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54661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3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其与在二乙烯基苯等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共存下通过多官能异氰酸酯的乳化·界面聚合制造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相比,可以使缩水甘油醚型环氧化合物在更低温下更快速固化,该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是微胶囊化成芯壳型而得的,螯合铝系固化剂和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被由多官能异氰酸酯的界面聚合物形成的胶囊内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由多官能异氰酸酯的界面聚合物形成的胶囊中内包螯合铝系固化剂的芯壳型微胶囊型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对环氧树脂显示低温快速固化活性的固化剂,提出了在使铝螯合剂保持于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界面聚合而得到的多孔性树脂而成的微胶囊化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专利文献1)。但是,对于配合了环氧化合物、和用于使其固化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的热固化型环氧树脂组合物,为了使固化剂活化,必须存在来自硅烷偶联剂的硅烷醇盐阴离子,但是硅烷醇盐阴离子与环氧化合物的环氧基的β位碳加成,存在引发聚合终止反应的问题,因此,容易发生β碳加成反应的缩水甘油醚系环氧化合物难以在不发生聚合终止反应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因此,存在虽然制造成本高,也不得不使用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问题,该脂环式环氧化合物难以发生硅烷醇盐阴离子导致的与β位碳的加成反应。为此提出,为了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使缩水甘油醚系环氧化合物低温快速固化,在热固化型环氧树脂组合物中,将以往从未作为硅烷偶联剂使用的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高空间位阻性硅烷醇化合物与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结合使用,并且在使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界面聚合时,使二乙烯基苯等自由基聚合性单体与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共存进行共聚,由此改善多孔型的微胶囊的机械性质,使环氧化合物在固化时的热响应速度增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7005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972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配合了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多孔型微胶囊化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而成的专利文献2的热固化型环氧树脂组合物中,根据其用途,其低温快速固化性仍不能令人十分满意,人们要求低温快速固化性进一步提高。另外,在制造潜伏性固化剂时的乳化·界面聚合反应时,同时发生二乙烯基苯等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因此,存在未反应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残留于多孔微胶囊中的情况。这种未反应自由基聚合性单体作为杂质而残留,这可能对固化物的性能产生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的技术课题,提供新型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其与在二乙烯基苯等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共存下通过多官能异氰酸酯的乳化·界面聚合而制造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相比,可以使缩水甘油基型环氧化合物在更低温下更快速固化。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对于螯合铝系固化剂,不进行多孔型微胶囊化,而是将螯合铝系固化剂与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一起内包于由多官能异氰酸酯的界面聚合物形成的胶囊,并微胶囊化为芯壳型,由此可以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提供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其为微胶囊化为芯壳型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其中,螯合铝系固化剂和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内包于由多官能异氰酸酯的界面聚合物形成的胶囊。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造方法,其是上述微胶囊化为芯壳型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官能异氰酸酯和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溶解于挥发性有机溶剂中,使所得油相在含有水、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的水相中乳化,保持该乳化状态,同时使多官能异氰酸酯界面聚合,使螯合铝系固化剂和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内包于由多官能异氰酸酯的界面聚合物形成的胶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热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热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含有上述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缩水甘油醚型环氧化合物以及式(A)所示的硅烷醇化合物。(Ar)mSi(OH)n                                 (A)式(A)中,m为2或3,m与n之和为4。Ar为可被取代的芳基。本专利技术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是将螯合铝系固化剂与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一起内包于由多官能异氰酸酯的界面聚合物形成的胶囊而得到的芯壳型微胶囊。微胶囊内不存在硅烷醇化合物,因此铝系固化剂不与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反应。另外,对于在本专利技术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中混合硅烷醇化合物和缩水甘油基型环氧化合物得到的热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的微胶囊壁因压力或热而被破坏,螯合铝系固化剂和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与硅烷醇化合物反应,生成的活性种可以使缩水甘油醚型环氧化合物进行阳离子聚合。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2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2是实施例2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3是实施例2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的吹扫捕集GC/MS图。图4是实施例1、实施例2和比较例1的热固化型环氧树脂组合物的DSC图。图5是实施例3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6是实施例3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7是实施例3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的吹扫捕集GC/MS图。图8是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热固化型环氧树脂组合物的DSC图。图9是实施例4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10是实施例4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11是实施例3、实施例4和实施例5的热固化型环氧树脂组合物的DSC图。图12是实施例3和实施例6的热固化型环氧树脂组合物的DSC图。图13是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7和比较例2的热固化型环氧树脂组合物的DSC图。图14是实施例3、比较例3和4的热固化型环氧树脂组合物的DSC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微胶囊化为芯壳型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是将螯合铝系固化剂和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内包于由多官能异氰酸酯的界面聚合物形成的胶囊所得的。因此,通过调节壳层的厚度,可以容易地控制固化温度。另外,还期待应用于伴随壳的破坏的压敏胶粘剂中。该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利用乳化·界面聚合法制造,因此其形状为球状,从固化性和分散性的方面考虑,其粒径优选0.1-50 μm,更优选0.1-10 μm。另外,如果由多官能性异氰酸酯的界面聚合物形成的胶囊壁的交联度过小,则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的潜伏性降低,过大则其热响应性有降低的倾向,因此,优选根据使用目的来调节其交联度。这里,胶囊壁的交联度可通过微压缩试验来测定。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实质上不含有在其界面聚合时使用的有机溶剂,具体来说为1 ppm以下,这从固化稳定性方面考虑是优选的。<螯合铝系固化剂>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微胶囊化为芯壳型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的芯的螯合铝系固化剂可举出式(1)所示的、3个β-酮烯醇盐阴离子与铝配位得到的络合化合物。这里,R1、R2和R3各自独立地为烷基或烷氧基。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等。烷氧基可举出甲氧基、乙氧基、油基氧基等。式(1)所示的铝螯合剂的具体例子可举出:三(乙酰丙酮)铝、三(乙酰乙酸乙酯)铝、单乙酰丙酮双(乙酰乙酸乙酯)铝、单乙酰丙酮双乙酰乙酸油基酯铝、乙酰乙酸乙酯二异丙氧化铝、乙酰乙酸烷基酯二异丙氧化铝等。<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另外,在微胶囊被破坏时,与螯合铝系固化剂一起内包于微胶囊中的阳离子聚合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28 JP 2010-1464681.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其是微胶囊化为芯壳型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其中,螯合铝系固化剂和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内包于由多官能异氰酸酯的界面聚合物形成的胶囊,内包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情况除外。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其中,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为环状醚系化合物。
3.权利要求2所述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其中,环状醚系化合物为脂环式环氧化合物和/或氧杂环丁烷树脂。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其中,对于胶囊壁实施螯合铝系固化剂溶液的浸渗处理。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其中,相对于100质量份螯合铝系固化剂,配合10-300质量份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其中,用100质量份由多官能异氰酸酯的界面聚合物形成的胶囊壁内包合计100-2000质量份的螯合铝系固化剂和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化为芯壳型的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官能异氰酸酯和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溶解于挥发性有机溶剂中,将所得油相在含有水、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的水相中乳化,保持该乳化状态,同时使多官能异氰酸酯界面聚合,使螯合铝系固化剂与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内包于由多官能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谷和伸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化学信息部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