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的转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465747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8 18:44
一种客车的转向系统,包括操纵机构及用于改变与传递操纵机构的转向力的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转向器、第二转向器、传动轴及转向垂臂。第一转向器固定于客车车架上,第一转向器具有第一输入轴及第一输出轴,第一输入轴与操纵机构连接;第二转向器固定于车架上,第二转向器具有第二输入轴及第二输出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传动轴将第一转向器输出的转向力传递给第二转向器;转向垂臂设置于第二转向器的下方,转向垂臂的一端与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转向垂臂传递第二转向器输出的转向力。上述客车的转向系统有效地预防了第二转向器的内部生锈引起的转向失灵,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的转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转向系统,特别是涉及客车的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客车的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是用来改变或保持客车行驶或倒退方向的装置。客车的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客车的行驶方向,其对客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客车的转向系统布置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中间摆臂布置形式的客车的转向系统,其第二转向器为立式安装的,通过中间摆臂连接前后直拉杆,从而实现转向功能,但是这种客车的转向系统增加了前直拉杆和中间摆臂,中间摆臂的加工及安装要求精度很高,且在整个车营运初期,由于多了一道中间传动环节,增大了转向传动阻力,使整车在转向时出现转向沉重、回正不好的现象,营运一段时间后,各传动副之间的间隙会加大,使得客车的转向系统的转向自由间隙较大,转向比较困难;另外一种是角转向布置形式的客车的转向系统,其客车的转向系统为卧式安装,通过在转向器前增加第一转向器和角转向传动轴来实现转向,相对于中间摆臂布置形式的客车的转向系统减小了转向传动的阻力,但是此安装方式存在一个缺点,油和水容易从转向器的摇臂扇齿轴渗入到转向器内部, 引起转向器出现转向器内部生锈、转向失灵等问题。因此,上述两种形式布置的客车的转向系统均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较为安全的客车的转向系统。一种客车的转向系统,包括操纵机构及用于改变与传递所述操纵机构的转向力的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转向器,固定设置于客车车架上,所述第一转向器具有第一输入轴及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操纵机构连接;第二转向器,固定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二转向器具有第二输入轴及第二输出轴;传动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将所述第一转向器输出的转向力传递给所述第二转向器;及转向垂臂,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向器的下方,所述转向垂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向垂臂传递所述第二转向器输出的转向力。上述客车的转向系统中,第一输入轴将操纵机构的转向力输入第一转向器,经第一转向器改变转向力的方向,并经第一输出轴传递给传动轴,再由传动轴经第二输入轴将转向力输入第二转向器,经第二转向器改变转向力的方向,再由第二输出轴将转向力经设置于第二转向器下方的转向垂臂传递出去,从而改变客车的行驶方向;且达到转向的同时, 设置于第二转向器下方的转向垂臂使得第二输出轴必须向下设置,从而可以防止油或水从第二输出轴进入第二转向器中,有效地预防了第二转向器的内部生锈及转向失灵等问题,因此,上述客车的转向系统较为安全。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的安装板,所述第一转向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所述第一转向器的安装座。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车架上、安装所述第二转向器的安装支架。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固定板及一侧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并与所述固定板共同形成收容所述第二转向器的收容腔的U形架;所述第二输入轴穿过所述U形架的一个支臂,所述第二输出轴穿过所述U形架的底部。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U形架的支臂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输入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U形架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转向垂臂固定连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垂臂与所述第二输出轴花键连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向垂臂及客车的转向节臂固定连接的转向直拉杆。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直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球头销,所述转向直拉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向垂臂通过所述球头销固定连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操纵机构包括方向盘、与所述方向盘固定连接的转向轴及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向轴及所述第一输入轴固定连接的转向管柱。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客车的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所示的客车的转向系统省略了转向节臂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3为图1所示的客车的转向系统省略了操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4为图2所示的客车的转向系统的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5为图4所示的客车的转向系统的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6为图4所示的客车的转向系统的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7为图4所示的客车的转向系统的转向机构的爆炸图8为图4所示的客车的转向系统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客车的转向系统进一步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方式的客车的转向系统100,包括操纵机构10及转向机构20。操纵机构10包括方向盘12、转向轴14及转向管柱16。方向盘12大致为圆形,驾驶员通过转动方向盘12给转向操纵系统施加转向力。转向轴14与方向盘1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转向轴14与方向盘12通过万向节固定连接。转向管柱16的两端分别与转向轴14及转向机构20连接。3/4页请一并参阅图3、4、5、6、7及图8,转向机构20用于传递操纵机构10的转向力。转向机构20是客车的转向系统100的重要部分,其能够将转向力和运动传递给客车的转向节臂300,从而实现客车行驶方向的改变。转向机构20包括安装板21、安装座22、第一转向器 23、安装支架M、第二转向器25、传动轴沈、转向垂臂27及转向直拉杆观。安装板21固定设置于客车车架200上,用于支承第一转向器23。安装座22固定于安装板21上。第一转向器23优选为角转向器,因为角转向器的体积很小,即使客车的车身离地面的高度较低,使用第一转向器23也能够满足,而不会影响车身的高度。第一转向器23 安装于安装座22上。第一转向器23具有第一输入轴232及第一输出轴234。第一输入轴 232与转向管柱16连接,从而使操纵机构10转向力传递通过转向管柱16传递给第一转向器23。第一转向器23将操纵机构10传来的转向力增大,并改变方向后的转向力输出。安装支架M固定于车架200上,用于安装第二转向器25。安装支架M包括固定板242上及U形架M4,U形架244的一侧固定于固定板242上,且U形架244与固定板242 共同形成收容第二转向器25的收容腔对6。固定板M2固定在车架200上。在本实施例中,U形支架244的支臂上开设有第一通孔M42,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M44。第二转向器25是客车的转向系统100中最重要的部件,用于增大操纵机构10传到转向机构20的力和改变力的传递方向。第二转向器25具有第二输入轴252及第二输出轴254。第二转向器25卧式布置,降低了第二转向器25的高度,再加上第一转向器23采用角转向器,体积小,不会影响客车的底板高度及客车的接近角。传动轴沈的材质为轻且抗扭性佳的合金钢管制成。传动轴沈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输出轴234及第二输入轴252固定连接,传动轴沈将第一转向器23输出的转向力传递给第二转向器25。传动轴沈可伸缩,从而方便传动轴沈的拆卸或是安装。第二输入轴252 穿过U形支架M4的支臂上的第一通孔M42与传动转轴沈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轴26与第一输出轴234及第二输入轴252均通过万向节连接,通过万向传动可以使方向盘12的布置位置比较灵活。转向垂臂27设置于第二转向器25的下方。转向垂臂27的一端与第二输出轴2M 固定连接,转向垂臂27传递第二转向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新曹陆军鲍坤勇吴能臻杨仕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