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耗单管路加气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92851 阅读:4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损耗单管路加气站,包括:充装管路,充装罐、绝热增压罐、冷却罐、热交换器以及喷射装置,所述充装管路和充装罐连接,所述充装罐和绝热增压罐之间通过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接,所述冷却罐通过热交换器连接,所述冷却罐和绝热增压罐之间连接有第二冷却循环管路和第七管路,所述热交换器和喷射装置连接,所述充装罐和喷射装置连接,所述绝热增压罐内具有第二气相天然气和第二液相天然气,所述第二气相天然气和第二液相天然气通过增压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气相天然气和喷射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液相天然气和喷射装置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损耗单管路加气站在传输过程中无损耗,安全性高,效率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化天然气加气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损耗单管路加气站。技术背景目前最大的燃油使用是汽车,所以要大力开发替代能源包括天然气。天然气是实用、充足、便宜、环保安全的可替换能源之一。一种改装过的双燃料柴油发动机,消耗柴油和液化天然气混合燃料的比例是60/40。这种发动机本质上是减少了柴油的消耗,但要求液化天然气在300PSI状态下传输至发动机,这大约是液化天然气存储压力的6倍。其他以天然气为驱动力的发动机要求的液化天然气传输压力范围为小于50PSI或大于500PSI。因此,液化天然气加气站的液化天然气传输压力范围很广。此外,当加气结束时,车辆加液罐的压力至少与车辆运行压力一样,但小于罐体排放压力。液化天然气是一种易挥发的物质,其状态受压力和温度影响很大。因此,加气站必须合理处理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控制深冷系统中总是发生的气液转换。最佳的是,加气站无液化天然气排放到大气中,因为液化天然气排放会造成浪费和潜在危险。所以现在继续提出一种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操作条件下,能够高效、安全的传输液化天然气的无损耗液化天然气加气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损耗单管路加气站,能够在液化天然气传输过程中保证无损耗,安全性高,传输效率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损耗单管路加气站,包括充装管路,充装罐、绝热增压罐、冷却罐、热交换器以及喷射装置,所述充装管路和充装罐相连接,所述充装罐和绝热增压罐之间通过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相连接,所述冷却罐通过第一冷却循环管路和热交换器相连接,所述冷却罐和绝热增压罐之间连接有第二冷却循环管路和第七管路,所述热交换器通过第五管路和喷射装置相连接,所述充装罐通过第六管路和喷射装置相连接,所述绝热增压罐内具有第二气相天然气和第二液相天然气,所述第二气相天然气和第二液相天然气通过增压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二气相天然气和喷射装置之间通过第三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二液相天然气和喷射装置之间通过第三管路相连接。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充装罐为双层壳体容器,所述充装罐内设置有真空隔热层,所述充装罐内有第一气相天然气和第一液相天然气,所述充装管路包括上充装管路和下充装管路,所述上充装管路与第一气相天然气相连接,所述下充装管路与第一液相天然气相连接。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相天然气和第二液相天然气之间具有一浮子,所述热增压罐底部设置有计量装置,所述第二气相天然气和第一气相天然气通过第二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一液相天然气与第二液相天然气通过第一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增压管路上具有第一盘管、流量控制阀以及与流量控制阀相连接的传感器。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罐具有气相氮气和液相氮气,所述液相氮气通过第一冷却循环管路和热交换器与气相氮气相连接,所述第二冷却循环管路包括第一压力开关阀、传感器和第二盘管,所述第二盘管设置在第二气相天然气上,所述第七管路与第二盘管相连接,所述冷却罐上连接有具有压力调节装置的排气管路。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六管路通过第二压力开关阀与第三管路相连接,所述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同时与第三压力开关阀相连接,所述第五管路上连接有第三盘管。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喷射装置为双向喷射阀,所述双向喷射阀 内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同时与第三管路和第三压力开关阀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无损耗单管路加气站在液化天然气传输过程中保证无损耗,高全性高,传输效率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无损耗单管路加气站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充装管路,2、充装罐,3、绝热增压罐,4、冷却罐,5、热交换器,6、喷射装置,7、第一管路,8、第二管路,9、第一冷却循环管路,10、第二冷却循环管路,11、第七管路,12、第三管路,13、第四管路,14、第五管路,15、第六管路,16、真空隔热层,17、第一气相天然气,18、第一液相天然气,19、上充装管路,20、下充装管路,21、浮子,22、计量装置,23、第二气相天然气,24、第二液相天然气,25、压力调节装置,26、流量控制阀,27、第一盘管,28、传感器,29、气相氮气,30、液相氮气,31、第一压力开关阀,32、第二盘管,33、排气管路,34、第二压力开关阀,35、第三压力开关阀,36、第三盘管,37、控制阀,38、增压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一种无损耗单管路加气站,包括充装管路1,充装罐2、绝热增压罐3、冷却罐4、热交换器5以及喷射装置6,所述充装管路I和充装罐2相连接,所述充装罐2和绝热增压罐3之间通过有第一管路7和第二管路8相连接,所述冷却罐4通过第一冷却循环管路9和热交换器5相连接,所述冷却罐4和绝热增压罐3之间连接有第二冷却循环管路10和第七管路11,所述热交换器4通过第五管路14和喷射装置6相连接,所述充装罐2通过第六管路15和喷射装置6相连接,所述绝热增压罐3内具有第二气相天然气23和第二液相天然气24,所述第二气相天然气23和第二液相天然气24之间具有一浮子21,所述第二气相天然气23和第二液相天然气24通过增压管路38相连接,所述第二气相天然气23和喷射装置6之间通过第三管路12相连接,所述第二液相天然气24和喷射装置6之间通过第四管路13相连接。另外,所述充装罐2为双层壳体容器,所述充装罐2内设置有真空隔热层16,所述充装罐2内有第一气相天然气17和第一液相天然气18,所述充装管路I包括上充装管路19和下充装管路20,所述上充装管路19与第一气相天然气17相连接,所述下充装管路20与第一液相天然气18相连接。另外,所述热增压罐3底部设置有计量装置22,所述第二气相天然气23和第一气相天然气17通过第二管路8相连接,所述第一液相天然气18与第二液相天然气24通过第一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二管路8上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25,所述第一管路7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26。另外,所述增压管路38上具有第一盘管27、流量控制阀26以及与流量控制阀26相连接的传感器28。另外,所述冷却罐4具有气相氮气29和液相氮气30,所述液相氮气30通过第一冷却循环管路9和热交换器5与气相氮气29相连接,所述第二冷却循环管路10包括第一压力开关阀31、传感器28和第二盘管32,所述第二盘管32设置在第二气相天然气23上,所述第七管路11与第二盘管32相连接,所述冷却罐4上连接有具有压力调节装置25的排气管路33。另外,所述第六管路15通过第二压力开关阀34与第三管路12相连接,所述第四管路13和第五管路14同时与第三压力开关阀35相连接,所述第五管路14上连接有第三盘管36。另外,所述喷射装置6为双向喷射阀,所述双向喷射阀内设置有控制阀37,所述控制阀37同时与第三管路12和第三压力开关阀35相连接。本技术无损耗单管路加气站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充装罐2是绝热的,但是由于第一液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损耗单管路加气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充装管路,充装罐、绝热增压罐、冷却罐、热交换器以及喷射装置,所述充装管路和充装罐相连接,所述充装罐和绝热增压罐之间通过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相连接,所述冷却罐通过第一冷却循环管路和热交换器相连接,所述冷却罐和绝热增压罐之间连接有第二冷却循环管路和第七管路,所述热交换器通过第五管路和喷射装置相连接,所述充装罐通过第六管路和喷射装置相连接,所述绝热增压罐内具有第二气相天然气和第二液相天然气,所述第二气相天然气和第二液相天然气之间具有一浮子,所述第二气相天然气和第二液相天然气通过增压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二气相天然气和喷射装置之间通过第三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二液相天然气和喷射装置之间通过第三管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损耗单管路加气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装罐为双层壳体容器,所述充装罐内设置有真空隔热层,所述充装罐内有第一气相天然气和第一液相天然气,所述充装管路包括上充装管路和下充装管路,所述上充装管路与第一气相天然气相连接,所述下充装管路与第一液相天然气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损耗单管路加气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增压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志忠徐惠新李培容
申请(专利权)人:查特深冷工程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