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流道结构和具有该模具流道结构的橡胶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05564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流道结构和具有所述模具流道结构的橡胶模。所述模具流道结构包括:主流道;第一级分流道,所述第一级分流道与所述主流道连通;和第二级分流道,所述第二级分流道包括第一至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平行于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三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段连通且所述第三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段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级分流道与所述第三段连通。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具流道结构可以使熔胶能够均匀地流至各个所述型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模具流道结构,还涉及ー种具有所述模具流道结构的橡胶模。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生产各种エ业产品的重要エ艺装备,随着塑胶模具设计エ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塑胶制品在航空、航太、电子、机械、船舶和汽车等エ业部门的推广应用,产品对模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塑胶模具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产品更新换代和提高质量的要求。电脑辅助工程技术已成为塑胶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及产品加工中这些薄弱环节的最有效的途经。模具设计和制造与塑料加工有密切关系。塑料加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设计效果和模具制造质量。其中对模具设计效果影响最大的是模具的流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流道结构,所述模具流道结构包括主流道;第ー级分流道,所述第一级分流道与所述主流道连通;和第二级分流道,所述第二级分流道包括第一至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平行于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三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段连通且所述第三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段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级分流道与所述第三段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具流道结构可以使熔胶能够均匀地流至各个所述型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级分流道的第三段与所述第二级分流道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正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级分流道的第三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级分流道的第一段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二级分流道的第三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级分流道的第ニ段的中部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级分流道与所述第二级分流道的第三段正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级分流道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级分流道的第三段的中部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流道的长度小于50毫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流道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级分流道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二级分流道的横截面为梯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ー种橡胶模,所述橡胶模包括上流道板,所述上流道板内具有所述模具流道结构;下流道板,所述下流道板设在所述上流道板的下表面上,其中所述下流道板内具有多个与所述模具流道结构连通的浇ロ ;上隔热板,所述上隔热板设在所述下流道板的下表面上;上加热板,所述上加热板设在所述上隔热板的下表面上;上型板,所述上型板设在所述上加热板的下表面上;下型板,所述下型板设在所述上型板的下表面上,其中所述上型板和所述下型板之间限定出与所述多个浇ロ连通的型腔;下加热板,所述下加热板设在所述下型板的下表面上;下隔热板,所述下隔热板设在所述下加热板的下表面上;和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设在所述下隔热板的下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橡胶模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流道板、所述下流道板、上隔热板、上加热板、上型板、下型板、下加热板、下隔热板和下固定板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浇ロ为直接浇ロ、侧浇ロ和点浇ロ中的ー种。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 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具流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和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橡胶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參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參照图2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橡胶模I。如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橡胶模I包括上流道板20、下流道板30、上隔热板40、上加热板50、上型板60、下型板70、下加热板80、下隔热板90和下固定板91。上流道板20内具有模具流道结构10,下流道板30设在上流道板20的下表面上,其中下流道板30内具有多个与模具流道结构10连通的浇ロ 31。上隔热板40设在下流道板30的下表面上,上加热板50设在上隔热板40的下表面上。上型板60设在上加热板50的下表面上,下型板70设在上型板60的下表面上,其中上型板60和下型板70之间限定出与多个浇ロ 31连通的型腔。下加热板80设在下型板70的下表面上,下隔热板90设在下加热板80的下表面上,下固定板91设在下隔热板90的下表面上。下面參照图I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具流道结构。如图I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具流道结构包括主流道100、第一级分流道200和第二级分流道300。第一级分流道200与主流道100连通。第二级分流道300包括第一段310、第二段320和第三段330,第一段310平行于第二段320,第三段330的第一端331与第一段310连通且第三段330的第二端332与第二段320连通,其中第一级分流道200与第三段330连通。具体地,第二级分流道300的第一段310的第一端311设有ー个出料ロ且第二级分流道300的第一段310的第二端312也设有ー个出料ロ,第二级分流道300的第二段320的第一端321设有ー个出料ロ且第二级分流道300的第二段320的第二端322也设有ー个出料ロ,这样第二级分流道300可以具有四个出料ロ。其中,一个所述出料ロ通过ー个浇ロ31与一个所述型腔连通以便将料液注入到所述型腔内。也就是说,下流道板30内共具有四个浇ロ 31,上型板50和下型板60之间限定出四个所述型腔,其中所述四个出料ロ、四个浇ロ 31和四个所述型腔分别对应地连通。其中,浇ロ 31可以是直接浇ロ、侧浇ロ或者点浇□。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具流道结构可以使熔胶能够均匀地流至各个所述型腔。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橡胶模I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如图I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级分流道300的第三段330可以与第ニ级分流道300的第一段310和第二级分流道300的第二段320正交。也就是说,第二级分流道300的第三段330可以垂直于第二级分流道300的第一段310,第二级分流道300的第三段330也可以垂直于第二级分流道300的第二段320。 有利地,第二级分流道300的第三段330的第一端331可以与第二级分流道300的第一段310的中部连通,第二级分流道300的第三段330的第二端332可以与第二级分流道300的第二段320的中部连通。如图I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第一级分流道200可以与第二级分流道300的第三段330正交。也就是说,第一级分流道200可以垂直于第二级分流道300的第三段330。具体地,第一级分流道200的端部可以与第二级分流道300的第三段330的中部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主流道100的长度可以小于50毫米,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小充模时的压カ降低和減少主流道凝料。具体地,主流道100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第一级分流道200的横截面可以是梯形,第二级分流道300的横截面也可以是梯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流道板20、下流道板30、上隔热板40、上加热板50、上型板60、下型板70、下加热板80、下隔热板90和下固定板91可以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有利地,上流道板20、下流道板30、上隔热板40、上加热板50、上型板60、下型板70、下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流道; 第一级分流道,所述第一级分流道与所述主流道连通;和 第二级分流道,所述第二级分流道包括第一至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平行于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三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段连通且所述第三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段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级分流道与所述第三段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模具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分流道的第三段与所述第二级分流道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正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分流道的第三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级分流道的第一段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二级分流道的第三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级分流道的第二段的中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模具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分流道与所述第二级分流道的第三段正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分流道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级分流道的第三段的中部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模具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的长度小于50毫米。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模具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那仓孝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腾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