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芯的冷挤压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42986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6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效率高、质量容易控制、良品率高的衬芯的冷挤压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毛坯(4)上打出一孔;2、利用带有芯棒的凸模打出衬芯(22),在这个过程中,芯棒首先伸入孔中用以保证孔尺寸并提供支撑,紧跟着,凸模的围绕芯棒的外围部分沿孔轴向挤压毛坯(4),当外围部分运动到设定位置后,凸模回位;所述芯棒与外围部分之间设有间距,该间距为衬芯(22)的壁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挤压成型
,具体讲是一种。
技术介绍
衬芯是指位于盲孔中且与盲孔同一轴线并带有轴向孔的柱体,具体结构如附图所示的成品,目前,为了在零部件中设置所述衬芯,广泛采用焊接、车削这些方法来实现,但是这两种方法均有共同的缺陷,那就是生产效率低下,焊接还存在零部件成品质量较难控制、 良品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质量容易控制、良品率高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包括以下步骤,1、在毛坯上打出一盲孔;2、利用带有芯棒的凸模打出衬芯,在这个过程中,芯棒首先伸入盲孔中用以保证盲孔尺寸并提供支撑,紧跟着,凸模的围绕芯棒的外围部分沿盲孔轴向挤压毛坯,当外围部分运动到设定位置后,凸模回位;所述芯棒与外围部分之间设有间距,该间距为衬芯的壁厚。采用上述方法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先在毛坯上打出一盲孔,然后再打衬芯的方法,成型衬芯过程中,外围部分沿盲孔轴向挤压毛坯的时候,毛坯的一部分材料会朝与外围部分运动方向的相反方向流动,这些材料有的流入芯棒与外围部分之间的间隙中,有的沿着外围部分的外表面流动,这样,能够稳定可靠地成型衬芯,具有冷挤压成型优势,冷挤压成型优势包括生产效率高、质量容易控制、 良品率高,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容易控制、良品率高的优点。作为改进,所述凸模回位指,外围部分先回退,紧跟着,芯棒回退,这样,更有利于成型及成型质量控制。说明书附图附图是利用本专利技术成型一种带有衬芯的接头的流程示意图。图中所示,1、第一冲棒,2、第二冲棒,3、第一凹模仁,4、毛坯,5、第一中间件,6、第三冲棒,7、第四冲棒,8、第二凹模仁,9、第五冲棒,10、第六冲棒,11、第三凹模仁,12、第四凹模仁,13、第二中间件,14、第七冲棒,15、第八冲棒,16、第三中间件,17、第九冲棒,18、第十冲棒,19、第四中间件,20、第五凹模仁,21、成品,22、衬芯。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在毛坯4上打出一孔;2、利用带有芯棒的凸模打出衬芯22,在这个过程中,芯棒首先伸入孔中用以保证孔尺寸并提供支撑, 紧跟着,凸模的围绕芯棒的外围部分沿孔轴向挤压毛坯4,当外围部分运动到设定位置后, 凸模回位;所述芯棒与外围部分之间设有间距,该间距为衬芯22的壁厚。所述凸模回位指,外围部分先回退,紧跟着,芯棒回退。因为附图中所示的一种带有衬芯22的接头,它除了衬芯22外,还有其他的结构, 所以在上述2个步骤中增加采用现有技术的其他3个步骤,这样,完整的步骤具体如下,1、冲上孔及衬芯孔制造出第一中间件5,这步就是本专利技术中在毛坯4上打出一孔的过程,上孔就是第一盲孔,衬芯孔包括第二盲孔和第三盲孔,衬芯孔包括第二盲孔和第三盲孔的目的是为第2步形成衬芯通孔做准备,是按照产品设计要求制作的,若产品不需要通孔,衬芯孔也可以仅是第三盲孔,所述一孔就是指的衬芯孔;第一盲孔、第二盲孔和第三盲孔自左向右依序分布,第一盲孔、第二盲孔和第三盲孔同轴,第二盲孔落于第一盲孔右端并与第一盲孔相通;第一冲棒1和第二冲棒2端部均设有用于成型盲孔的凸柱,凸柱分别用于成型第二盲孔和第三盲孔,第一冲棒1还设有用于成型第一盲孔的柱体,第一冲棒1和第二冲棒2分别位于毛坯4的左端和右端;成型时,首先将毛坯4 置于第一凹模仁3中,然后第一冲棒1和第二冲棒2相向运动。2、落料形成衬芯通孔制造出第二中间件13,这步中,使用第三冲棒6和第四冲棒 7,第三冲棒6和第四冲棒7分别位于第一中间件5的左端和右端,第三冲棒6设有贯穿用的柱状凸起,第三冲棒6还设有与第一盲孔相配合的柱体,第四冲棒7与第一中间件5右端相抵,第四冲棒7设有与所述贯穿用的柱状凸起相配的导向孔;成型时,第一中间件5仍然留在第一凹模仁3中,第三冲棒6向右运动,第四冲棒7静止不动。3、缩套管部分及体积预成型制造出第三中间件16,这步中,使用第五冲棒9和第六冲棒10,第二中间件13被置于第二凹模仁8和第三凹模仁11拼合的模腔中,第三凹模仁11的成型孔的直径小于第二凹模仁8的成型孔的直径,第五冲棒9和第六冲棒10分别位于第二中间件13的左端和右端,第五冲棒9设有用于保证衬芯通孔尺寸以及用于支撑的柱状凸起,第五冲棒9还设有与第一盲孔相配合的柱体,第六冲棒10就是一柱体,第六冲棒 10的左端面伸入第三凹模仁11的成型孔中;成型时,第五冲棒9向右运动,第六冲棒10可以预先处于预定位置静止不动,也可以向左运动至预定位置。4、反挤压形成套管及衬芯制造出第四中间件19,这步就是本专利技术中利用带有芯棒的凸模打出衬芯22的过程,这步中,使用第七冲棒14和第八冲棒 15,第三中间件16仍被置于第二凹模仁8和第三凹模仁11拼合的模腔中,第七冲棒14和第八冲棒15分别位于第三中间件16的左端和右端,第七冲棒14设有与第一盲孔相配合的柱体,第八冲棒15就是本专利技术中所描述的带有芯棒的凸模,第七冲棒14还设有用于导向芯棒的导向孔;成型时,第七冲棒14和第八冲棒15相向运动,第七冲棒14应当先接触第三中间件16左端以使第三中间件16不会向左运动,即第三中间件16 在第4步成型中是左端静止的。5、镦挤压法兰最终形成产品,这步较为常规,具体为,第四中间件19置于第四凹模仁12和第五凹模仁20构成的模腔中,第四凹模仁12右端面与第五凹模仁20左端面之间形成一段间距用于材料挤出形成法兰,第五凹模仁20左端面围绕第四中间件19设有一段斜面,使用第九冲棒17和第十冲棒18,第九冲棒17设有用于保证衬芯通孔尺寸以及用于支撑的柱状凸起,第九冲棒17还设有与第一盲孔相配合的柱体,结构基本和第五冲棒9 一样,只是由于经过第3、4步后衬芯通孔被拉长,所以柱状凸起长度要长,至少为衬芯通孔的长度,第十冲棒18就是将第八冲棒15的芯棒拿掉后的外围部分;成型时,第九冲棒17和第十冲棒18相向运动挤压即可。本例中,所述毛坯材料为SWCH15A,各冲棒材料为SKH55/9,各凹模仁材料为VA80。上述的左、右方向性描述均基于附图中所示,一般来说,冲棒为上下运动。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毛坯(4)上打出一孔;2、利用带有芯棒的凸模打出衬芯(22),在这个过程中,芯棒首先伸入孔中用以保证孔尺寸并提供支撑,紧跟着,凸模的围绕芯棒的外围部分沿孔轴向挤压毛坯(4),当外围部分运动到设定位置后,凸模回位;所述芯棒与外围部分之间设有间距,该间距为衬芯02)的壁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回位指,外围部分先回退,紧跟着,芯棒回退。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效率高、质量容易控制、良品率高的,包括以下步骤,1、在毛坯(4)上打出一孔;2、利用带有芯棒的凸模打出衬芯(22),在这个过程中,芯棒首先伸入孔中用以保证孔尺寸并提供支撑,紧跟着,凸模的围绕芯棒的外围部分沿孔轴向挤压毛坯(4),当外围部分运动到设定位置后,凸模回位;所述芯棒与外围部分之间设有间距,该间距为衬芯(22)的壁厚。文档编号B21C23/02GK102489537SQ20111038546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阿能毛再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福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