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后座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75224 阅读: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3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后座箱,包括箱盖、箱体和支架,特点是所述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箱体前端设计为符合人体学的弧形,所述箱体包括外箱和内箱,所述支架与所述箱体通过铰链相连,所述箱盖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内存空间大,行车途中可吹干湿衣物且符合人体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后座箱。技术背景现有的大部分自行车后座箱内存空间小,重心高,放置物品后容易因重心不稳定而掉落,而骑车长途旅行中通常带有大量的行李,且由于长时间弯腰行车,车手会感到背部酸痛,此时普通后座箱无法起到靠背休息作用。另外由于长途行车时间匆忙,许多情况下衣物洗完未晒干即塞入包裹中,极易发臭变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存空间小、重心不稳等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后座箱。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后座箱,包括箱盖、箱体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箱体前端设计为符合人体学的弧形,所述箱体包括外箱和内箱,所述支架与所述箱体通过铰链相连,所述箱盖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端。进一步,所述的外箱上均布设有条孔,所述的外箱一外侧面设有开关,所述开关包括摩擦球面、操作杆和接触球,所述操作杆和所述接触球焊接连为一体,所述摩擦球面、操作杆和接触球共轴旋转,所述操作杆沿轴向绕出所述箱体。进一步,所述摩擦球面所在的连杆与所述操作杆中间设有弹簧。进一步,所述的内箱的两侧内壁均布设有悬钩,所述悬钩设有弹性片,所述悬钩内固定悬杆;所述内箱两侧对称设有齿条,所述接触球顶住所述齿条。进一步,所述的支架包括空气压缩器和固定末端,所述固定末端与支架杆垂直。进一步,所述操作杆的力臂为所述接触球力臂的3倍以上。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当所述箱体安装到自行车后座时,将所述支架固定末端嵌入自行车后轴,并用螺帽固定,由于所述支架与所述箱体通过铰链机构相连,并且所述支架固定末端与支架杆垂直,故所述支架固定末端受力方向垂直于支架杆,因而在受震时不易松动,同时由于所述空气压缩器通过活塞在自行车震动时能起到缓冲作用,能减少箱体震动。当所述内箱需向上展开扩大内存空间以吹干铺展开的湿衣物时,向所述接触球方向推动所述操作杆,由于所述操作杆与所述接触球是焊接连为一体的,故所述接触球受到所述操作杆传递的力矩旋转而与所述齿条分离,同时所述摩擦球面通过弹簧受到操作杆传递过来的弹力而增大与所述内箱的摩擦力,可防止所述箱体由于所述接触球与所述齿条分离而突然下落,此时向上提所述内箱至一定高度后松开所述操作杆,所述接触球通过弹簧受到所述摩擦球面传递过来的压力而恢复顶住所述内箱齿条的状态,此时内箱已升至一定高度扩大内存空间并保持稳定,然后将所述悬杆固定于所述内箱两侧对称分布的悬钩内, 由于所述悬钩弹性片的作用,所述悬杆保持稳定,此时将湿衣物从上至下依次铺展于所述悬杆上,并用衣夹固定于所述悬杆,在行车中直至湿衣物被风吹干。当湿衣物被风吹干需恢复所述箱体原来内存空间时,此时拔下所述悬杆,并向所述接触球方向推动所述操作杆,所述接触球受到传递过来的力矩而与所述内箱上的齿条分离,同时所述摩擦球面通过弹簧受到所述操作杆传递的压力而增大与所述内箱体的摩擦, 防止所述内箱突然下落,使其缓缓下落,直至恢复原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内存空间大,行车途中可吹干湿衣物且符合人体学,骑行过程中感觉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行车后座箱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行车后座箱的侧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自行车后座箱的侧面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自行车后座箱的开关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自行车后座箱的悬钩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自行车后座箱的空气压缩器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1至图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行车后座箱,包括箱盖1、箱体2和支架3,特点是所述箱体2内设有隔板12,所述箱体2前端设计为符合人体学的弧形,所述箱体2包括外箱和内箱9,所述支架3与所述箱体2通过铰链相连,所述箱盖1设置在所述箱体2上端。进一步,所述的外箱上均布设有条孔5,所述的外箱一外侧面设有开关7,所述开关7包括摩擦球面10、操作杆8和接触球14,所述操作杆8和所述接触球14焊接连为一体, 所述摩擦球面10、操作杆8和接触球14共轴旋转,所述操作杆8沿轴向绕出所述箱体2。进一步,所述摩擦球面10所在的连杆与所述操作杆8中间设有弹簧16。进一步,所述的内箱9的两侧内壁均布设有悬钩11,所述悬钩11设有弹性片17, 所述悬钩11内固定悬杆15 ;所述内箱9两侧对称设有齿条13,所述接触球14顶住所述齿条13。进一步,所述的支架2包括空气压缩器4和固定末端6,所述固定末端6与支架杆垂直。进一步,所述操作杆8的力臂为所述接触球14力臂的3倍以上。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当所述箱体2安装到自行车后座时,将所述支架3固定末端6嵌入自行车后轴,并用螺帽固定,由于所述支架3与所述箱体2通过铰链机构相连,并且所述支架固定末端6与支架杆垂直,故所述支架固定末端6受力方向垂直于支架杆,因而在受震时不易松动,同时由于所述空气压缩器4通过活塞18在自行车震动时能起到缓冲作用,能减少箱体2震动。当所述内箱9需向上展开扩大内存空间以吹干铺展开的湿衣物时,向所述接触球 14方向推动所述操作杆8,由于所述操作杆8与所述接触球14是焊接连为一体的,故所述接触球14受到所述操作杆8传递的力矩旋转而与所述齿条13分离,同时所述摩擦球面10 通过弹簧16受到操作杆8传递过来的弹力而增大与所述内箱9的摩擦力,可防止所述箱体2由于所述接触球14与所述齿条13分离而突然下落,此时向上提所述内箱9至一定高度后松开所述操作杆8,所述接触球14通过弹簧16受到所述摩擦球面10传递过来的压力而恢复顶住所述内箱齿条13的状态,此时内箱9已升至一定高度扩大内存空间并保持稳定,然后将所述悬杆15固定于所述内箱两侧对称分布的悬钩11内,由于所述悬钩11弹性片17 的作用,所述悬杆15保持稳定,此时将湿衣物从上至下依次铺展于所述悬杆15上,并用衣夹固定于所述悬杆15,在行车中直至湿衣物被风吹干。当湿衣物被风吹干需恢复所述箱体2原来内存空间时,此时拔下所述悬杆15,并向所述接触球14方向推动所述操作杆8,所述接触球14受到传递过来的力矩而与所述内箱 9上的齿条13分离,同时所述摩擦球面10通过弹簧16受到所述操作杆8传递的压力而增大与所述内箱体的摩擦,防止所述内箱9突然下落,使其缓缓下落,直至恢复原位。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专利技术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的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后座箱,包括箱盖、箱体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箱体前端设计为符合人体学的弧形,所述箱体包括外箱和内箱,所述支架与所述箱体通过铰链相连,所述箱盖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箱上均布设有条孔,所述的外箱一外侧面设有开关,所述开关包括摩擦球面、操作杆和接触球,所述操作杆和所述接触球焊接连为一体,所述摩擦球面、操作杆和接触球共轴旋转,所述操作杆沿轴向绕出所述箱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后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球面所在的连杆与所述操作杆中间设有弹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后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箱的两侧内壁均布设有悬钩,所述悬钩设有弹性片,所述悬钩内固定悬杆;所述内箱两侧对称设有齿条,所述接触球顶住所述齿条。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后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空气压缩器和固定末端,所述固定末端与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皓朱博也张夏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