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悬架的摆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5238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悬架的摆臂,所述摆臂的两端具有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两个支承件通过单壳式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为具有通孔的套筒,单壳式连接件由筋板与加强件沿正交方向叠置焊接在一起,其中加强件为顶板,而筋板为中部的竖板;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垂直于筋板所在的主延伸面,直接焊接在连接件的筋板与加强件上;筋板的底部具有一段弯曲的折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单壳式焊接结构,有效减轻了重量,节省了材料,减少了成本。单壳式连接件至少局部的横截面呈“J”形,可以更好地与应力相适应,加强板的恒定壁厚大于筋板的恒定壁厚,可进一步减少所需材料,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车辆悬架的摆臂
技术介绍
在车辆连接车轮转向节和副车架中使用的摆臂一般为横向摆臂,在设计这种摆臂时,需要同时兼顾考虑多个目标,但是其中一些目标是相互矛盾冲突的,例如为了使结构尽可能的轻量化,需要把摆臂做成薄壁或者使用轻质材料,但同时还要保证其承载能力;另外还应考虑到装在整车中,在遇到不同载荷的时候,个别部位遇到的应力很大而其他部位应力很小。目前,传统的车辆悬架的摆臂采用铸件或者锻造件制造,致使其重量明显增加,为了使重量尽可能的轻,构件强度尽可能的高,并力求使摆臂几何形状与受到的载荷相匹配, 若是单单从制造工艺上改进,局限性很大,且在批量生产时制造工艺复杂,成本很高。也有一部分的摆臂做成单壳式的,从而减少重量,但是单壳式在整个长度上的截面都是“T”形, 在整车遇到不同载荷的时候,个别部位不能够承受很大的应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摆臂不能同时兼顾重量与强度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用于车辆悬架的摆臂,从而质量轻、强度高、制造成本低。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车辆悬架的摆臂,所述摆臂的两端具有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两个支承件通过单壳式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为具有通孔的套筒,单壳式连接件由筋板与加强件沿正交方向叠置焊接在一起,其中加强件为顶板,而筋板为中部的竖板;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垂直于筋板所在的主延伸面,直接焊接在连接件的筋板与加强件上;筋板的底部具有一段弯曲的折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采用单壳式焊接结构,相比传统的铸件或者锻压件结构,有效减轻了重量,节省了材料,减少了成本。单壳式连接件至少局部的横截面呈“ J”形,连接件的各个零部件经设计都可以更好地与应力相适应,加强板的恒定壁厚大于筋板的恒定壁厚,可进一步减少所需材料,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2的左视图。图5为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摆臂在两端具有第一支承件2和第二支承件4,两个支承件通过单壳式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第一支承件2和第二支承件4为具有通孔的套筒,单壳式连接件由筋板1与加强件3沿正交方向叠置焊接在一起,其中加强件3为顶板,而筋板1为中部的竖板;第一支承件2和第二支承件4基本垂直于筋板1所在的主延伸面,直接焊接在连接件的筋板1与加强件3上,筋板1的底部具有一段弯曲的折边5,如图5 所示,即单壳式连接件至少局部的横截面呈“J”形,实际设计时,根据各部分的实际受载荷情况,可以调整折边5的设置位置与长短,从而保证连接件各部位的强度都能符合要求。如图5所示,加强件3的壁厚大于筋板1的壁厚,筋板1和加强件3之间采取简单的对接焊接形式,制造成本低廉。本技术的摆臂结构由多个零件构成,不仅可以通过适当的选择材料,也可以通过改变各个零件的几何尺寸例如壁厚或形状,或者调整“J”形的长短,以分别与所受的载荷相适应,从而确保强度与可靠性。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车辆悬架的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的两端具有第一支承件(2)和第二支承件(4),两个支承件通过单壳式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第一支承件(2)和第二支承件(4)为具有通孔的套筒,单壳式连接件由筋板(1)与加强件(3)沿正交方向叠置焊接在一起,其中加强件(3)为顶板,而筋板(1)为中部的竖板;第一支承件(2 )和第二支承件(4 )垂直于筋板(1)所在的主延伸面,直接焊接在连接件的筋板(1)与加强件(3)上;筋板(1)的底部具有一段弯曲的折边(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悬架的摆臂,所述摆臂的两端具有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两个支承件通过单壳式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为具有通孔的套筒,单壳式连接件由筋板与加强件沿正交方向叠置焊接在一起,其中加强件为顶板,而筋板为中部的竖板;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垂直于筋板所在的主延伸面,直接焊接在连接件的筋板与加强件上;筋板的底部具有一段弯曲的折边。本技术采用单壳式焊接结构,有效减轻了重量,节省了材料,减少了成本。单壳式连接件至少局部的横截面呈“J”形,可以更好地与应力相适应,加强板的恒定壁厚大于筋板的恒定壁厚,可进一步减少所需材料,降低成本。文档编号B60G7/00GK202294123SQ20112044095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9日专利技术者朱卫, 路阳, 雷雨成 申请人: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雨成朱卫路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