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臂架结构、臂架装置及混凝土泵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00093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4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臂架结构,其包括通过转轴连接的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转轴与该臂架结构端部的铰接轴线垂直设置,驱动装置和第一传动轮安装于第一臂段,第二传动轮可转动地安装于转轴,第二臂段与第二传动轮固定连接,在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上安装有传动机构,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传动轮转动,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二传动轮及第二臂段绕转轴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臂架装置及一种混凝土泵车。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臂架水平转动的功能,增加了布料的灵活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ー种臂架结构、具有该臂架结构的臂架装置以及具有该臂架装置的混凝土泵车。
技术介绍
目前,混凝土泵车一般包括行走装置、泵送装置和臂架装置。行走装置主要用于混凝土泵送设备在工作场地的转移,泵送装置和臂架装置主要用于将混凝土输送至施工过程中需要混凝土的地点。臂架装置包括多节依次铰接的臂架,相邻两臂架之间主要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不能实现水平转动;若要水平转动,只能通过回转马达及減速机驱动回转轴承转动,以带动转台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臂架装置的水平转动。由于臂架装置自身体积与重量很大,这种水平转动方式其惯性较大,不但提高了泵车工作能耗,而且对整个臂架的使用寿命也有不利影响。现有臂架装置中,所有臂架间的相对运动仅限于竖直平面内的转动,这样使得臂架的运动轨迹受到限制,影响混凝土泵车的布料灵活性,存在布料死点,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臂架结构,该臂架结构能够实现水平转动,从而提高布料灵活性。本技术还提出了ー种包括上述臂架结构的臂架装置,以及应用该臂架装置的混凝土泵车。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ー种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臂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转轴(I)连接的第一臂段(2)和第二臂段(3),所述转轴(I)与该臂架结构端部的铰接轴线垂直设置,驱动装置和第一传动轮(5)安装于所述第一臂段(2),第二传动轮(7)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转轴(I),所述第二臂段(3)与所述第二传动轮(7)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轮(5)和所述第二传动轮(7)上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轮(5)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轮(5)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轮(7)及所述第二臂段(3)绕所述转轴(I)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臂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钢丝绳(6),所述钢丝绳¢)张紧在所述第一传动轮(5)与所述第二传动轮(7)上,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轮(7)及所述第二臂段(3)绕所述转轴(I)在-90° 90°角度范围内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6)通过第一锁止点(A)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轮(5)上,通过第二锁止点(B)固定在所述第二传动轮(7)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臂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5)与所述第二传动轮(7)的外径相同,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锁止点(A)和所述第二锁止点(B)之间的距离SS = L+2R,其中,L为第一传动轮(5)与第二传动轮(7)之间的中心距,R为第一传动轮(5)的半径。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臂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钢丝绳(6),所述钢丝绳¢)张紧在所述第一传动轮(5)与所述第二传动轮(7)上,并能够带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彪黎华刘祥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