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颈式半挂车车架以及鹅颈式半挂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52467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1 09:36
一种鹅颈式半挂车车架以及鹅颈式半挂车,包括两边梁、位于所述两边梁之间的两纵梁以及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两边梁之间的多根横梁,所述纵梁包括前后相连的纵梁鹅颈以及纵梁主体,所述纵梁主体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一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的顶端设置有一高度低于所述纵梁鹅颈顶端平面的横梁固定面,所述横梁为顶端呈一平面的直梁结构,所述横梁跨过所述纵梁且底端承托在所述横梁固定面上,所述横梁的顶端平面与所述纵梁鹅颈的顶端平面相平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鹅颈式装配半挂车以及车架将纵梁改为无需开孔的凹式结构,相应的横梁简化为直梁结构,从而使得制造工艺以及装配工序得到了简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凹式的纵梁结构还减轻了车架整体的自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鹅颈式半挂车,尤其涉及一种半挂车的车架。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作为现代物流运输业的重要工具的半挂车的结构也经过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发展,朝着减重、环保、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等方向发展。较常见的有一种鹅颈式的半挂车,其由早期的各部件之间的固定式焊接相连的结构逐步改进为现在的可拆卸装配式的结构,从而可以满足部件标 准化以及容易运输的需要。然而,现有的鹅颈装配式半挂车的非鹅颈部分的纵梁与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采用的是横梁穿过纵梁的方式,由于该纵梁的上翼板部分为平直结构,为了能够保持装配后的半挂车车架顶部的平面设计,该横梁被相应地设计成W形结构,该W形结构下凹的部分穿设在纵梁内部。因而,具有上述纵横梁连接结构的鹅颈装配式半挂车装配时必须经过较难进行操作的割孔工序,装配效率较低,而割孔出来的原材料也较难再利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且该种结构的鹅颈装配式半挂车车架的自重也较重,不符合环保减重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鹅颈式装配半挂车以及鹅颈式半挂车车架所存在的装配效率较低以及自重较重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鹅颈式半挂车车架,包括两边梁、位于所述两边梁之间的两纵梁以及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两边梁之间的多根横梁,所述纵梁包括前后相连的纵梁鹅颈以及纵梁主体,所述纵梁主体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一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的顶端设置有一高度低于所述纵梁鹅颈顶端平面的横梁固定面,所述横梁为顶端呈一平面的直梁结构,所述横梁跨过所述纵梁且底端承托在所述横梁固定面上,所述横梁的顶端平面与所述纵梁鹅颈的顶端平面相平齐。所述的鹅颈式半挂车车架,其中,所述纵梁主体还包括一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连接在所述承载部与所述纵梁鹅颈相邻一侧的底端。所述的鹅颈式半挂车车架,其中,所述加强部为所述承载部一体延伸而成。所述的鹅颈式半挂车车架,其中,所述加强部焊接在所述承载部的底端。所述的鹅颈式半挂车车架,其中,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之间还连接有多个斜向支撑架,所述斜向支撑架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纵梁以及所述横梁相连。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鹅颈式半挂车,包括悬挂系统以及设置于所述悬挂系统上方的鹅颈式半挂车车架,所述鹅颈式半挂车车架为如前所述的车架。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鹅颈式装配半挂车以及鹅颈式半挂车车架将纵梁由原来需开孔的平直结构改为无需开孔的凹式结构,相应的横梁由W形梁简化为直梁结构且直接承托在所述纵梁上,从而使得制造工艺以及装配工序得到了简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凹式的纵梁结构还减轻了车架整体的自重。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鹅颈式半挂车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鹅颈式半挂车上的纵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鹅颈式半挂车包括悬挂系统以及设置于所述悬挂系统上方的鹅颈式半挂车车架。 请参阅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鹅颈式半挂车车架包括两边梁I、两纵梁2以及多根横梁3,所述的鹅颈式半挂车车架还可以包括多个斜向支撑架4。所述两边梁I平行设置于所述鹅颈式半挂车车架的两侧,所述边梁I的结构为现有鹅颈式半挂车车架上已有的结构,再此不再详细描述。请结合参阅图2所示,所述两纵梁2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两边梁I之间,所述纵梁2包括前后相连的纵梁鹅颈21以及纵梁主体22。所述纵梁鹅颈21的顶端平面与所述两边梁I的顶端平面相平齐,所述纵梁鹅颈21的底端平面高于所述纵梁主体22的底端平面以用于与牵引机构相连接。所述纵梁主体22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一承载部221,所述纵梁主体22还可以包括一加强部222。所述承载部221的顶端设置有一高度低于所述纵梁鹅颈21的顶端平面的横梁固定面2211,所述横梁固定面2211与所述纵梁鹅颈21的顶端平面之间的高度差恰好等于所述横梁2的高度。所述加强部222可连接在所述承载部221与所述纵梁鹅颈21相邻一侧的底端,以提高此跨度较大的承载部位的承载能力;所述承载部221的底端未设置加强部222的另一侧用于连接悬挂系统的悬架。所述加强部222可为如图2中所示的由所述承载部221的底端一体延伸而成,也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承载部221的底端。当所述加强部222与所述承载部221焊接相连时,此时为了保证用料的工艺性,可将所述承载部221的顶端下凹部分割下的条料拼焊到所述承载部221的底端,因而可充分利用原材料减少浪费,并且采取纵向的焊缝可承受较大的载荷。所述多根横梁3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两边梁I之间,所述横梁3为顶端呈一平面的直梁结构,所述多根横梁3分别跨过所述两纵梁2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两边梁I的内侧垂直连接。所述横梁3的底端承托在所述横梁固定面2211上,且所述横梁3的顶端平面与所述纵梁鹅颈21的顶端平面相平齐。所述多个斜向支撑架4斜向连接在所述纵梁2与所述横梁3之间,以将二者定位,每一斜向支撑架4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纵梁2以及所述横梁3相连。本专利技术的鹅颈式装配半挂车以及鹅颈式半挂车车架将纵梁由原来需开孔的平直结构改为无需开孔的凹式结构,相应的横梁由W形梁简化为直梁结构且直接承托在所述纵梁上,从而使得制造工艺以及装配工序得到了简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凹式的纵梁结构还减轻了车架整体的自重。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专利技术说明 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鹅颈式半挂车车架,包括两边梁、位于所述两边梁之间的两纵梁以及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两边梁之间的多根横梁,所述纵梁包括前后相连的纵梁鹅颈以及纵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主体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一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的顶端设置有一高度低于所述纵梁鹅颈顶端平面的横梁固定面,所述横梁为顶端呈一平面的直梁结构,所述横梁跨过所述纵梁且底端承托在所述横梁固定面上,所述横梁的顶端平面与所述纵梁鹅颈的顶端平面相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鹅颈式半挂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主体还包括一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连接在所述承载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东胜岳增才苗军李兴峰张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