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桂真专利>正文

冶具开合模的气压逻辑回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2511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冶具开合模的气压逻辑回路装置,在气压回路中设置二个逻辑阀及三个调速阀,以取代习式三个以上极限开关控制的气压回路,其中一逻辑阀是用于控制开模时第一气压缸及第二、三气压缸的速度差,另一逻辑阀则是控制真空发生器是否产生真空吸气作用,而三个调速阀分别设于第一至第三气压缸上,而用于控制合模时第一气压缸及第二、三气压缸的速度差。藉此,能使整个气压回路流程时间缩短,加速工件完成,使产量可提高百分之十以上,而且不受喷漆粉尘污染而造成机件故障,使用寿命高于极限开关。(*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冶具开合模的气压逻辑回路装置,尤指喷漆模具架的气压回路装置,该喷漆模具架针对工件(如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文书处理器及电讯产品等)的塑壳表面喷漆或内部涂装导电漆的机器。至于开模控制过程如该案的图8所示,将手动阀V的开关S转至B接点,气压入于主气压缸C1后,使下模座2下降,进而触压第二及第三极限开关L2、L3,因此气压可通过第二极限开关L2(常闭阀)而入于副气压缸C2、C3内,而使上模板3上升并与下模座2产生开模动作,且第三极限开关L3(常开阀)此时产生短路,使气压无法通过,所以真空发生器G不产生作用,以致于三个吸盘25不对塑壳对象吸吮,也因此塑壳对象可自下模座2上取出。前述利用“极限开关”来控制各机构顺序动作是机械上惯用的控制技术,当极限开关受到触压后才会令下一步骤的机构产生动作,反之,在未触压下是不发生动作的。然而气压缸由下死点移动至上死点或是由上死点移动至下死点,必须耗费一些时间,因此,极限开关必须在气压缸到达上死点或是到达下死点时才会被触压到,所以每一步骤都需等到气压缸完成升降动作后才会获得感应,若气压缸未完成动作前,下一步骤是不能进行的,如此一来即造成“时间差”问题。按在合模时,副气压缸C2、C3的动作必须稍优于主气压缸C1,但开模时,主气压缸C1的动作必须稍优于副气压缸C2、C3,由于有优先级之分,所以习式是以极限开关来控制;然而利用极限开关会使所有的回路动顺序产生相当程度的“时间差”,使合模及开模的时间较长,如此一来,不但浪费许多工时,更使每日生产量无法增进。其次,第一极限开关L1裸露设在喷漆模具架的后方,在喷漆时极易受到喷漆粉尘的污染,当粉尘积压多时会使触杆31无法复归,造成动作无法实现,所以必须常常更换极限开关,因此极限开关的使用寿命较短。本技术主要解决习式气压回路中,每一道动作都需通过极限开关的切换才能进行的缺点而加以改进,由于动作与动作之间会形成较长的“时间差”,不能持续连贯动作,所以为了避免合模与开模时间太长,需淘汰习式的极限开关,改以阀件取代。本技术解决的是,在合模时,副气压缸的动作需优先于主气压缸,习式是通过第一极限开关L1来达成此项动作;在开模时,主气压缸的动作需优先于副气压缸,习式是通过第二极限开关L2来达成此项动作;而真空发生器的吸气与否,完全是通过第三极限开关L3来达成;由于三个极限开关都需通过触压才能感应,所以动作过程显得迟缓,无法加速完成,产量自然无法提高。本技术再一解决的是,使气压控制组件在喷漆粉尘的污染的状态下还能持续作业,不受污染影响而造成故障或停机。本技术另一要解决的是,若喷漆模具架增设第四气压缸C4时,可通过顶杆来推升喷漆完成后的对象脱离下模座,而控制第四气压缸自动升降的装置不再以极限开关实施,应由更佳的阀件装置取代。本技术在气压回路中设置二个逻辑阀,其中一逻辑阀在开模时用于控制第一气压缸的速度优先于第二、三气压缸,另一逻辑阀则是控制真空发生器的吸气与否。本技术在气压回路中也设置三个调速阀,并分别安装在三个气压缸上,通过调速阀能在合模时,用于控制第二及第三气压缸的速度优先于第一气压缸。若冶具模架增设第四气压缸时,用于控制第四气压缸升降的是一气动阀、一梭动阀以及一由调速阀、储气管、气动阀共构成的延迟装置。通过本技术的实施致少可获下列结果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气压回路中以调速阀取代微动开关时,能在气压缸未完成升降动作前,即令下一步骤动作产生,无需等待气压缸完成动作后,才进行下一步骤的进行,所以能缩短时间差,并使整个回路流程时间缩短,加速工件完成,使每日产量可提升百分之十以上。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气压回路中以逻辑阀取代微动开关时,由于非触压式控制,而是由内部气体作顺序切换控制,所以不会发生喷漆粉尘污染后造成的机件故障,故使用寿命较极限开关长。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使用调速阀及逻辑阀的精确度高,不会因累积残漆而失去控制功能,故可提升喷漆效益。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功效,现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冶具模架的前视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冶具模架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冶具模架的后视立体图。图4~图7为本技术气压逻辑回路的动作流程图。图8为本技术另种气压逻辑回路图。其次,在托板3的后端(可同参图2、图3,其中图3是后视立体图)以连接块32固定一支第四气压缸C4,此气压轴杆上端结合一顶杆4,此顶杆的副支杆41可直接推升位在下模71上的工件脱离下模71,使操作者容易取出工件;而且,为了使顶杆4能平稳升降,可在托板3的后端以连接片33固定直导管34,而顶杆4下则增设直杆42并穿入直导管34内,使得顶杆4在升降时因有直杆42被直导管34导引,从而可达到平衡升降效果。不过顶杆4并不是一定非设的装置,它可视实际需要而设置,如不需设置时,顶杆4及第四气压缸C4是可以拆除的。另外,为了使托板3也能平稳升降,可在基架2的两侧设置直导杆24(如图2)且穿过托板3的两侧对称的培林导孔35来实施。为配合上述构造,必须设计以下的气压回路装置,其分别为四支气压缸C1~C4,分别为一用于推动托板3的第一气压缸C1、左右二个用于推升上模板8的第二、三气压缸C2、C3、以及一用于推升顶杆4的第四气压缸C4; 二个逻辑阀LV1、LV2(如图2所示),都设在基架2的适当位置上,其中一个逻辑阀LV1用于延迟第二及第三气压缸C2、C3的开模动作,另一逻辑阀LV2用于控制真空发生器G吸气与否;三个调速阀AV1~AV3,其中一个设在第一气压缸C1下,另二个分别设在第二及第三气压缸C2、C3上;一控置开模及合模气压回路的手动阀V1(如图2所示);用于控制第四气压缸C4换向的气动阀V2与梭动阀V3;用于使气动阀V2换位的调速阀AV4、气动阀V4及储气管S,此三者可共构成一个延迟装置T;控制吸盘吸气的真空发生器G,以及一调压阀W及压力源P(即空压机)。以下介绍本技术的气压回路动作,首先参阅图4所示,此时的冶具模架处于未动作状态,不过这时的手动阀V1把柄位于下位,使得气压源P的气体经由手动阀V1后而直接进入到第一~第四气压缸C1~C4内,其中,第一、四气压缸C1、C4的轴杆位于下死点,而第二、三气压缸C2、C3的轴杆位于上死点,所以此时是呈开模状态,且真空发生器G此时也不发生作用。如图5所示,当操作者将工件放置下模71之上,之后即可进行“合模”动作,首先操作者将手动阀V1的把柄朝上拨,使气压通过A出口而先进入图上方的第二及第三气压缸C2、C3上头,使气压轴杆下降,所以上模板8会旋转下降成水平状态,在此同时气压也会进入第一气压缸C1的下头,而使轴杆将托板3及下模座7往上推升,使下模座7与上模板8达到合模状态。前述第二及第三气压缸C2、C3的动作会略快于第一气压缸C1,这是因为三个气压缸各设有调速阀AV1一AV3,所以能通过调速而将速度有前后顺序之分,由于此部份取代了习式的极限开关L1,所以第一气压缸C1无需等到第二、三气压缸C2、C3下降至下死点并触动极限开关L1后才上升,因此合模的时间差会比习式短。此外,气压也会同时经过梭动阀V3而进入第四气压缸C4,使得气压轴杆仍未在下死点并未上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冶具开合模的气压逻辑回路装置,该冶具模架包括一气缸座、一设在气缸座上呈H形或凵形的基架、一位在基架上的活动托板、一固定在托板上的下模座、数个设在下模座上的真空吸盘、以及一设在基架上的活动上模板;其特征在于该气压逻辑回路装置包括:一支 用于推动托板的第一气压缸(C1);二支用于推升上模板的第二、三气压缸(C2、C3);一控制吸盘产生真空吸气的真空发生器(G);三个在合模时使第二、三气压缸速度优先于第一气压缸的调速阀(AV1-AV3);一在开模时使第一气压缸 速度优先于第二、三气压缸速度的逻辑阀(LV1);一在合模时控制真空发生器产生吸气作用的逻辑阀(LV2);一个主控开模及合模气压回路的调拨式手动阀(V1);一调压阀(W);以及一压力源(P)。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桂真
申请(专利权)人:郑桂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