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及轮胎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6789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7 0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及轮胎的制造方法。在接合由热塑性材料形成的多个轮胎构成构件而构成的轮胎中,能够充分地确保接合部分的强度。朝向以彼此相对的方式抵靠的由第1热塑性材料构成的两个轮胎半胎体(17A)的接合部位挤出熔融的熔接用热塑性材料(43),利用熔接用热塑性材料(43)熔接一个轮胎半胎体(17A)和另一个轮胎半胎体(17A)。由于未使轮胎半胎体(17A)自身熔融来进行接合,因此能够抑制形成轮胎半胎体(17A)的热塑性材料的劣化,能够充分地确保接合部分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轮辋上的,特别涉及一种至少一部分由热塑性材料形成的。
技术介绍
以往,在轿车等车辆中,使用有由橡胶、有机纤维材料、钢丝构件等构成的充气轮胎。但是,使用后的橡胶在再循环的用途中存在限制,进行有通过焚烧来热回收、粉碎而用作道路的铺路材料等处理。近年来,出于容易进行轻量化、再循环的观点,要求使用热塑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等作为轮胎材料。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使用热塑性的高分子材料成形而成的充气轮胎。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03-143701号公报与橡胶制的以往轮胎相比,使用了热塑性的高分子材料的轮胎制造容易且低成本。但是,当利用模具成形轮胎时,若利用模芯形成轮胎内腔部,则存在不能自成形后的轮胎取出模芯的问题。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成形在轴向上分割轮胎而成的半环状的轮胎片,并将两个轮胎片相互接合,从而得到充气轮胎。然后,轮胎片的接合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利用模具自身对一个轮胎片和另一个轮胎片的接合部分周边进行加热,或者利用高频加热设备等对该接合部分周边进行加热, 使构成轮胎片的热塑性的高分子材料熔融、流动。但是,若再次加热已经成形的轮胎片而使其熔融,则接合部分长时间受热,存在熔融后固化的部分的材料强度因热劣化而比其他部分的强度低的情况,接合部分的强度令人担心。此外,在利用模具进行接合之前,难以使轮胎片的端部彼此高精度地交搭、重叠1圈。此外,由于接合部分周边熔融,因此需要利用接合模具来成形接合部分,存在模具增加的问题。此外,为了抑制接合部的凹凸,将半环状的轮胎片接合部设为非对称形状,因此存在模具的种类增加的问题(需要两种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分地确保了接合部分的强度的轮胎、以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为一种轮胎,其由多个轮胎构成构件构成,该轮胎构成构件由第1热塑性材料形成,相互接合的上述轮胎构成构件彼此使用第2热塑性材料相接合, 在上述第1热塑性材料和上述第2热塑性材料之间设有混合层,该混合层通过相互混合上述第1热塑性材料和上述第2热塑性材料而形成。接着,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的轮胎的作用。若考虑使用热塑性材料的成形品来作为安装在轮辋上轮胎,则在利用模具成形之后,难以自轮胎内取出用于形成轮胎内表面部分的模芯部分。但是,通过例如在轴向等上将轮胎分割成多个,能够不使用各模芯地成形分割后的轮胎构成构件。在这里,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的轮胎中,由于相互接合的第1轮胎构成构件彼此使用第2热塑性材料相接合,而不是如以往技术的轮胎那样直接使由热塑性材料构成的轮胎构成构件自身熔融来进行接合,因此能够抑制因第1热塑性材料的热劣化导致的强度降低,从而能够确保接合部分的强度。此外,由于第2热塑性材料的存在,能够提高接合精度。由于第1热塑性材料和第2热塑性材料同为热塑性树脂,因此与热塑性树脂和金属等不同种类材料彼此相接合的情况相比较,接合强度较高。但是,若第1热塑性材料和第 2热塑性材料在第1热塑性材料和第2热塑性材料之间的接合部分相互混合,则与第1热塑性材料和第2热塑性材料未相互混合的情况相比较,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合强度。根据第1技术方案的轮胎,在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的轮胎中,相互相邻的一个上述轮胎构成构件的接合面以及另一个上述轮胎构成构件的接合面沿随着朝向轮胎构成构件端部去而轮胎直径变小的方向倾斜,至少接合面彼此使用上述第2热塑性材料相接合。接着,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的轮胎的作用。通过使接合面沿随着朝向轮胎构成构件端部去而轮胎直径变小的方向倾斜,与单纯地使相互相对的面彼此抵靠而进行接合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增加第2热塑性材料附着的面积(接合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接合强度。此外,通过使接合面沿随着朝向轮胎构成构件端部去而轮胎直径变小的方向倾斜,在倾斜的两个接合面之间形成截面大致三角形的槽,使熔融的第2热塑性材料流入槽中以使第2热塑性材料附着在两个倾斜的接合面上,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接合,并且抑制接合部分在轮胎外周侧的凹凸。由此,能够使外周部的厚度均勻,从而能够提高均勻性等轮胎性能,此外,能够使第2热塑性材料易于流入。根据第1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的轮胎,在本专利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的轮胎中,上述第2热塑性材料附着在相互接合的一个上述轮胎构成构件的内外表面和另一个上述轮胎构成构件的内外表面上。接着,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的轮胎的作用。在轮胎构成构件的接合部分,使第2热塑性材料附着在相互接合的一个轮胎构成构件的内外表面上和另一个上述轮胎构成构件的内外表面上,从而能够增加供第2热塑性材料附着的面积(接合面积),进一步提高接合强度。此外,对于弯曲方向而言,也是较强的接合。根据第1技术方案至第3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本专利技术的第4技术方案的轮胎在轮胎径向内侧具有胎圈部,上述胎圈部用于与轮辋的胎圈座以及轮辋凸缘相接触,在上述胎圈部中埋设有环状的胎圈芯。5接着,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4技术方案的轮胎的作用。通过在与轮辋之间的嵌合部位即胎圈部中埋设环状的胎圈芯,能够与以往的橡胶制的充气轮胎相同地将轮胎紧固地保持在轮辋上。根据第1技术方案至第4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在本专利技术的第5技术方案的轮胎中,至少自上述胎圈部至外周部由上述第1热塑性材料形成。接着,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5技术方案的轮胎的作用。自胎圈部至外周部由第1热塑性材料形成、即自一个胎圈部至另一个胎圈部由第 1热塑性材料形成,从而能够增大第1热塑性材料占轮胎整体的比例,提高再循环性。另外,外周部是指连结一个轮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端和另一个轮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端的部分、即用于与路面接触的胎面部所对应的部分。根据第1技术方案至第5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在本专利技术的第6技术方案的轮胎中,相互接合的一个上述轮胎构成构件和另一个上述轮胎构成构件之间配置为留有间隙,上述第2热塑性材料介于上述间隙中。接着,本说明专利技术的第6技术方案的轮胎的作用。与使一个轮胎构成构件和另一个轮胎构成构件之间紧密接合的情况相比较,通过将一个轮胎构成构件和另一个轮胎构成构件之间配置为留有间隙,与形成间隙的面(未紧密接合的面)的面积相应地使第2热塑性材料附着的面积增加,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合强度。此外,对于弯曲方向而言。也是较强的接合。根据第1技术方案至第6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在本专利技术的第7技术方案的轮胎中,相互接合的一个上述轮胎构成构件和另一个上述轮胎构成构件之间在轮胎宽度方向中央部相接合。接着,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7技术方案的轮胎的作用。若采用一个轮胎构成构件和另一个轮胎构成构件之间在轮胎宽度方向中央部相接合的结构,则成为使同一形状的两个轮胎构成构件以彼此相对的方式接合的情况,能够使用1种用来成形轮胎构成构件的模具,与将一个轮胎构成构件和另一个轮胎构成构件设置成不同形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实现高效的制造。根据第1技术方案至第7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在本专利技术的第8技术方案的轮胎中,多个上述轮胎构成构件具有第2轮胎构成构件和1对第1轮胎构成构件,该1 对第1轮胎构成构件用于构成两侧的轮胎侧部,该第2轮胎构成构件配置在上述1对第1 轮胎构成构件之间,用于构成与路面相对的外周部。接着,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8技术方案的轮胎的作用。通过利用用于构成侧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野好秀今誓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