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后拖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66798 阅读:3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0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后拖挂装置,包括左侧连接板(11)、右侧连接板(12)、连接横梁(20)、安装座(30)和联接器(40),其中所述左侧连接板(11)和右侧连接板(12)分别固定到车辆的车架纵梁(50)上,所述连接横梁(20)固定在所述左侧连接板(11)和右侧连接板(12)之间,所述安装座(30)固定在所述连接横梁(20)上,所述联接器(40)安装在所述安装座(30)上。具有上述结构的后拖挂装置,通过将若干部件组合在一起,结构简单合理、拆装方便,并且各个部件本身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因此,该后拖挂装置适用范围广,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和市场潜力。(*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的后拖挂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拖拽需求日益增长,人们要拖曳的东西诸如有船艇、摩托车、各种各样的拖挂式房车或者其他的户外装备等。现有的如皮卡车等车辆上基本无此装置,设计出一款结构简单合理、拆装方便的后拖挂装置来满足拖拽功能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且实用性强的车辆的后拖挂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后拖挂装置,包括左侧连接板、右侧连接板、连接横梁、安装座和联接器,其中所述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分别固定到车辆的车架纵梁上,所述连接横梁固定在所述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之间,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连接横梁上,所述联接器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优选地,所述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分别固定到车辆的车架纵梁的外侧面上,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连接横梁的后表面上。优选地,所述安装座焊接固定在所述连接横梁上,所述连接横梁焊接固定在所述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之间,所述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分别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车架纵梁上。优选地,所述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具有相同的结构,各自包括板状主体以及从板状主体的上侧边向上延伸且前后间隔开的前凸板和后凸板,该前凸板和后凸板分别固定到车架纵梁上。优选地,在所述左侧连接板和连接横梁之间以及右侧连接板和连接横梁之间分别具有直角板,该直角板的上板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车架纵梁的下翼面上,该直角板的侧板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安装到所述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上。优选地,在所述左侧连接板与连接横梁之间固定有左侧加强筋,在所述右侧连接板与连接横梁之间固定有右侧加强筋。优选地,所述左侧加强筋和右侧加强筋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左侧连接板与所述连接横梁之间以及所述右侧连接板与所述连接横梁之间。优选地,所述联接器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安装座上。优选地,所述联接器为球头式联接器或者车钩式联接器。优选地,所述联接器具有连接轴,所述安装座具有连接管,所述连接轴插入连接管中并通过插销固定,并且所述连接轴和连接管的截面形状为方形。优选地,所述后拖挂装置相对于车辆的纵向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具有上述结构的后拖挂装置,通过将若干部件组合在一起,结构简单合理、拆装方便,并且各个部件本身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因此,该后拖挂装置适用范围广,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和市场潜力。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显示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拖挂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I中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1左侧连接板;12右侧连接板;13左侧加强筋;14右侧加强筋;15直角板;121前凸板;122后凸板20连接横梁;30安装座;31插销;40联接器;50车架纵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通常是针对车辆的正常行驶方向而言的。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I和图2所示,提供一种车辆的后拖挂装置,包括左侧连接板11、右侧连接板12、连接横梁20、安装座30和联接器40,其中所述左侧连接板11和右侧连接板12分别固定到车辆的车架纵梁50上,所述连接横梁20固定在所述左侧连接板11和右侧连接板12之间,所述安装座30固定在所述连接横梁20上,所述联接器40安装在所述安装座30上。具有上述结构的后拖挂装置,通过将若干部件组合在一起,结构简单合理、拆装方便,并且各个部件本身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因此,该后拖挂装置适用范围广,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和市场潜力。优选地,本技术的后拖挂装置关于车辆的纵向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即联接器40和安装座30位于连接横梁20的中心处,从而使得整个后拖挂装置左右受力均衡,不容易变形、松动,使用可靠性高。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座30焊接固定在所述连接横梁20上,优选为固定到连接横梁20的后表面上,所述连接横梁20焊接固定在所述左侧连接板11和右侧连接板12之间,所述左侧连接板11和右侧连接板12分别通过紧固件如螺栓螺母等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车架纵梁50上,优选为安装到车架纵梁50的外表面上。换言之,在这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采用模块化的思想,可以将左侧连接板11、右侧连接板12、连接横梁20和安装座30彼此焊接成一个单元。因此,在需要时,可以将该单元通过螺栓螺母等紧固件方便地安装到车辆上,即通过左侧连接板11和右侧连接板12将该单元整体安装到车辆的车架纵梁50上。在不需要使用该后拖挂装置时,则可以松开紧固件,从而可以很容易地将上述焊接单元从车架纵梁50上拆下,以便存放起来或者安装到其他车辆上。因此,根据这种模块化思想,可以方便地拆装后拖挂装置,使得该后拖挂装置具有较强的移动性和便携性。左侧连接板11和右侧连接板12具有相同的结构。以右侧连接板12为例,如图I所示,右侧连接板12优选包括板状主体以及从板状主体的上侧边向上延伸且前后间隔开的前凸板121和后凸板122,该前凸板121和后凸板122分别固定到车架纵梁50上。通过这种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加右侧连接板12与车架纵梁50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还可以提高其上下方向的抗扭转能力。从图2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还提供有直角板15,该直角板的上板贴装到车架纵梁50的下翼面上并通过紧固件紧固,侧板则贴装到左侧连接板11的内表面上并通过紧固件紧固。右侧连接板12可以采用相同的直角板15固定到车架纵梁50上。另外,如图I和图2所示,优选地,在左侧连接板11与连接横梁20之间可以固定有左侧加强筋13,在右侧连接板12与连接横梁20之间固定有右侧加强筋14,固定方式一般采用焊接。由此,可以增强后拖挂装置的整体强度,尤其是在联接器40受到向后较大的拖拽力时,能够显著增强连接横梁20的抗弯曲和抗变形能力。在本技术中,联接器40可以采用本领域各种各样合适的联接器,例如附图中所示的球头式联接器,或者车钩式联接器等等。这些联接器40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安装到安装座30上。例如,优选地,如图I所示,将联接器40的连接轴插入到安装座30的连接管中,然后通过插销31等零件固定即可。连接轴和连接管优选为方形截面形状,以防止二者发生自由转动。在使用本技术的后拖挂装置拖拽房车等户外装备时,一般在这些户外装备上具有对应的联接器,其与后拖挂装置后端的联接器40相互接合,例如通过球头和球座之间的配合,即可实现拖拽作业。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萍萍钦英梁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