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排放雾化连续染色系统及染色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263943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4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需对布进行浸染,又无料液排放,同时又具有连续染色的零排放雾化连续染色系统及染色方法,无水房内的门式多排喷雾管组间距竖直排列且门式多排喷雾管组进液口通过电磁阀与进液管连通,门式多排喷雾管组中的喷雾管下方设有管凝结接液槽且凝结接液槽一端高、一端低,低端为导流出口且与导流管连通,凝结接液槽槽面为吸湿非金属面、背面为导电发热面,电磁阀信号控制端接PLC控制器的信号端,进液管进口与加压泵出口连通,加压泵进口通过管道与染料槽连通,喷雾幕上下分别设有上导布辊和下导布辊,下导布辊端部中轴通过传动机构由电机带动同步转动,加压泵和电机工作与否受控于PLC控制器。优点:染色效果好,无料液排放,对环境无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既无需对布进行浸染,又无料液排放,同时又具有连续染色的,属染色系统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CN 1958941A、名称“一种流体无水染色技术”,超临界C02流体染色工艺以超临界状态下流体C02作为染料载体对织物染色,先将染色系统内注入液态C02,二氧化碳的用量是按C02存储器容积每升1. 5公斤计算,再将染色系统内增温至80 140°C,增压至 20 30MPA,使液态C02达到超临界流体状态,然后启动循环泵,边溶解染料,边对织物循环染色,染色时间为20 40分钟,染色后,用新的超临界流体C02对织物进行冲洗, 冲洗时间为15分钟,然后将系统泄至常温常压,分离出染料,气化的C02,再经凝结液化,回收。CN 1651645A、名称“天然纤维(棉花)和聚乳酸纤维的无水染色”,实现天然纤维 (棉布)的无水染色的方法,棉布表面先进行甲酰化处理。然后把甲酰化处理后的棉布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直接染色。本专利技术又涉及一种不能在以水为介质中进行“高温”染色的聚乳酸纤维低温无水染色。为了实现上述二种纤维的无水染色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对棉布表面进行甲酰化处理。然后把甲酰化处理后的棉布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CN 1018U809A、名称“散纤维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方法”,工艺流程为将染料、 散纤维原料置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装置中;在70 150°C、20 30MPa条件下进行50 120min染色;然后释压在4 5MPa下进行二氧化碳和染料的回收;至常态得染色纤维。 所述散纤维为天然纤维素纤维,天然蛋白质纤维和化学纤维。本专利技术突出的特点是实现染料直接对散纤维进行超临界无水染色,能使织物获得特殊效果具有染色质量好,实现无废弃产品、无环境污染的清洁化生产,综合成本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的特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采用二氧化碳染色,不仅结构复杂,染色成本高,而且染色效果达不到水染效果,并且固色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设计目的避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既无需对布进行浸染,又无料液排放,同时又具有连续喷雾染色的。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1、无水房内的多组喷雾幕间距竖直排列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由于多组喷雾幕中的每组喷雾幕都是由管状门框、多根喷雾管、管凝结接液槽及导流管构成,而多根喷雾管又是由上而下横向间距分布在管状门框内,多根喷雾管一端为密封端、另一端与管状门框与供液柱管连通,因此当供液柱管将带压料液通过多根喷雾管上的一字形喷口喷出时,形成的是雾状料液幕,该料液幕作用在其面对的布上,能够有效可靠地完成对布的染色。2、多组喷雾幕进液口通过电磁阀与进液管连通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二。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由于电磁阀信号控制端接PLC控制器信号端且电磁阀门的开启与否受控于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根据操作者输入被料布的厚度、布的质地等技术参数,自动控制电磁阀门的开启数量,从而实现对多组喷雾幕多根喷雾管的有效控制。当被染的布料厚、为纯棉纤维时,此时PLC控制器指令多组喷雾幕中的多根喷雾管开启的方式为全开或部分全开、部分半开,以及开启的数量, 使多组喷雾幕喷出的料液能够充分地对布料实施染色;当被染的布料薄、为化纤时,PLC控制器指令组喷雾幕中的多根喷雾管开启的方式为全开或部分全开、部分半开,以及开启的数量减少,使多组喷雾幕喷出的料液既能够充分地对布料实施染色,又避免了料液流迹的产生,这样既满足了对布的染色,又避免了染料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染料对环境的污染。3、多组喷雾幕上下分别设有上导布辊和下导布辊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它可以使运行在多组喷雾幕上下之间的布形成纵深连续的 S形染布运行机构,该运行机构使布的通过路径变长,使布能够被喷雾染料染的更均勻,确保了布的染色质量。4、下导布辊端部中轴通过传动机构由电机带动同步转动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之四。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由于电机的工作与否及转速的快慢受控于PLC 控制器,而PLC控制器根据操作者输入被料布的厚度、布的质地等技术参数,自动控制电机的转速,当被染的布料厚、为纯棉纤维时,此时PLC控制器指令电机转速减慢,使多组喷雾幕喷出的料液能够充分地对布料实施染色;当被染的布料薄、为化纤时,PLC控制器指令电机转速加快,使多组喷雾幕喷出的料液既能够充分地对布料实施染色,又避免了料液流迹的产生。5、加压泵工作与否及工作转速受控于PLC控制器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五。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由于加压泵的泵压取决于其转速的高低,当泵的转速高时,泵压则大,当泵的转速低时,泵压则低。因此LC控制器根据操作者输入被料布的厚度、布的质地等技术参数,自动控制泵的转速,当被染的布料厚、为纯棉纤维时,此时PLC控制器指令泵转速增大,使多组喷雾幕喷出的料液量大,能够充分地对布料实施染色;当被染的布料薄、为化纤时,PLC控制器指令泵转速减慢,使多组喷雾幕喷出的料液既能够充分地对布料实施染色,又避免了料液流迹的产生。6、喷雾管下方辊凝结接液槽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之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由于料液雾在染色布料时,受温度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在导布轴的下方形成凝结料液,该凝结料液一旦掉倒被染色的布面上,造成染色不均勻,染色失败。因此本申请在喷雾管下方凝结接液槽的设计,既可以避免凝结料液对布污染,又可以使凝结料液通过导流管回收、二次复配,同时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7、染料槽内电加热器的设置及电加热器的工作与否受控于PLC控制器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七。这样做的目的在于PLC控制器能够根据染料品种的不同自动控制加热温度,从而使染料在水处处于最佳的溶解状态,确保了料液中不会有未溶解物的滞留,确保了染色的质量。8、染料槽底部设有多个气孔且多个气孔通过供气管道与加压风机出风口连通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之八。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它既可能避免料液中染料的沉淀,又能实现料液浓度的二次勻化。 9、无水连续染色系统设置在封闭房内的设计,是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由于该封闭房采用不锈钢及保温材料制作,既具有隔热保温、降低能耗的功能,又可以避免料液气味的外泄,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10、凝结接液槽槽面为非金属材料制作、背面为导电发热材料制作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之十。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由于凝结接液槽的背面为导电发热材料,因此在零排放雾化连续染色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其导电发热材料通电发热,使料液雾无法在凝结接液槽背面形成凝结液滴,从而从根本上避免了料液滴对被染布的影响。技术方案1 一种零排放雾化连续染色系统,无水房内的门式多排喷雾管组间距竖直排列且门式多排喷雾管组进液口通过电磁阀与进液管连通,门式多排喷雾管组中的喷雾管下方设有管凝结接液槽且凝结接液槽一端高、一端低,低端为导流出口且与导流管连通,凝结接液槽槽面为吸湿非金属面、背面为导电发热面,电磁阀信号控制端接PLC控制器的信号端,进液管进口与加压泵出口连通,加压泵进口通过管道与染料槽连通,喷雾幕上下分别设有上导布辊和下导布辊,下导布辊端部中轴通过传动机构由电机带动同步转动,加压泵和电机工作与否受控于PLC控制器。技术方案2 零排放雾化连续染色系统的印染方法,染布时,操作人员将被染布的厚度、质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俊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小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