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08871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下模包括下模板,下模板上开设有避让槽,避让槽靠近下端处形成倾斜的卡台;下模板下方设置有顶出机构及强制回位机构,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板;强制回位机构包括回位针、滑筒及滑动块,回位针上端固定装设于上模上,下端可穿过避让槽而伸出于下模板下方滑筒下端固定于顶出板上,上端穿设于避让槽内,滑筒可在顶出板的带动下上下滑动,滑筒接近顶端处的筒壁上贯穿筒壁开设有滑槽,滑动块可滑动的卡设于滑槽内,回位针穿过避让槽及伸出于下模板下方的部分伸入于滑筒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回位机构的设置,确保滑块回位之前使顶针先行回位,避免损伤模具。(*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可做到精确的针板复位的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ー种模具,包括一上模及一与上模相互对应配合的下摸。下模包括ー下模板、装设于下模板下方的支撑板及固定于支撑板下方的下固定板,下模板下方设置有顶出机构及强制回位机构,下模板、支撑板及下固定板围成ー活动空间,顶出机构可于活动空间内上下活动,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板及顶针;该强制回位机构包括一回程杆及ー套设于回程杆上的弹簧,弹簧的一端抵顶于下模板,另一端抵顶于顶出板,合模时,弹簧推抵顶出板回复至原来位置。但是,上述模具的弹簧的设置,经过反复使用之后,弹簧的弹性减弱,从而使模具完全合模时,顶出板及顶针未能安全准确的回位,损伤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做到精确的针板复位的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ー种模具,包括一上模及一与上模相互对应配合的下摸。下模包括ー下模板,下模板上贯穿开设有避让槽,避让槽靠近下端处径向扩伸形成倾斜的卡台;下模板下方设置有顶出机构及强制回位机构,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板;该强制回位机构包括一回位针、滑筒及滑动块,回位针上端固定装设于上模上,下端可穿过避让槽而伸出于下模板下方,回位针下端的外侧呈倾斜的导引面,滑筒下端固定装设于顶出板上,上端穿设于下模板的避让槽内,滑筒可在顶出板的带动下上下滑动,滑筒接近顶端处的筒壁上中心対称的贯穿筒壁开设有滑槽,滑动块呈半环板状,其上表面的外端和内端均呈倾斜面,滑动块可滑动的卡设于滑槽内,回位针穿过避让槽及伸出于下模板下方的部分伸入于滑筒内。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模具合模状态时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模具完全开模的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模具顶出机构开始顶出的示意图。图4为图I所示模具开始合模的示意图。图5为图I所示模具强制回位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中各零部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本技术]上模10上固定板11上模板12斜导柱13下模20下模板21避让槽211卡台212支撑板22下固定板23滑块24斜导孔241顶出板25顶针26回位针31引导面311滑筒32滑槽321滑动块33倾斜面331。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參阅图I、图2及图3,本技术模具用于成型ー产品,其包括ー上模10及相互对应配合的下模20。上模10包括上固定板11及设置于上固定板11下方的上模板12。上模10的上模板12上固定有一斜导柱13。下模20包括下模板21,装设于下模板21下方的支撑板22及固定于支撑板22下方的下固定板23,下模板21、支撑板22及下固定板23围成ー活动空间(图中未标示)。下模板21上卡合设置有可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滑动的滑块24,滑块24上开设有斜导孔241,斜导柱13可倾斜地伸入于斜导孔241内,并带动滑块24于下模板21上滑动。下模板21上还贯穿开设有避让槽211,避让槽211靠近下端处径向扩伸形成倾斜的卡台212。下模20上还于下模板21下方设置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板25及下端固定于顶出板25上的顶针26,顶出板25可于活动空间内上下活动而带动顶针26上端伸出于下模板21上方。请參阅图4及图5,本技术模具还包括强制回位机构,该强制回位机构包括一回位针31、滑筒32及滑动块33。回位针31上端固定装设于上模10上,下端可穿过避让槽211而伸出于下模板21下方。回位针31下端的外侧呈倾斜的导引面311。滑筒32下端固定装设于顶出板25上,上端穿设于下模板21的避让槽211内。滑筒32可在顶出板25的带动下上下滑动。滑筒32接近顶端处的筒壁上中心対称的贯穿筒壁开设有滑槽321。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滑槽321,对应的,滑动块33的数量亦为两个。滑动块33呈半环板状,其上表面的外端和内端均呈倾斜面331。滑动块33可滑动的卡设于滑槽321内。回位针31穿过避让槽211及伸出于下模板21下方的部分伸入于滑筒32内。请參阅图1,本技术模具在未开模时,顶出板25处于活动空间下端,斜导柱13插设于滑块24的斜导孔241内,滑动块33卡设于滑槽321内,且其外端的倾斜面331抵顶于卡台212下端处,回位针31下端伸入于滑筒32内并穿过滑动块33。请參阅图2,模具开始开模时,上模10带动斜导柱13远离下模20,从而带动滑块24向模具100外侧滑动,脱离产品,同时,上模10带动回位针31远离下模20,直至完全开模,回位针31下端远离滑筒32;请參阅图3,顶出机构开始顶出,顶出板25带动顶针26将产品顶出,此时,顶出板22同时带动滑筒32向上运动,滑动块33外端的倾斜面331滑过倾斜的卡台212后,通过避让槽211内径变小,槽壁挤压滑动块33内缩,滑动块33内端伸入滑筒32内侧,滑筒32于避让槽211内继续向上滑动,直至将产品完全顶出;请參阅图4,然后,模具开始合模,上固定板11带动斜导柱13作用于滑块24滑动至原来位置。同时,上固定板11带动回位针31向下运动,运动至滑动块33处,通过滑动块33内端伸入滑筒32内侧而抵挡回位针31,回位针31无法伸入滑筒32内,从而使回位针31推抵滑动块33带动滑筒32 —起向下运动,直至滑筒32带动滑动块33运动至卡台212下方,回位针31下端的导引面311抵顶滑动块33,使滑动块33外端的傾斜面331沿卡台212向下向外滑动,直至回位针31可从滑动块33之间穿过,此时,顶出板25及顶针26已经回复原来位置。因此,強制回位机构可确保滑块24回位的同时顶针26回位,从而避免滑块24 滑动至回位碰到顶针26,损伤滑块24,以及上模板12合模时压坏顶针26。综上所述,本技术模具通过强制回位机构的设置,确保滑块24回位之前使顶针26先行回位,从而避免滑块24滑动至回位时碰到顶针26,损伤滑块24,以及上模板12合模时压坏顶针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模及一与上模相互对应配合的下模,下模包括一下模板,下模板上贯穿开设有避让槽,避让槽靠近下端处径向扩伸形成倾斜的卡台;下模板下方设置有顶出机构及强制回位机构,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板;该强制回位机构包括一回位针、滑筒及滑动块,回位针上端固定装设于上模上,下端可穿过避让槽而伸出于下模板下方,回位针下端的外侧呈倾斜的导引面,滑筒下端固定装设于顶出板上,上端穿设于下模板之避让槽内,滑筒可在顶出板的带动下上下滑动,滑筒接近顶端处的筒壁上中心対称的贯穿筒壁开设有滑槽,滑动块呈半环板状,其上表面的外端和内端均呈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健明龚文鹏王贤云吴小平蒋坤学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