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88907 阅读:3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5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展开比较费力,手臂搁置在上面舒适度低的问题。本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包括铰接在座椅靠背上的扶手本体,所述的扶手本体的扶手面设有一呈曲面状的上表面且上表面设有可依靠人们手臂的依靠体,依靠体的两侧设有挡板,依靠体与扶手本体自由端较近的端部底面连接有拉带,拉带自由端当中间扶手位于座椅靠背让位槽内时能延伸至让位槽外。使用时,可通过拉带之间将扶手本体拉出,不用时,可以将扶手收起嵌入让位槽中与座椅合成一体。本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伸展简便、舒适性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造
,涉及一种汽车扶手,特别是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也成为了人们出门常用的一种代步工具,人们对汽车的乘用舒适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车辆的前方或后方座椅的中间通常设置有扶手,乘客可以将其的手臂搁置在上面,从而可以保持一个舒适的姿势。现有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都是通过绕座椅靠背中的固定轴旋转,从收纳位置展开到伸展位置供乘客使用,展开位置一般到乘客的肘部高度水平,当该扶手收起时,一般都与座椅合成一体,形成平齐的平面。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204739Y)公开了一种吉普汽车后排乘客座椅,它包括椅背总成、坐垫总成和安装在座椅靠背中间可翻转及伸缩的扶手总成,扶手的固定支撑架与靠背框架焊接,固定连接板焊接在固定支撑架上,翻转滑导架的两臂与固定连接板铰接, 与中心撑板固连的凸轴台定位板的凸轴,又与翻转滑导架两臂上的腰子孔间隙配合。扶手不用时,可翻转紧贴靠背,用时将其翻转拉出。这种构造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在使用中,扶手展开时需要乘客用手去掰比较费力。同时由于扶手的表面一般为平面,而人的手臂是一个曲面结构,手臂搁置在扶手上面,会造成肘部与扶手表面的接触较多,而手臂的其他部位与扶手表面的接触较少,从而导致放置时间长了之后,肘部会有压迫感,舒适性也大大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伸展简便,舒适性好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 包括铰接在座椅靠背上的扶手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本体的扶手面设有一呈曲面状的上表面且上表面设有可依靠人们手臂的依靠体。在上述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中,所述的依靠体包括手腕隆起部和掌心隆起部;所述的掌心隆起部位于靠近扶手本体自由端处,且掌心隆起部和手腕隆起部之间的距离与人们掌心和手腕之间的距离相对应。该设计可以使人的手臂与扶手依靠体的表面完美的相贴合,保证了肘部以下的手臂部位都能与扶手的表面相抵触,增大了手臂的受力面积, 消除了手臂的肘部因受力较大放置时间久后而产生的压迫感,从而大大的提升了手臂搁置在扶手上的舒适度。在上述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中,所述的依靠体的两侧设有挡板,所述的挡板与扶手本体相固连。在扶手依靠体的两侧设置挡板,可以使乘客的手臂有一个良好的固定,在汽车转弯或颠簸的时候,不容易晃动,使其始终保持一个舒适的姿势。同时挡板也起到了一个隔离的作用,保证了相邻座椅的两个扶手都有一个独立的空间,使得相邻的乘客不易发生碰撞。在上述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中,所述的挡板的高度与掌心隆起部的高度相对应。挡板高度的高低都会影响其对手臂的固定以及手臂的舒适度。挡板的高度过高,手臂放在上面会有一种悬空的感觉,时间久了会感觉到累,手臂内侧会有压迫感,降低手臂放置在扶手上面的舒适性;挡板的高度过低,会减弱其对手臂的固定作用,汽车转弯或颠簸的时候,手臂容易晃动,很难保持一个舒适的姿势。而挡板的高度与掌心隆起部的高度相对应, 既能使手臂有一个良好的固定,又保证了舒适度。在上述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中,所述的扶手本体的扶手面上开有与依靠体底部结构相对应地凹槽,所述的依靠体定位在凹槽内。在扶手本体的扶手面上开有与依靠体底部相对应的凹槽,对依靠体有一个定位作用,使依靠体有一个良好的安装位置。本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还包括一上表面呈弧面状的依靠体。在中间扶手上设置该依靠体,增加了乘客对扶手依靠体的选择空间,乘客可以根据自我感觉舒适度和自身的喜好来选择所需要的依靠体。在上述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中,所述的依靠体通过尼龙搭扣与扶手本体相连,所述的尼龙搭扣的尼龙钩带固定在凹槽的底面上,所述的尼龙搭扣的尼龙绒带固定在依靠体的底面上。通过尼龙搭扣来连接依靠体和扶手本体,使用时将尼龙钩带和尼龙绒带复合起来略加轻压,就能产生较大的扣合力和撕揭力,硬挺的钩子很容易勾住柔软的绒圈而起搭扣作用,从而可以很好的使依靠体固定在扶手面的凹槽内,同时也方便拆卸清洁。在上述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中,所述的依靠体与扶手本体自由端较近的端部底面连接有拉带;所述的拉带自由端当中间扶手位于座椅靠背让位槽内时能延伸至让位槽外。不需要使用扶手时,可以将扶手收起嵌入让位槽中与座椅合成一体,形成平齐的平面,消除了扶手对乘客上下车造成的不便,同时也增加了车箱内的美观感。使用扶手时, 通过让位槽外的拉带自由端将所述的扶手拉出,相对以往人们需要用手去掰扶手更加的简便、省力。在上述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中,所述的依靠体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当手臂搁置在扶手上面时,会感觉很自然、柔软、舒适,不会有像放置在硬物上时的压迫感,放置时间久了也不会有酸痛感。在上述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中,所述的挡板采用软质材料制成。手臂与挡板相接触自然舒适,在汽车转弯或颠簸时,柔软的挡板可以通过凹陷在减少手臂的受力,避免了因摩擦碰撞而造成手臂生疼。在上述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中所述的依靠体和挡板所采用的软质材料均可为发泡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设计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在使用时可以直接通过拉带将其拉出,不需要乘客用手去掰,比较简便省力。扶手本体的扶手面设有一上表面呈曲面状且上表面与人们手臂相吻合的依靠体,乘客的手臂搁置在上面可以与表面完美的贴合,放置时间久后肘部也不会产生压迫感,乘客可以始终保持一个较舒适的姿势。不需要使用扶手时,可以将其收起嵌入让位槽中与座椅合成一体,形成平齐的平面,不会给乘客的上下车带来不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展开时后排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嵌入让位槽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座椅靠背;2、扶手本体;3、让位槽;4、依靠体;5、手腕隆起部;6、掌心隆起部;7、挡板;8、拉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主要包括铰接在座椅靠背1上的扶手本体2,扶手本体2的扶手面设有一呈曲面状上表面且上表面设有可依靠人们手臂的依靠体4。具体来说,依靠体4主要包括手腕隆起部5和掌心隆起部6,掌心隆起部6位于靠近扶手本体2自由端处,且掌心隆起部6和手腕隆起部5之间的距离与人们掌心和手腕之间的距离相对应。依靠体4主要是采用软质的材料制成。在扶手本体2的扶手面上开有与依靠体4底部结构相对应地凹槽,依靠体4定位在凹槽内。依靠体4主要是通过尼龙搭扣与扶手本体2相连的,尼龙搭扣的尼龙钩带固定在凹槽的底面上,尼龙搭扣的尼龙绒带固定在依靠体4的底面上,使用时将尼龙钩带和尼龙绒带复合起来略加轻压,就能产生较大的扣合力和撕揭力,从而使依靠体4很好的固定在扶手面的凹槽内。在依靠体4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挡板7,挡板7与扶手本体2相固连。挡板7的高度与掌心隆起部6的高度相对应,挡板7采用软质材料制成。依靠体4和挡板7所采用的软质材料均可为发泡材料。同时,在座椅靠背1上还开有与扶手本体2相对应的让位槽3,不需要使用扶手时, 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芳武宋百忠梁帆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