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6770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0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起重机,包括下车、设置于所述下车上的上车及与所述下车可拆卸地相连接的挂车,所述上车的起重臂支撑于所述挂车上。汽车起重机在行驶时,由于连接有支撑该起重臂的挂车,可以分担该起重臂施加在该下车上的重力,因此可以减小汽车起重机的轴荷及下车对路面的压力。另外,对于大型汽车起重机,该起重臂无需从该上车上卸下并单独运输,因此,相对现有的大型汽车起重机不仅可节约人力、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还可以节省因起重臂拆卸及组装的时间,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起重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施工现场对于起重机的起吊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各个公司相继推出大吨位汽车起重机以满足市场要求。但是,大吨位起重机自重较大,在有限的桥数下,对路面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出于对驾驶安全、路面寿命、减小起重机轴荷等多方面的考量,大吨位起重机在很多路面都是禁止行驶的。为了能够将大吨位起重机转移至施工地点,需要将起重臂从起重机上卸下以减轻汽车起重机的重量,由拖车将起重臂拖运至施工地点再进行装配才能进行施工。因此,不仅浪费人力、增加运输成本,而且还会耽误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小汽车起重机的轴荷及下车对路面的压力并可提高工作效率的汽车起重机,该汽车起重机包括下车、设置于所述下车上的上车及与所述下车可拆卸地相连接的挂车,所述上车的起重臂支撑于所述挂车上。汽车起重机在行驶时,由于连接有支撑该起重臂的挂车,可以分担该起重臂施加在该下车上的重力,因此可以减小汽车起重机的轴荷及下车对路面的压力。优选地,所述上车包括上车发动机,所述挂车包括驱动桥的驱动马达,所述上车发动机与所述驱动马达相连接并驱动所述驱动马达。优选地,所述上车发动机通过液压管与所述驱动马达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挂车包括车身及设置于所述车身上的支撑架,所述车身与所述下车相连接,所述支撑架支撑所述起重臂。优选地,所述挂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身上的配重块。优选地,所述车身与所述下车通过连接装置相连接。优选地,所述下车包括底盘,所述底盘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车身相连接。优选地,所述下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盘上的下车发动机,所述下车发动机为所述下车的行驶提供驱动力及为汽车起重机的支腿液压系统提供动力。优选地,所述上车还包括转台,所述转台设置于所述底盘上,所述上车发动机设置于所述转台上并为所述转台及所述起重臂的主副卷扬机构、变幅机构及伸缩机构提供动力。汽车起重机在行驶时,由于连接有支撑该起重臂的挂车,可以分担该起重臂施加在该下车上的重力,因此可以减小汽车起重机的轴荷及下车对路面的压力。另外,对于大型汽车起重机,该起重臂无需从该上车上卸下并单独运输,因此,相对现有的大型汽车起重机不仅可节约人力、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还可以节省因起重臂拆卸及组装的时间,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由于挂车也具有驱动力,增强了汽车起重机的驱动性能,因此提高了汽车起、重机的爬坡能力及越野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汽车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汽车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I所示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汽车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汽车起重机包括下车、上车及挂车。该上车可旋转地设置于该下车上,该挂车与该下车可拆卸地连接,并支撑该上车的起重臂33。该起重臂33的一端被支撑在该挂车上,部分起重臂33的重量被施加在该挂车上,因此,减小了汽车起重机的轴荷及对路面的压力。下面结合图I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汽车起重机做详细的说明。该下车包括底盘11、驾驶室12及下车发动机13。该驾驶室12设置于该底盘11的一端。该下车发动机13设置于该底盘11上。该驾驶室12中设有操作元件,该操作元件控制该下车发动机13,进而为该下车的行驶提供驱动力及为汽车起重机的支腿液压系统(图未示)提供动力。该上车旋转的设置于该下车上。具体地,该上车旋转的设置于该底盘11上。该上车包括转台30、驾驶室31、上车发动机32及起重臂33。该转台30设置于该底盘11上,该驾驶室31、上车发动机32及起重臂33设置于该转台30上,并由该转台30驱动而共同旋转。该驾驶室31中的驱动元件控制该上车发动机32,进而为该转台30、主副卷扬机构、变幅机构及伸缩机构(图未示)等提供动力。该挂车包括车身51及支撑架52。该车身51的一端与该底盘11的一端通过一连接装置7相连接,因此,该挂车可在该下车的驱动下一同行驶。该支撑架52设置于该车身51上,该车架52用于支撑该起重臂33。当该汽车起重机需要开往施工地点时,将该挂车通过连接装置7与该下车相连接。然后驱动该转台30相对该底盘11转动,使该起重臂33的一端搭设在该支撑架52上。该下车载着该上车并拖动该挂车开往施工地点。当需要施工时,将该挂车从该下车上卸下,该上车便可在该下车上进行工作。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汽车起重机在行驶时,由于连接有支撑该起重臂33的挂车,可以分担该起重臂33施加在该下车上的重力,因此可以减小汽车起重机的轴荷及下车对路面的压力。另外,对于大型汽车起重机,该起重臂33无需从该上车上卸下并单独运输,因此,相对现有的大型汽车起重机不仅可节约人力、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还可以节省因起重臂33拆卸及组装的时间,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汽车起重机与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汽车起重机的上车发动机32’及挂车不同于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上车发动机32’具有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车发动机32的功能,而且,该上车发动机32’设有液压系统的接口。该挂车采用桥式驱动或轮式驱动,该挂车上设有驱动马达,该接口通过液压管9与该驱动马达相连接,该驱动马达可以直接驱动轮胎或桥。该驱动马达由该上车发动机32’通过液压系统进行驱动。因此,该下车及挂车共同驱动该汽车起重机行驶。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汽车起重机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基础上,由于挂车也具有驱动力,增强了汽车起重机的驱动性能,因此提高了汽车起重机的爬坡能力及越野能力。可以理解,在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及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挂车上还可以放置配重块6,减少运输配重块的拖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起重机,包括下车及设置于所述下车上的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起重机还包括与所述下车可拆卸地相连接的挂车,所述上车的起重臂(33)支撑于所述挂车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包括上车发动机(32’),所述挂车包括驱动马达,所述上车发动机(32’ )通过液压系统驱动所述驱动马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发动机(32’)通过液压管(9)与所述驱动马达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从民李涛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