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安全抓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41165 阅读:4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6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交车安全抓手,包括安装在公交车横杆上的卡箍,通过布带与卡箍连接的把手,所述安全把手的两个把框构成“V”形结构,两个把框的交汇处构成抓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把手的两个把框构成“V”形结构,两个把框的交汇处构成抓把,这种结构,刹车或起步时,抓握的乘客无论是前倾还是后仰,安全把手都不会摆动或摆动很小,安全性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交车安全抓手
本技术涉及抓手,尤其是一种安装在公交车上供乘客抓握的安全抓手。技术背景现有的公交车抓手,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安装在公交车横杆1’上的卡箍2’, 通过布带3’与卡箍2’连接的把手4’。其存在的缺陷是刹车时,因为这种结构的抓手摆动幅度太大,乘客站立不稳,甚至出现相互碰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刹车时摆动幅度很小的公交车安全抓手,安全性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公交车安全抓手,包括安装在公交车横杆上的卡箍,通过布带与卡箍连接的把手,所述安全把手的两个把框构成“V”形结构,两个把框的交汇处构成抓把。两个所述把框的夹角为35— 45度;所述布带的长度为10 — 30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把手的两个把框构成“V”形结构,两个把框的交汇处构成抓把,这种结构,刹车或起步时,抓握的乘客无论是前倾还是后仰,安全把手都不会摆动或摆动很小,安全性好。进一步的有益效果由于两个所述把框的夹角为35— 45度;所述布带的长度为 10—30毫米,这种结构,一是适合抓不到公交车横杆的人使用,二是这种高度的乘客摆动的最大角度范围基本在35—45度,三是当摆动幅度大时,把框抵触到公交车横杆,非常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公交车抓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至3所示,本技术一种公交车安全抓手,包括安装在公交车横杆1上的卡箍2,通过布带3与卡箍2连接的把手4,所述安全把手4的两个把框401构成“V”形结构,两个把框401的交汇处构成抓把402。优选两个所述把框401的夹角为40度,所述布带 3的长度为,20毫米。权利要求1.一种公交车安全抓手,包括安装在公交车横杆(1)上的卡箍(2),通过布带(3)与卡箍(2)连接的把手(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把手(4)的两个把框(401)构成“V”形结构, 两个把框(401)的交汇处构成抓把(4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安全抓手,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把框(401)的夹角为 35—45度;所述布带(3)的长度为10 — 30毫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公交车安全抓手,包括安装在公交车横杆上的卡箍,通过布带与卡箍连接的把手,所述安全把手的两个把框构成“V”形结构,两个把框的交汇处构成抓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把手的两个把框构成“V”形结构,两个把框的交汇处构成抓把,这种结构,刹车或起步时,抓握的乘客无论是前倾还是后仰,安全把手都不会摆动或摆动很小,安全性好。文档编号B60N3/02GK202271890SQ201120375929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8日专利技术者洪萧 申请人:无锡艾德里安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萧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艾德里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