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活水蛭提取物不希望的污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04923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利用电磁辐射灭活水蛭提取物中病毒和/或细菌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电磁辐射来灭活病毒和/或细菌领域。本专利技术提供灭活水蛭提取物(Blutegelextrakt)中病毒和/或细菌的方法。水蛭(Blutgel )自古便被用于医学治疗。早在古希腊和特别在中世纪时,水蛭大的血液吸收量就被用于从身体中医用取血(放血)。19世纪初,具有抗凝血作用的水蛭提取物在市场中出现。1955年一种被称为水蛭素(Hirudin)的多肽首次从水蛭中提取出来。水蛭素结合在凝血酶的纤维蛋白原结合位点,并通过末梢(Auslaufer )来抑制活性中心,从而阻止凝血酶的作用。下面的出版物给出了水蛭提取物和水蛭素的历史综述Nowak, G. & Schror, K.(2007) : Hirudin _ the long and stony way from an anticoagulant peptide in thesaliva of medicinal leech to a recombinant drug and beyond. A historical piece'Thromb. Haemost.第 98 卷,116 - 119 页。为获取有治疗作用的水蛭物质,将冷冻的水蛭(比如欧洲医蛭(Hirudomedicinalis)、侧纹医蛭(Hirudo verbana)及其相关物种)或者其组成部分机械粉碎并均质化。以多级提取和纯化工艺可以获得活性成分,所述活性成分比如可以用在用于治疗静脉机能不全和急性痔疮的软膏。由于水蛭提取物是来自于天然原材料源的产品,因此确保避免不希望的污染物如细菌或者病毒尤为重要。在实施病毒安全计划时,明确规定使用互补的,即作用机理互为补充白勺技术(见例如 Guideline Q5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sation of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 (ICH))(Q5A准则-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借此应确保覆盖广谱病毒。已确立的用于灭活细菌以及大包膜病毒的方法为酸处理、用有机溶剂处理、用洗涤剂处理和巴氏杀菌,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优选组合使用。对于小的无包膜的病毒,例如细小病毒,上述方法却是无效的。一种贫化小型无包膜病毒的方法是纳滤法。这里利用尺寸排阻法进行分离滤膜可靠地截留尺寸在给定的保留率之内的病毒。但是纳滤法存在一个问题,即那些小的无包膜的病毒可能具有和希望的治疗物质相仿的尺寸。因此,不可能可靠地过滤掉病原体,而不过滤掉蛋白质。结果是增加的不可接受的产品损失,而这导致了不再经济的方法。在一些研究中表明,在钠滤水蛭提取物时,单位膜面积所能达到的流率极低。同时,在很短的处理时间后,就出现过滤器表面的堵塞。这种堵塞是不可逆的。该过滤器不能通过常规的方法(比如反冲洗)再恢复到有效状态。由于纳滤效率非常低下,而同时滤膜单元的成本又高,因此在制药生产中,对于经济应用而言不考虑利用纳滤工艺贫化水蛭提取物的病毒。另一个灭活病毒的方法是利用紫外线照射(UV-照射)。这种方法特别的挑战在于均匀照射有待处理的介质。目的是可靠而基本上杀死微生物和/或病毒,同时基本保留敏感的活性成分。尤其来自于天然原料源的产品具有复杂、多样的组成。一般情况下,产品的不同成分对紫外线照射显示出不同的稳定性。这使得在灭活病毒和保持产品质量之间难于找到折衷。产品保护的一个重要准则是缩短产品在辐照区的产品时间。由于所需的平均处理时间由最快通过辐照区的颗粒来决定,因此为缩短处理时间,就要求产品流内有尽可能一致的停留时间分布。使用用于对流体介质进行紫外线照射的反应器时,将出现这样的问题,随着距辐射源的距离增加,有待处理的介质中的辐射强度呈指数性下降。因此,距离辐照源比较远的微生物和病毒比较慢地或者根本不再被杀死。而随着介质的光吸收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强的效果,按照迄今的现有技术,导致使用非常大的辐照表面,比如例如在薄层反应器中所见。而这种现有的薄层反应器只能困难地转为工业规模,因为在扩大规模时,只能通过按生产量成比例扩大直径来实现保持恒定 的薄层厚度,在工业规模中这导致不再可操作的大型反应器。另外一个不利影响由液体膜的不适宜的停留时间行为造成,由于大多情况下紫外辐照射入反应介质的穿透深度很浅,所述液体膜必需非常薄而且因此层流流动,在层流流动情况下在横切于主要流向没有交换。靠近壁的层,由于线性降低直至到壁为零的流速剖面,其停留时间远远长于距离壁远的层。为了在快速流动的、距管壁较远的流体层也能实现用于杀灭所需的最小辐射剂量,必须提高膜的平均停留时间。但是这样做又导致辐射负荷提高,从而导致产品更大的损害。在文献(EP I 339 643A1, EP I 337 280A1)中描述了在螺旋状流动通道中特别有利的停留时间行为。产品流过螺旋状的流体通道。由于这种螺旋式的流动导向,在通道中产生被称为“迪恩润(Dean-Wirbeln) ”的二次流(Sekundjirstr5mung),这个二次流确保了彻底并同时温和的彻底混合。通过这种涡流的高效混合实现了狭窄的停留时间分布和辐射剂量分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入足以灭活病毒的有效辐射剂量,而无须对产品造成强烈的负荷。这种所谓的剂量方案和模块的大小无关,因此把实验室的生产规模扩大至生产规模是可行的。在所谓的螺旋模块中的紫外线照射原则上如此设计,以使得一次性穿流过螺旋模块。分别根据待处理液体的浊度,可以在一定的范围改变所述螺旋模块中的流率。这个范围由模块中必需的二次流的形成和压降得出。若即使是最小的可能流率和因此最长的停留时间仍不能足以达到希望的病毒灭活,原则上可以考虑多个模块串联运行。但是,在此情况下,相应的数量受到跨以串联布置的多个模块的压降和模块的压力稳定性的限制。在水蛭提取物的情况中,液体吸收性如此之高(光密度在254 nm时大于50CHT1),以至于紫外线辐射的穿透深度只局限于水蛭提取物的表面和表面以下几个微米深。通过单一的螺旋模块不能保证有效灭活病毒,同时保持产品的完整。多个研究已予证明。多个模块串联运行的潜在可能性出于实用的理由也被排除。对于足够的灭活而言,需要超过4个串联的模块。由于随之而来的压降,在设备的抗压性有限的情况下这在实际中无法实现。此外,尤其在水蛭提取物中复杂的活性成分混合的情况下存在在辐照区内形成覆膜的危险,所述覆膜的形成会减弱甚至完全阻止射线射入待辐照介质。还必须担心的是,在水蛭提取物情况下紫外线辐照不是有效的病毒灭活方法。所述问题还在于,如果被照射的介质具有的光密度很高,则覆膜的形成很难被识别。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利用光敏器件来测量辐射强度,以确定覆膜的形成。这存在如下危险,即被照射的介质未获得足量的照射,因此无法赋予足够的产品安全。从现有技术出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活水蛭提取物中病毒和/或细菌、特别是小型无包膜病毒的方法。所寻找的方法相对于那些传统的方法,如酸处理、溶剂处理、洗涤剂处理、巴氏杀菌和/或纳滤,应导致更高的产品产率,并同时还应保证经济运行和高的产品质量。此外,所寻找的方法还应该提供识别覆膜形成的可能性,以能够确保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0.13 EP 09172861.81.用于灭活水蛭提取物中病毒和/或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蛭提取物在搅拌容器和辐照装置之间循环输送,在所述辐照装置中用电磁辐射辐照所述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福照用IOOnm—280nm范围,优选200nm—280nm范围的紫外光进行。3.根据权利要求I或2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蛭提取物在波长254nm具有至多72范围的光密度,优选30-65范围,特别优选40— 60范围的光密度。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泵唧送的体积流量与总体积的比例为0. 5至80 1/h的范围,优选为I至60 1/h的范围,特别优选为3至45 1/h的范围。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水蛭提取物的温度保持在2-25 0C的范围,优选4-20 °C的范围,特别优选8-15 °C的范围。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蛭提取物辐照之前和/或之后,将透明介质输送通过所述装置,并测量进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施密特J彼得斯J米歇尔斯
申请(专利权)人:拜耳制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