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汽车副车架纵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99496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卸汽车副车架纵梁,副车架纵梁的上平面是一个向下凹陷的台阶,其中台阶的上台面和下台面之间的连接面是斜面,通过辊压一次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既能保证了自卸车副车架纵梁的形状,对应的车厢底梁是相对应的配合形状,不仅保证了两个梁之间的导向性,还起到了定位的作用,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两个梁之间的配合增加了车辆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便于生产的组织,同时又能保证大部分用户对于梁中梁结构的需求,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卸汽车零部件,具体是一种自卸汽车副车架纵梁
技术介绍
现在传统的自卸汽车副车架纵梁,是由一块“Z”型梁(外纵梁)与槽型梁(内纵梁) 拼接对焊而成的梁中梁结构或是一根普通矩形管的非梁中梁结构。梁中梁结构内、外纵梁至少需要剪板、折弯两道工序且只能一次制作一件。这样的工艺直接导致生产效益的降低、 成本的浪费,还会因为人员操作及设备的精度的不一致,导致生产出来的副车架左右两边高度不一致,从而影响整车的外观高度左右不一致;非梁中梁结构制作简单、材料统一,但又不能满足大部分用户对梁中梁结构的需求。传统的自卸车底梁要么是“C”形钢、槽钢加内扣要么就是普通的矩形管。传统的自卸汽车副车架纵梁和传统的自卸车底梁很难既能保证大部分用户对于梁中梁结构的需求又能达到这两种材料的统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卸汽车副车架纵梁,使自卸车副车架纵梁及车厢底梁在生产过程中,既能保证了自卸车副车架纵梁和车厢底梁的通用性又能保证大部分用户对于梁中梁结构的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为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自卸汽车副车架纵梁,包括中空的副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副车架纵梁的上平面是一个向下凹陷的台阶,其中台阶的上台面和下台面之间的连接面是斜面。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于所述的中空副车架纵梁是通过辊压一次成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既能保证了自卸车副车架纵梁的形状,对应的车厢底梁是相对应的配合形状,不仅保证了两个梁之间的导向性,还起到了定位的作用,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两个梁之间的配合增加了车辆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便于生产的组织,同时又能保证大部分用户对于梁中梁结构的需求,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截面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的装配图。图中1是斜面,2是自卸汽车车厢底梁,3是自卸汽车副车架纵梁,4是上台面,5 是下台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中空的自卸汽车副车架纵梁3的上平面是一个向下凹陷的台阶,其中台阶的上台面4和下台面5之间的连接面是斜面1。自卸汽车副车架纵梁3是通过辊压一次成型的。该异形截面管梁的下平面为封闭口,通过焊接闭合,形成一个带斜面的异形截面的闭式结构。如图2中所示,自卸汽车车厢底梁2为该异形管梁倒放使用。此装配图中靠斜面 1来实现梁中梁结构。权利要求1.自卸汽车副车架纵梁,包括中空的副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副车架纵梁的上平面是一个向下凹陷的台阶,其中台阶的上台面和下台面之间的连接面是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汽车副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副车架纵梁是通过辊压一次成型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卸汽车副车架纵梁,副车架纵梁的上平面是一个向下凹陷的台阶,其中台阶的上台面和下台面之间的连接面是斜面,通过辊压一次成型。本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既能保证了自卸车副车架纵梁的形状,对应的车厢底梁是相对应的配合形状,不仅保证了两个梁之间的导向性,还起到了定位的作用,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两个梁之间的配合增加了车辆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便于生产的组织,同时又能保证大部分用户对于梁中梁结构的需求,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文档编号B62D21/02GK202243673SQ20112033813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9日专利技术者张丙鑫, 张程程, 李传成, 杨子良 申请人:湖北丹江特种汽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丙鑫张程程杨子良李传成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丹江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