流至第二流道的输出端所经过的距离相近,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熔胶由第一流道径直流入切向第二流道的速度与由第一流道流入其他第二流道的速度不同而导致的熔胶凝结的差异,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在第二流道中设置了流速控制部件,当多个第二流道中的流速不一致或者根据产品需要而关闭或减少某一第二流道熔胶时,可以通过调节流速控制部件得以实现。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专利技术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I是现有一种射出成型的模具的示意 图2是图I的模具的流道结构示意 图3是图2中区域Al的不意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模具流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流道系统也称作浇道系统或是浇注系统,是熔胶自射出机射嘴到模穴的必经信道。流道系统包括主流道、分流道以及烧口。主流道也称作主浇道、注道或竖浇道,是指自射出机射嘴与模具主流道衬套接触的部分起算,至分流道为止的流道。此部分是熔融塑料进入模具后最先流经的部分。分流道也称作分浇道或次浇道,随模具设计可再区分为第一分流道以及第二分流道。分流道是主流道及浇口间的过渡区域,能使熔胶的流向获得平缓转换;对于多模穴模具同时具有均匀分配塑料到各模穴的功能。浇口 也称为进料口。是分流道和模穴间的狭小通口。在成型完毕后浇口最先固化封口,有防止熔胶回流以及避免模穴压力下降过快使成型品产生收缩凹陷的功能。请参考图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模具流道结构示意图。该模具流道结构包括第一流道板(图中未视出)和配置于第一流道板下方的第二流道板(图中未视出),第一流道板和第二流道板上都设置有流道,且第一流道板上的流道和第二流道板上的流道相对应,第一流道板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流道4和至少一个第二流道I,第一流道4具有一第一输入口及一第一输出口,第二流道I具有一第二输入口及一第二输出口,第一流道4通过一连接流道5连接于至少两个第二流道I。在图4所示的模具流道结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包含两个第一流道4,两个第一流道4的第一输出口分别与两个连接流道5的中部相连,每个连接流道5的两端都连接有第二流道1,这样,在第一流道板上就有两个第一流道4,两个连接流道5和四个第二流道I。进一步地,第一流道呈圆弧形且第一输出口的切线垂直于所述连接流道。这样的设计使从第一流道流入连接流道后的熔胶于第一流道第一输出口的夹角相等,进而流速也相近。优选的,第二流道也呈圆弧形,以便缓和熔胶流速。第二流道上设置有流速控制部件2,第二输入口到流速控制部件2之间的流道长度大于第二输出口至流速控制部件2之间的流道长度。也就是说流速控制部件2更加靠近第二流道的第二输出口,如果需要,可以在熔胶即将流出时进一步控制熔胶的速度。第一输入口连接有一熔胶注入口 3。模穴布置的考虑尽量采用平衡式布置。模穴布置与浇口开设力求对称,以防止模具受力不均产生偏载而发生撑模溢料的问题。流动导引的考虑能顺利地引导熔融塑料填满模穴,不产生涡流,且能顺利排气。尽量避免塑料熔胶正面冲击直径较小的型芯和金属嵌件,以防止型芯位移或变形。热量损耗及压力降越小越好。流程要短。流道截面积要够大。尽量避免流道弯折及突然改变流向。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 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指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形,而这些改进或者变形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流道结构,包括第一流道板和配置于所述第一流道板下方的第二流道板,所述第一流道板和所述第二流道板上都设置有流道,且所述第一流道板上的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板上的流道相对应,所述第一流道板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流道和至少一个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具有一第一输入口及一第一输出口,所述第二流道具有一第二输入口及一第二输出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道通过一连接流道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模具流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那仓孝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腾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