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及其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11026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13:54
一种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包括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及与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并联装设的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为机械弹簧式防后倾保护装置,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包括一个受压后能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件,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为缓冲吸能式防后倾保护装置,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包括一个受压后能发生不可逆变形的吸能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混合型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可应用于大吨位及超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上,以有效缓冲并消除对起重机突然卸载货物时其臂架受到的反弹作用,吸收起重机臂架后倾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和碰撞冲击。(*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重机及其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保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合应用于大吨位及超大吨位起重机上用以缓冲来自臂架后倾时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的混合型防后倾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起重机在吊装货物过程中突然卸载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后倾事故。因此,起重机总体设计时需考虑这一特殊的工况,为起重机的臂架设置一种防后倾安全保护装置。现有的应用于起重机上的防后倾保护装置主要包括机械弹簧式防后倾保护装置、 液压缸式防后倾保护装置以及油气式防后倾保护装置三大类,其中,机械弹簧式防后倾保护装置主要应用于小吨位或中小吨位起重机上,且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弹簧受压后吸收臂架的惯性势能,使得臂架具有较大的反弹作用,对臂架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所述液压缸式防后倾保护装置与油气式防后倾保护装置均主要运用于大吨位起重机上,可对起重机臂架产生较好的缓冲冲击效果。但是,该液压缸式防后倾保护装置构造复杂、且难以操作控制, 使用时需要外接动力源,维修不方便,环境温度对其工作性能有较大影响。所述油气式防后倾保护装置构造复杂、成本较高、且其安装长度和行程较短,因气体压力的作用,当臂架正常作业时,对臂架产生负力矩作用,阻碍臂架向上变幅,容易对臂架结构产生一定的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缓冲冲击效果较好的、适用于大吨位及超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上的混合型防后倾保护装置。有鉴于此,亦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的起重机。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包括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及与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并联装设的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为机械弹簧式防后倾保护装置,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包括一个受压后能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件,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为缓冲吸能式防后倾保护装置,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包括一个受压后能发生不可逆变形的吸能元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还包括支撑杆、导向套筒、及导向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导向套筒连接,所述导向滑杆可滑动地伸入所述导向套筒内,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滑杆的外周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还包括导向套筒及支撑杆,所述吸能元件装设于所述导向套筒内,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可滑动地伸入所述导向套筒内并与所述吸能元件抵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导向套筒外。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元件为中空吸能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元件的轴截面呈方形状、等腰梯形状或阶梯形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元件的筒壁为单层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元件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元件的筒壁为双层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元件的横截面为外方内六边形、外方内圆形、外方内圆蜂窝形、外圆内圆蜂窝形、外方内方蜂窝形或外方内部角加强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元件的筒壁上开设有诱导槽或诱导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元件的两端分别固设两块盖板,每块盖板上远离所述吸能元件的外表面凹设有一个缓冲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元件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沿导向套筒的轴向方向上串联装设于所述导向套筒内,并相互抵接于一起。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至少两个吸能元件的体积依次改变,且靠近支撑杆的缓冲吸能装置的体积最小。本技术另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的起重机,所述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连接于起重机的转台与主臂架之间或连接于起重机的主臂架与副臂架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的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包括导向套筒及支撑杆时,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还包括通过销轴装设在支撑杆上的滚轮,起重机的主臂架或副臂架上设有供滚轮滑动的滑道,所述滚轮装设于该支撑杆上远离导向套筒的一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混合型防后倾保护装置结构简单,由机械弹簧式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与缓冲吸能式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组合而成,取代了传统的体积笨重的液压式与油气式防后倾保护装置,应用于大吨位及超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上,以有效缓冲并消除对起重机突然卸载货物时其臂架受到的反弹作用,吸收起重机臂架后倾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和碰撞冲击,降低了安全隐患。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中缓冲吸能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轴截面图。 图5是本技术中缓冲吸能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轴截面图。 图6是本技术中缓冲吸能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轴截面图。 图7是本技术中缓冲吸能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轴截面图。 图8是本技术中缓冲吸能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9至图17为本技术中缓冲吸能装置的吸能筒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8是本技术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100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100适合应用于大吨位及超大吨位起重机上,设置于起重机的转台与主臂架之间或起重机的主臂架与副臂架之间,用以防止起重机在吊装货物过程中突然卸载的情况下发生后倾事故。所述混合型防后倾保护装置100包括一个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及一个与该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并联装设的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 3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与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平行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的一端及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的一端均铰接于起重机的的转台或主臂架上,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的另一端及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的另一端均与起重机的主臂架或副臂架滑动连接,用以缓冲来自起重机的臂架后倾时产生的振动和冲击。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为机械弹簧式防后倾装置,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为缓冲吸能式防后倾保护装置。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包括支撑杆13、导向套筒15、导向滑杆17以及弹性件19。所述支撑杆13包括一个压接端131及一个与该压接端131相对的连接端135,所述支撑杆13上邻近压接端131与连接端135上分别凸设有一抵持部133。所述导向套筒15呈中空筒状,套接于所述支撑杆13的压接端131上并抵持于该支撑杆13上邻近其压接端131的抵持部133上。所述导向套筒15包括一个中空柱体状的主体部151 及一个设于主体部151 —端的卡接凸缘153。所述卡接凸缘153呈大致中空环状,其沿垂直于该主体部151的轴向方向凸设于所述主体部151上远离支撑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会礼曾维栋尹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