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带连铸布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4955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薄带连铸布流器,其具有一狭长腔体结构,布流器底部沿长度方向形成一凸起;内腔底部均匀分布有若干钢水输送通道,每一个钢水输送通道的下部两侧对称开设通向布流器两侧外的布流孔;布流器内腔两侧端下部钢水输送通道及相应通向布流器两侧端外的侧面布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布流器,可使布流器插入熔池的体积大大减小,布流对辊面的冲刷速度降低,保证一定的液面活跃程度,熔池钢液温度比较均匀,从而得到均匀的凝固组织,并且布流器装置对铸带质量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可以得到质量良好的金属铸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铸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薄带连铸布流器
技术介绍
双辊薄带连铸典型的工艺为大包中的钢水注入到中间包中,塞棒执行机构控制塞棒将钢液通过布流水口和布流器均勻的浇注在一个由两个相对转动并能够快速冷却的铸辊和侧封板围成的熔池中,熔融钢水在铸辊旋转的周向表面被冷却和凝固,进而形成凝固壳并逐渐生长然后在两结晶辊辊缝隙最小处被挤压在一起,形成钢带,带材经由导板导向夹送辊,后由轧机轧制成薄带,轧制后的带钢通过输送辊道带动经过喷淋冷却装置进行冷却,最后送入卷取机卷曲。通过上述薄带连铸工艺方法可见,熔池内的钢水如果不能均勻的与铸辊表面接触,则,铸带会由于凝固壳厚度差异而导致裂纹等缺陷,同样,如果在熔融钢水接触铸辊表面之前就发生了凝固,也会在铸带表面产生夹杂裂纹或局部粗糙的表面凸起裂纹。所以,双辊薄带连铸工艺中的布流器装置应该具有布流钢水均勻、控制熔池表面温度等特点。为此很多布流器专利中都针对这些特点进行设计。在中国专利CN2283420. 6中提到的一种布流器可以提高侧封板附近以及侧封板与铸辊接触角部的温度,从而防止侧封板上凝结冷钢,这种漏斗型中部为空腔,空腔侧面下部加工数个长孔,特别是在端部有直接向侧封板供熔融钢水的孔。中国专利CN97125495. 8中所述的内容的布流器同样是采用细长的空腔箱体式水口,通过空腔下部的数个长孔均勻的将钢水分配在铸辊辊面,形成液位后,钢水分配孔被埋没在液面以下。其特点与专利CN2283420. 6类似,通过位于布流器端面的靠近侧封板位置的两个斜向下的布流孔形成稳定的钢流对侧封板进行冲刷,提高铸带边缘的质量。美国专利US5178205和5238050中采用的同样是细长的空腔箱体式水口,所不同的是这两个专利所述的布流孔位于箱体的正下方,前者通过多层隔板累的装置使得钢水变得平缓,而后者则是通过曲折的输送水孔达到同样的目的,后者的加工难度很大。这种方法布流的均勻性暂且不论,由于布流孔洞深埋在熔池液位之下,所以很难保证熔池表面的钢水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薄带连铸布流器,可使布流器插入熔池的体积大大减小,布流对辊面的冲刷速度降低,保证一定的液面活跃程度,熔池钢液温度比较均勻, 从而得到均勻的凝固组织,并且布流器装置对铸带质量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可以得到质量良好的金属铸带。本技术适用于用双辊式薄带连铸机,浇注厚度1. 5-5mm的金属铸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薄带连铸布流器,其具有一狭长腔体结构,布流器底部沿长度方向形成一凸起;内腔底部均勻分布有若干钢水输送通道,每一个钢水输送通道的下部两侧对称开设通3向布流器两侧外的布流孔;布流器内腔两侧端下部钢水输送通道及相应通向布流器两侧端外的侧面布流孔。所述的布流孔为腰形长孔。所述的布流孔向上斜向设置,每一个钢水输送通道下部的两个对称分布的布流孔呈V字形设置,布流过程中可以在熔池液面上形成一定的微小波动。所述的布流孔向上斜向的角度为3 15度。靠近布流器端部的布流孔的通径是位于布流器中部布流孔通径的1. 2 3倍。所述的布流孔通道呈喇叭形,最外部的吐出口面积最大,可以保持布流钢水平稳分布。所述的布流器内腔底部的钢水输送通道的底部设计有缓冲凹槽,用于减缓下降的钢水流速。所述的布流器内腔底部的钢水输送通道内径呈上小下大,利于降低钢水流速,使得钢水在流经布流孔时比较平稳。所述的侧面布流孔向上斜向设置,斜向角度为3 15度。本技术使布流器对铸带质量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布流过程中,布流器的布流孔喷出的钢水不直接与铸辊表面的初生金属凝壳接触,同时在熔池表面形成一定量的表面波动,波动量的判断标准是一定高度的液位下,布流孔吐出的熔融钢水在液面上的最大浪高,此浪高量应在l_3mm范围内。布流器底部为尖形形状,浸泡在钢水中产生的浮力小于布流器本身重量的1/3。本技术的主要优点是1、布流器装置大大降低对铸辊辊面的初期钢水凝壳冲击,避免二次凝固造成铸带质量缺陷;2、布流器占熔池体积很小,布流器的耐火材料可以尽量避免表面凝结冷钢;3、通过多重缓冲,钢水在布流过程中比较平稳,熔池翻腾较小,熔池表面存在微小的液面波动可以避免形成表面结壳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机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侧视图。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图5为图2的A-A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布流器底部钢水输送通道另一结构形式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 图5,本技术的一种薄带连铸布流器1,其具有一狭长腔体结构,布流器底部沿长度方向形成一凸起11 ;内腔100底部均勻分布有若干钢水输送通道2、2’、2”, 每一个钢水输送通道2 (以钢水输送通道2为例,下同)的下部两侧对称开设通向布流器1 两侧外的布流孔3、3’ ;布流器内腔100两侧端下部钢水输送通道4、4’及相应通向布流器4两侧端外的侧面布流孔5、5’。所述的布流孔3、3’为腰形长孔。所述的布流孔向上斜向设置,每一个钢水输送通道下部的两个对称分布的布流孔呈V字形设置,斜向角度为3 15度。靠近布流器端部的布流孔的通径是位于布流器中部布流孔通径的1. 2 3倍。所述的布流孔通道呈喇叭形,最外部的吐出口面积最大;所述的布流器1内腔100 底部的钢水输送通道2的底部设计有缓冲凹槽21,钢水输送通道2内径呈上小下大,参见图 6。所述的侧面布流孔5、5’向上斜向设置,斜向角度为3 15度,参见图4。本技术使布流器对铸带质量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布流过程中,布流器的布流孔喷出的钢水不直接与铸辊表面的初生金属凝壳接触。权利要求1.一种薄带连铸布流器,其特征是,其具有一狭长腔体结构,布流器底部沿长度方向形成一凸起;内腔底部均勻分布有若干钢水输送通道,每一个钢水输送通道的下部两侧对称开设通向布流器两侧外的布流孔;布流器内腔两侧端下部钢水输送通道及相应通向布流器两侧端外的侧面布流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带连铸布流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布流孔为腰形长孔。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带连铸布流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布流孔向上斜向设置, 每一个钢水输送通道下部的两个对称分布的布流孔呈V字形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带连铸布流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布流孔向上斜向的角度为 3 15度。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带连铸布流器,其特征是,靠近布流器端部的布流孔的通径是位于布流器中部布流孔通径的1. 2 3倍。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带连铸布流器,其特征是,靠近布流器端部的布流孔的通径是位于布流器中部布流孔通径的1. 2 3倍。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薄带连铸布流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布流孔通道呈喇叭形,最外部的吐出口面积最大。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带连铸布流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布流器内腔底部的钢水输送通道的底部设计有缓冲凹槽。9.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薄带连铸布流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布流器内腔底部的钢水输送通道内径呈上小下大。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带连铸布流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侧面布流孔向上斜向设置,斜向角度为3 15度。专利摘要一种薄带连铸布流器,其具有一狭长腔体结构,布流器底部沿长度方向形成一凸起;内腔底部均匀分布有若干钢水输送通道,每一个钢水输送通道的下部两侧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俊飞顾龙发叶长宏方园任三兵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