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8357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0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延模具,一种拉延模具,其包括:凸模、凹模以及压边圈,所述凸模、凹模以及压边圈设有若干凸圆角及若干凹圆角,凹模的凸圆角被压边圈和/或凸模的凹圆角所径向收容,压边圈的凸圆角和/或凸模的凸圆角被凹模的凹圆角所径向收容,在任意一组径向收容的凹圆角与凸圆角中,所述凹圆角的曲率大于其径向收容的凸圆角的曲率。通过这样的结构,可有效地避免拉延模具的凹圆角与产品圆角发生干涉,提高拉延模具加工钣金件的产品质量,并有效节约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延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带有凹圆角的拉延模具,属于冲压模具领域。
技术介绍
拉延模具在汽车钣金件制造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汽车上大部分的钣金件都是使用拉延模具冲压制成的。在现有技术中,拉延模具通常是由凸模、凹模及压边圈三大件构成。在以往的钣金件的型面加工中,由于所使用的型面加工数据均为工艺数模直接加工,或扣除一个料板厚度加工。这样加工出来的型面凹圆角是正好与钣金件的凸圆角一致的。而在实际的模具拉延过程中间,起到成形作用的为凸圆角,凹圆角在整个成形过程中未参与成形。型面加工是由点成线再成面的加工原理,不可避免的会有残余量,还有机床误差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了凹圆角不可能与钣金件的凸圆角完全一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凹圆角与凸圆角的干涉,从而压伤钣金件,为此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对凹圆角进行人工打磨,保证一个料厚的间隙,避免压伤。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拉延模具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延模具,可有效避免拉延模具的凹圆角与凸圆角发生干涉,提高拉延模具加工钣金件的产品质量,并有效节约人力成本。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拉延模具,其包括凸模、凹模以及压边圈, 所述凸模、凹模以及压边圈设有若干凸圆角及若干凹圆角,凹模的凸圆角被压边圈和/或凸模的凹圆角所径向收容,压边圈的凸圆角和/或凸模的凸圆角被凹模的凹圆角所径向收容,在任意一组径向收容的凹圆角与凸圆角中,所述凹圆角的曲率大于其径向收容的凸圆角的曲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任意一组径向收容的凹圆角与凸圆角中,凹圆角的曲率大于其径向收容的凸圆角的曲率这样的设置,可有效地避免拉延模具的凹圆角与产品圆角发生干涉,提高拉延模具加工钣金件的产品质量,并有效节约人力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拉延模具冲压板料的拉延模具的局部示意图2为图I中凹模的凸圆角与压边圈的凹圆角冲压板料以及凹模的凹圆角与压边圈的凸圆角在“闭模”状态的局部放大图3为图I中凹模的凹圆角与凸模的凸圆角在“闭模”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I中凹模的凸圆角与凸模的凹圆角在“闭模”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 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参图I所不的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拉延模具100,其包括凸模20、凹模10以及压边圈30。在拉延模具100在冲压板料的整个过程中,通常经过 “开模”、“闭模”、“开模”这三个过程,其整个过程被定义为一个冲程。“开模”时,压边圈30 会顶起,其比凸模20略高,然后将板料40投入拉延模具100中间。然后由凹模10向下运动,开始进入“闭模”状态。先由凹模10和压边圈30将板料40压住后,持续向下运动使凸模20带着整张板料40进入凹模10,从而完成整个拉延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凹模10、凸模 20以及压边圈30中间任意一个部件的工作部分都是有凸圆角参与拉延成形,凹圆角本身不参与拉延成形。结合图2至图4所示的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凸模20设有若干凸模凸圆角21以及凸模凹圆角22。该凹模10设有若干凹模凸圆角11及若干凹模凹圆角12。该压边圈30设有若干压边圈凸圆角31及若干压边圈凹圆角32。当拉延模具100 处于“闭模”状态时,凹模的凸圆角11可被压边圈凹圆角32所径向收容,该压边圈凹圆角32的曲率大于其径向收容的凹模的凸圆角11的曲率。凹模凸圆角11可被凸模凹圆角22所径向收容,该凸模凹圆角22的曲率大于其径向收容的凹模凸圆角11的曲率。压边圈凸圆角31可被压边圈凹圆角12所径向收容,该压边圈凹圆角12的曲率大于其径向收容的压边圈凸圆角31的曲率。凹模凸圆角11可被压边圈凹圆角32所径向收容,该压边圈凹圆角32的曲率大于其径向收容的凹模凸圆角11的曲率。这样就使相互收容的凸圆角和凹圆在板料40成型后,在板料40与凹模凹圆角12 或者凸模凹圆角22或者压边圈凹圆角32之间形成一定空隙,从而防止凹模凹圆角12或者凸模凹圆角22或者压边圈凹圆角32与产品圆角产生干涉,避免压伤零件,提高拉延模具加工钣金件的产品质量,并有效节约人力成本。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权利要求1.一种拉延模具,其包括凸模、凹模以及压边圈,所述凸模、凹模以及压边圈设有若干凸圆角及若干凹圆角,凹模的凸圆角被压边圈和/或凸模的凹圆角所径向收容,压边圈的凸圆角和/或凸模的凸圆角被凹模的凹圆角所径向收容,其特征在于在任意一组径向收容的凹圆角与凸圆角中,所述凹圆角的曲率大于其径向收容的凸圆角的曲率。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延模具,一种拉延模具,其包括凸模、凹模以及压边圈,所述凸模、凹模以及压边圈设有若干凸圆角及若干凹圆角,凹模的凸圆角被压边圈和/或凸模的凹圆角所径向收容,压边圈的凸圆角和/或凸模的凸圆角被凹模的凹圆角所径向收容,在任意一组径向收容的凹圆角与凸圆角中,所述凹圆角的曲率大于其径向收容的凸圆角的曲率。通过这样的结构,可有效地避免拉延模具的凹圆角与产品圆角发生干涉,提高拉延模具加工钣金件的产品质量,并有效节约人力成本。文档编号B21D37/10GK102581136SQ20121005989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8日专利技术者荣中山, 赵盛林, 邵杰, 陈江, 雷雨成, 黎华清 申请人: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雨成黎华清陈江邵杰赵盛林荣中山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