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孢小奥德蘑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75964 阅读:8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5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卵孢小奥德蘑的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离母种;2)制作母种;3)制作原种;4)制作栽培袋;5)接种培养及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栽培的卵孢小奥德蘑菌柄粗且菇肥厚,与普通细长的奥德蘑比较而言,口感更脆嫩,更受大众欢迎,兼具食用和药用的功效。目前,还没有关于卵孢小奥德蘑的人工栽培方法,小奥德蘑属的其他某些品种的人工栽培方法也以脱袋埋土塑料棚法为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卵孢小奥德蘑的栽培方法与小奥德蘑属其他某些品种的现有的脱袋埋土栽培方法比较,清洁卫生,省时省力,且,本发明专利技术与奥德蘑人工高产栽培技术方法(ZL97107548.4)栽培奥德蘑相比,出菇时间缩短了十天左右而产量增加10-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食用菌的产业发展迅猛,每年我国食用菌的产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占全球70%以上。在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珍稀食用菌品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原有的珍稀品种逐渐被驯化,如竹荪、茶薪菇、离褶伞等。小奥德蘑属有三十多个品种,其中绝大多数可以食用,且富含营养成分及功效成分,个别品种如粘小奥德蘑Φ. muc i da)可产生粘蘑菌素(mucidin),拮抗真菌,对小白鼠肉瘤180、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80%和90%,作用显著。小奥德蘑属在食用菌、药用菌驯化栽培和保健品开发研究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卵孢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raMaflbes,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目、泡头菌科、小奥德蘑属。卵孢小奥德蘑属中、高温菌类,于夏秋季生长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假根生于地下腐木上,在所有食用菌中,高中温菌类较少,尤其在广州等南方城市,常年气温偏高,夏季除了草菇这种高温菇作为主打品种其他的品种基本上都属于反季节栽培,卵孢小奥德蘑正好适合较高温度出菇,产业化前景看好。卵孢小奥德蘑属于肉质伞菌,其子实体味道鲜美,口感脆嫩,并含有长根菇素等有效成分,能降低血压,抑制小白鼠肉瘤180,对治疗高血压及抑制癌症具有乐观的前景(Ankeet al,1979 ;Anke et al,1983 ;应建浙等,1982 ;应建浙等,1987),开发前景较好。同时,卵孢小奥德蘑肉质较厚,产量较高,耐贮存,也是它的优势所在。目前世界上小奥德蘑属的种类约有30多种,绝大多数品种可食,有报道成功驯化的品种为长根小奥德蘑(O. radicata)和鳞柄小奥德蘑,多采用脱袋埋土塑料棚法进行栽培,未见卵孢小奥德蘑的人工栽培报道。目前国内在该
的专利技术专利只有“奥德蘑人工高产栽培技术方法(ZL97107548. 4)”。该专利技术只是公开了一种奥德蘑人工高产栽培技术方法,该专利技术采用采种一提纯一扩接一培养菌袋一入土埋栽一出菇管理一采收成品的栽培工艺栽培奥德蘑,在培养菌袋的阶段,奥德蘑菌种置入菌袋后,在23—27°C的环境中培殖菌丝体,培养时间100天以上;然后开袋入土埋袋;入土栽培时采用垅作埋栽,埋栽盖土深度不大于2厘米。采用该方法,可使奥德蘑得到8kg / m2以上的产量,该方法栽培时间长,且需要有土栽培,不清洁,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针对野生的珍稀食用菌品种卵孢小奥德蘑的清洁卫生的省时省力的人工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包括以下步骤(O分离母种采集野生卵孢小奥德蘑菌种并收集所采集菌种位置的地下土层的白蚁巢,将白蚁巢用水煮沸8-12分钟,按照8%-12%白蚁巢浸出液+1%_2%蛋白胨+1%-2%葡萄糖+18%-20%琼脂的母种分离培养基配方配置母种培养基,分装入试管,灭菌,冷却后无菌操作接入组织分离的卵孢小奥德蘑 菌种,25°C ±1°C恒温暗培养直至菌丝长满斜面即可; (2)制作母种按照20%马铃薯+2%葡萄糖+2%琼脂+0.3%磷酸二氢钾+0. 15%硫酸镁+微量维生素BI的综合PDA配方制作综合PDA斜面,分装试管,灭菌,冷却后无菌操作接入所述步骤(I)分离的菌种,25°C ±1°C恒温暗培养直至菌丝长满斜面即可; (3)制作原种称取所需比例的棉籽壳,经水泡湿过夜,按照38%-45%棉籽壳+36%-40%木屑+18%-20%麸皮+1%-2%碳酸钙的原种培养基配方混入木屑、麸皮、碳酸钙,装入13cmX25cm耐高温透明聚丙烯菌种袋中,折合每袋装干料250g_300g,在袋料中打洞,洞深至袋底,在袋口套上塑料环并扣上配套的盖子,在O. 147MPa、128°C高温高压湿热灭菌90min,冷却后无菌操作接入所述步骤(2)培养好的母种,接种时确保母种料块埋入原种料中,25°C ±1°C恒温暗培养直至菌丝长满袋中栽培料即可; (4)制作栽培袋称取所需比例的棉籽壳,经水泡湿过夜,按照46%-54%棉籽壳+26%-30%木屑+18%-20%麸皮+1%-2%碳酸钙+1%_2%硫酸钙的栽培料培养基配方混入木屑、麸皮、碳酸I丐,装入17cmX35cm耐高温透明聚丙烯菌种袋中,折合每袋装干料450 g _500g,在袋料中打洞,洞深至袋底,在袋口套上塑料环并扣上配套的盖子,在O. 147MPa、128°C高温高压湿热灭菌90min ; (5)接种培养及采收所述灭菌的栽培袋冷却后接入所述步骤(3)制作的原种,250C ±l°C、60%-70%空气相对湿度避光培养至栽培袋中的菌丝长满袋中栽培料后,继续遮光后熟培养直至菌袋肩膀处出现褐色色素,继续遮光后熟培养8d-12d,打开栽培袋盖子,将栽培袋竖排放置,在培养料上加上一层高度4-6cm的土层,25°C _28°C、空气相对湿度85%-90%,每天光照10小时,光照强度3001x-5001x,并保持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小于2%,保持土层湿润,直至长出幼菇,每天向幼菇喷施水雾1-2次,直至子实体菌盖从内收到平伸,米收。优选的,在所述步骤(3)与所述步骤(4)之间还包括制作生产种的步骤,所述制作过程与步骤(3)的制作原种过程基本相同,生产种培养基配方为38%-45%棉籽壳+36%-40%木屑+18%-20%麸皮+1%-2%碳酸钙,不同的是所用袋子为15cmX 30cm耐高温透明聚丙烯菌种袋,折合每袋装干料350-400g,培养至菌丝长满袋中栽培料后即可,所述步骤(5)中栽培袋冷却后接入所述生产种。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步骤(5)的接种培养及采收步骤后还包括后续管理步骤,采收后的栽培袋在25°C±1°C、60%-70%空气相对湿度下避光培养,培养IOd后,再置于250C _28°C、相对湿度85%-90%的环境中,每天光照10小时,光照强度3001x_500 lx,并保持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小于2%,保持土层湿润,直至幼菇再次产生,采收。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母种分离培养基配方为10%白蚁巢浸出液+2%蛋白胨+2%葡萄糖+20%琼脂。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原种与生产种培养基配方为40%棉籽壳+39%木屑+20%麸皮+1%碳酸钙。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栽培料培养基配方为48%棉籽壳+30%木屑+20%麸皮+1%碳酸钙+1%硫酸钙。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I)与步骤(2)中的灭菌条件为O. llMPa、121°C高温高压湿热灭菌30min。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土层为田园土。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将栽培袋竖排放置时,袋与袋之间应留有空隙。进一步优选的,使用小木棒在袋料中打洞。本专利技术栽培的卵孢小奥德蘑菌柄粗且整个菇肥厚,与普通细长的奥德蘑比较而 言,口感更脆嫩,更受大众欢迎,其味道鲜美,兼具食用和药用的功效。目前,还没有关于卵孢小奥德蘑的人工栽培方法,小奥德蘑属的其他某些品种的人工栽培方法也以脱袋埋土塑料棚法为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与小奥德蘑属其他某些品种的现有的脱袋埋土栽培方法比较,清洁卫生,省时省力,并且,本专利技术栽培卵孢小奥德蘑与奥德蘑人工高产栽培技术方法(ZL97107548. 4)栽培奥德蘑相比,出菇时间缩短了十天左右而产量增加了 10-20%ο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 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惠萍袁启华周振辉陈多扬邵满超张一帆杨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