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67702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0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有效幅度大、灵活机动性能的移动式起重机,包括车辆底盘、回转支承装置、配重、拉索和支腿,还包括沿回转支承装置的回转中心轴线方向伸缩的升降臂,包括基本臂Ⅰ、中间节臂和顶节臂Ⅰ,基本臂Ⅰ的根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回转支承装置上;悬臂式上伸缩臂,包括基本臂Ⅱ、中间节臂和顶节臂Ⅱ,基本臂Ⅱ的根部通过铰轴铰接于顶节臂Ⅰ臂头;实现上伸缩臂俯仰的变幅油缸,联接顶节臂Ⅰ和基本臂Ⅱ;垂设在顶节臂Ⅱ臂头的用于吊持悬吊载荷的起升机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械,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移动式行走机构的起重机。
技术介绍
塔式起重机适用于高层的民用建筑施工和重工业厂房施工,利用运行小车在起重臂下的轨道上运行实现水平变幅,具有有效幅度大、变幅所需时间少、工效高、操作方便等优点,按行走机构分为固定式塔式起重机和自行式塔式起重机。固定式塔式起重机的塔身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自行式塔式起重机利用轨道可负载行驶,同时完成垂直和水平运输,使用安全,应用较为普遍,但需铺设轨道,装拆较为费时。移动式起重机包括汽车式起重机、 轮胎式起重机以及履带式起重机,灵活机动、转移快,但角度变幅及工作幅度受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有效幅度大、灵活机动性能的移动式起重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式起重机,包括车辆底盘、回转支承装置、配重、拉索和支腿,还包括沿回转支承装置的回转中心轴线方向伸缩的升降臂,包括基本臂I、中间节臂和顶节臂I,基本臂I的根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回转支承装置上;悬臂式上伸缩臂,包括基本臂II、中间节臂和顶节臂II,基本臂II的根部通过铰轴铰接于顶节臂I臂头;实现上伸缩臂俯仰的变幅油缸,联接顶节臂I和基本臂II ;垂设在顶节臂II臂头的用于吊持悬吊载荷的起升机构。上述移动式起重机,所述铰轴的位置和变幅油缸的布置能够满足上伸缩臂和升降臂的相对叠放。上述移动式起重机,所述升降臂和上伸缩臂均为伸缩套筒式四节臂。上述移动式起重机,所述四节臂包括顺次嵌插的基本臂、二节臂、三节臂和顶节臂,以及,联接基本臂和三节臂的第一单级伸缩油缸、联接二节臂和顶节臂的第二单级伸缩油缸和联接三节臂和顶节臂的第三单级伸缩油缸。上述移动式起重机,所述第一单级伸缩油缸的活塞杆联接基本臂,缸筒头部联接三节臂;所述第二单级伸缩油缸的活塞杆联接二节臂,缸筒头部联接顶节臂;所述第三单级伸缩油缸的活塞杆联接三节臂,缸筒头部联接顶节臂。上述移动式起重机,所述拉索连接配重和顶节臂I顶端。上述移动式起重机,所述车辆底盘为汽车式、轮胎式或履带式。上述移动式起重机,所述车辆底盘为汽车式、轮胎式或履带式。本技术吊臂由沿回转支承装置的回转中心轴线方向伸缩的升降臂和根部铰接于升降臂上端的悬臂式上伸缩臂构成,上伸缩臂的俯仰由变幅油缸控制,因此,本技术同时具备了塔式起重机的有效工 作幅度大和移动式起重机灵活机动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本技术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上伸缩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中升降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处于行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辆底盘,2支腿,3回转支承装置,4配重,5拉索,6升降臂,7变幅油缸,8铰轴,9上伸缩臂,10起升机构,61基本臂I,62 二节臂I,63三节臂I,64顶节臂I,65第一单级伸缩油缸I,66第二单级伸缩油缸I,67第三单级伸缩油缸I,91基本臂II,92 二节臂II,93三节臂II,94顶节臂II,95第一单级伸缩油缸II,96第二单级伸缩油缸II,97第三单级伸缩油缸II。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移动式起重机同时具备了塔式起重机的有效工作幅度大和移动式起重机灵活机动的优点。从图I中可以看看出,移动式起重机具有汽车式、轮胎式或履带式的车辆底盘1,因此具有灵活机动的性能。车辆底盘装有支腿2,作业时支起保持车轮离地,同配重4及拉索5起平衡作用。车辆底盘上设有回转支承装置3,以实现360°回转作业。车辆底盘上固定安装有沿回转支承装置的回转中心轴线A-A方向伸缩的升降臂6,相当于塔身,具有伸缩支撑作用。升降臂包括基本臂I 61、中间节臂和顶节臂I 64,基本臂I 61的根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回转支承装置3上。图3中示出的升降臂6为具有伸缩套筒式四节臂,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升降臂6包括顺次嵌插的基本臂I 61、二节臂I 62、三节臂I63和顶节臂I 64,以及,联接基本臂I和三节臂I的第一单级伸缩油缸I 65、联接二节臂I和顶节臂I的第二单级伸缩油缸I 66和联接三节臂I和顶节臂I的第三单级伸缩油缸I 63。更具体地,第一单级伸缩油缸I的活塞杆联接基本臂I,缸筒头部联接三节臂I ;所述第二单级伸缩油缸I的活塞杆联接二节臂I,缸筒头部联接顶节臂I ;所述第三单级伸缩油缸I的活塞杆联接三节臂I,缸筒头部联接顶节臂I。上述伸缩油缸I为倒置式布置,通过伸缩油缸的伸缩实现升降臂的同步伸缩。顶节臂I 64臂头通过铰轴8铰接悬臂式上伸缩臂9基本臂II 91的根部。上伸缩臂9包括基本臂II 91、中间节臂和顶节臂II 94。图2中示出的上伸缩臂9为具有伸缩套筒式四节臂,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上伸缩臂9包括顺次嵌插的基本臂II 91、二节臂II 92、三节臂II 93和顶节臂II 94,以及,联接基本臂II和三节臂II的第一单级伸缩油缸II 95、联接二节臂II和顶节臂II的第二单级伸缩油缸II 96和联接三节臂II和顶节臂II的第三单级伸缩油缸II 97。更具体地,第一单级伸缩油缸II的活塞杆联接基本臂II,缸筒头部联接三节臂II ;所述第二单级伸缩油缸II的活塞杆联接二节臂II,缸筒头部联接顶节臂II ;所述第三单级伸缩油缸II的活塞杆联接三节臂II,缸筒头部联接顶节臂II。上述伸缩油缸II为倒置式布置,通过伸缩油缸的伸缩实现上伸缩臂的同步伸缩。为了实现上伸缩臂9俯仰,顶节臂I 64和基本臂II 91联接之间设置变幅油缸7。用于吊持悬吊载荷的起升机构10垂设在顶节臂II 94臂头。图4为处于行驶状态下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上伸缩臂9和升降臂6均处于收缩状态,并且二者相对叠放在一起,因此,铰轴8的位置和变幅油缸8的布置必须能够满足上伸缩臂和升降臂的相对叠放的需要。这种折臂式结构减少了空间和整机重心高度,提高了行驶平稳性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式起重机,包括车辆底盘、回转支承装置、配重、拉索和支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沿回转支承装置的回转中心轴线方向伸缩的升降臂,包括基本臂I、中间节臂和顶节臂I,基本臂I的根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回转支承装置上; 悬臂式上伸缩臂,包括基本臂II、中间节臂和顶节臂II,基本臂II的根部通过铰轴铰接于顶节臂I臂头; 实现上伸缩臂俯仰的变幅油缸,联接顶节臂I和基本臂II; 垂设在顶节臂II臂头的用于吊持悬吊载荷的起升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铰轴的位置和变幅油缸的布置能够满足上伸缩臂和升降臂的相对叠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臂和上伸缩臂均为伸缩套筒式四节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节臂包括顺次嵌插的基本臂、二节臂、三节臂和顶节臂,以及,联接基本臂和三节臂的第一单级伸缩油缸、联接二节臂和顶节臂的第二单级伸缩油缸和联接三节臂和顶节臂的第三单级伸缩油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级伸缩油缸的活塞杆联接基本臂,缸筒头部联接三节臂;所述第二单级伸缩油缸的活塞杆联接二节臂,缸筒头部联接顶节臂;所述第三单级伸缩油缸的活塞杆联接三节臂,缸筒头部联接顶节臂。6.根据权利要求I 5任一所述的移动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修林刘红建孙红魏盼盼庄严春吕海新李学峰畅长卫秦复伟
申请(专利权)人:愚公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