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08867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嵌有母模仁的母模板、与母模板相互配合并嵌有公模仁的公模板、固定安装在母模板的斜压块以及滑动安装在公模板上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对应的部位分别开设有贯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为开口远离第二滑块开模方向的倾斜孔;所述斜压块末端与第一孔和第二孔相配合且位置相对,合模时母模板带动斜压块依次伸入第一孔和第二孔并与之相抵触,开模时母模板带动斜压块退出第一孔和第二孔。其中,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可成型产品的倒扣结构,开模时斜压块退出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并在解除第一滑块的同时抵触第二孔的孔壁以使第二滑块在该抵触力下自动开模,开模工序简单,加工效率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注塑模具,尤其涉及ー种加工具有倒扣的产品且开模方便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塑胶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各式各样的商品中,例如产品的电脑、手机、汽车、数码相机、游戏机等。上述塑胶制品往往通过注塑模具来加工成型,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传统的注塑模具包括公模板、母模板、固定所述母模板的上固定板和固定所述公模 板的下固定板,注塑模具工作时,注塑机热机嘴向注塑模具中注入熔化状态的塑胶,熔化状态的塑胶沿注塑模具的注塑通道进入型腔内,经过冷却、开模、顶出等操作,完成塑胶制品的成型,其中开模エ序中,使用顶针先将母模板顶出,使得母模板内的母模仁脱离产品,再将产品顶出使得产品脱离模具。然而,上述注塑模具仅能加工结构简单的产品,对于ー些结构复杂的产品,尤其具有倒扣17的产品16(如图I所示),使用传统的注塑模具不能完成其加工,需要使用专门的注塑模具加工,这类注塑模具往往具有开模エ序繁琐的缺点,加工效率差。因此,急需ー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ー种新型注塑模具,可加工具有倒扣的产品且自身结构简单,开模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ー种注塑模具,包括嵌有母模仁的母模板、与所述母模板相互配合并嵌有公模仁的公模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母模板的斜压块以及滑动安装在所述公模板上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对应的部位分别开设有贯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为开ロ远离第二滑块开模方向的倾斜孔;所述斜压块末端与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相配合且位置相对,合模时所述母模板带动所述斜压块依次伸入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并与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抵触,开模时所述母模板带动所述斜压块退出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注塑模具使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成型产品的倒扣,其中斜压块不但用来固定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而且在开模时,斜压块沿所述母模板的开模方向退出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由于第二孔为开ロ远离第二滑块开模方向的倾斜孔,随着斜压块的上移,斜压块的末端抵触第二孔的孔壁,并在该抵触力下使得所述第二滑块沿其开模方向移动,使得第二滑块脱离产品,并逐渐解除所述第一滑块的锁定,使得第一滑块可沿其开模方向移动,开模エ序简单,加工效率高。附图说明图I是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注塑模具的分解示意图。图4a至图4d是本技术注塑模具的合模示意图。图4e至图4f是本技术注塑模具的开模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注塑模具的局部放大开模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注塑模具10公模板11母模板12公模仁13母模仁14安装槽111型腔15产品16倒扣17斜压块21锁定边211第一滑块22第一孔221限位面222导向面223第二滑块23第二孔231限位块24固定板25定位螺栓26复位弹簧27定位钢珠28定位槽29。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參考图I至图3,本技术注塑模具10,包括嵌有母模仁14的母模板12、与所述母模板12相互配合并嵌有公模仁13的公模板11、固定安装在所述母模板12上的斜压块21以及滑动安装于所述公模板11上的第一滑块22和第二滑块23,所述第一滑块22和第ニ滑块23对应的部位分别开设有贯通的第一孔221和第二孔231,所述第二孔231为开ロ远离第二滑块23开模方向的倾斜孔;所述斜压块21末端与所述第一孔221和第二孔231相配合且位置相对,合模时所述母模板12带动所述斜压块21依次伸入所述第一孔221和第二孔231并与所述第一滑块22和第二滑块23相抵触,开模时所述母模板21带动所述斜压块21退出所述第一孔221和第二孔231。具体地,參考图3,所述第一滑块22的外侧有面向母模板14开模方向的倾斜的限位面222,所述母模板14上固定有与所述限位面222相匹配的限位块24。较佳地,參考图2,本技术注塑模具10还包括复位弹簧27,所述公模板11上固定有固定板25,一定位螺栓26滑动穿过所述固定板25并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22上,所述复位弹簧27安装在所述定位螺栓26上并抵于所述固定板25和第一滑块22之间,从而使所述复位弹簧27对所述第一滑块22提供开模的弾力。上述方案不但方便复位弹簧27的安装,而且使得第一滑块22滑动安装于所述公模板11上。较佳地,參考图2和图3,所述公模板11上开设有安装槽111,所述第二滑块23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槽111内。较佳地,參考图2和图3,所述安装槽111内安装有凸于槽底的定位钢珠28,所述第二滑块23的底部沿其开模方向开设有与所述定位钢珠28相配合的两个定位槽29。注塑エ序吋,定位钢珠28位于左半的定位槽29内(如图2所示),开模时,所述第二滑块23沿其开模方向(向左)滑动,所述定位钢珠28滚动入右边的定位槽29内(如图4所示)。较佳地,參考图2和图3,所述第一孔221的入口处设有面向第一滑块22开模方向的倾斜的导向面223,所述斜压块21上具有与该导向面223相配合的锁定边211。综上,參考图4a至图4d,以及图5,本技术注塑模具10注塑时,将母模板12沿箭头A方向下压直至其分界面与公模板11的分界面相贴合,所述公模仁13和母模仁14直接形成型腔15,完成合模エ序(图4d),其中随着母模板12的沿箭头A方向下压,斜压块21沿箭头A方向移动,斜压块21的末端抵触所述第一孔221临近产品16的一侧并沿第一孔221的导向面223逐渐伸入所述第一孔221 (如图4a),第一滑块22在斜压块21的抵触力下沿箭头B方向滑动,当斜压块21移动一定距离后抵触第二孔231远离产品15的ー侧,并在第二孔231的倾斜边的导向作用下逐渐伸入第二孔231,第二滑块23在斜压块21的抵触力下沿箭头C方向滑动(如图4b所示),定位钢珠28沿第二滑块23的底面并脱离右侧的定位槽29 (如图4c所示),移动一定距离后,所述斜压块21的锁定边211抵触导向面223,限位块24抵触第一滑块22的限位面222,第一滑块22在斜压块21的抵触力下继续沿箭头B方向滑动直至合模(如图4d所示),此时,定位钢珠28位于左半的定位槽29内,斜压块21分别抵触第一孔221和第二孔231的孔壁并将所述第一滑块22和第二滑块23固定在公模板11和母模板12之间。參考图2、图4e和图4f,开始注塑时,注塑机热机嘴向注塑模具10中注入熔化状态的塑胶,熔化状态的塑胶沿注塑模具的注塑通道进入型腔15内,经过冷却形成产品16(如图2所示),然后进行开模エ序,开模吋,母模板12沿箭头D方向带动所述斜压块21移动,斜压块21的锁定边211逐渐脱离导向面223,限位块24逐渐第一滑块22的限位面222,第一滑块22在复位弹簧27的作用下沿箭头E方向滑动(如图4e所示),斜压块21的末端抵触所述第二孔231临近产品16的ー侧,第二滑块23在该抵触力的作用下沿箭头F方向滑动(如图4e所示),直至第一滑块22和第二滑块23完全脱离产品16 (如图4f所示)。综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注塑模具,包括嵌有母模仁的母模板和与所述母模板相互配合并嵌有公模仁的公模板,其特征在干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母模板上的斜压块以及滑动安装在所述公模板上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对应的部位分别开设有贯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为开ロ远离第二滑块开模方向的倾斜孔;所述斜压块末端与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相配合且位置相对,合模时所述母模板带动所述斜压块依次伸入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并与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抵触,开模时所述母模板带动所述斜压块退出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的外侧有面向母模板开模方向的倾斜的限位面,所述母模板上固定有与所述限位面相匹配的限位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雄飞蒋坤学吴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