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钒转炉一次烟气干法除尘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18016 阅读:3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钒转炉一次烟气干法除尘工艺。提钒转炉一次烟气干法除尘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提钒转炉炉口处产生的1450℃高温含尘的烟气经过汽化冷却烟道冷却至880~920℃后,进入蒸发冷却塔冷却;2)经过降温、粗除尘的烟气经过第一烟气管道进入到静电除尘器;3)再经过文氏管流量计及第二烟气管道进入到引风机内;4)再经过第三烟气管道进入到消声器;5)然后经过第四烟气管道及烟气成分分析仪;6)之后烟气进入到放散烟囱;7)在放散烟囱顶部,烟气经过点火燃烧,燃烧后的烟气被排放至大气中,排放时烟气含尘浓度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15mg/Nm3。该工艺可保证烟气中粉尘浓度≤15mg/Nm3,节水、节电,占地面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钒转炉一次烟气干法除尘工艺
技术介绍
提钒转炉的主要任务为一是把含钒铁水吹炼成高碳含量并满足下一步炼钢要求的半钢;二是最大限度的把铁水中的钒氧化使其进入钒渣。由提钒转炉的工艺可知,提钒转炉产生的烟气由于一氧化碳浓度较低而不具有回收价值,因此在保证烟气含尘量排放达标的前提下,需考虑利用烟气中的能量,并尽量做到节水节电。本专利技术的提钒转炉一次烟气干法除尘工艺正好满足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钒转炉一次烟气干法除尘工艺,该工艺能使排放烟气中粉尘含量彡15mg/Nm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钒转炉一次烟气干法除尘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提钒转炉(1)炉口处产生的1450°C高温含尘的烟气经过汽化冷却烟道2冷却至880 920°C后,进入蒸发冷却塔3冷却;2)在蒸发冷却塔3内,含尘的烟气与双流喷枪系统喷出的雾化水液滴发生接触式换热,含尘的烟气在蒸发冷却塔3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4秒(一般为4 6秒);在蒸发冷却塔3的下部通过重力及离心力作用对含尘的烟气进行粗除尘,在蒸发冷却塔3出口烟气的温度被降至248 252°C (最佳为250°C ),经过降温、粗除尘的烟气经过第一烟气管道4 进入到静电除尘器5;3)在静电除尘器5内,静电除尘器内的烟气流速范围为1.0 1.2m/s ;静电除尘器的出口的含尘浓度< 15mg/Nm3,经静电除尘器5精除尘后的烟气再经过文氏管流量计6 及第二烟气管道7进入到引风机8内;4)再经过第三烟气管道9进入到消声器10 ;5)在消声器10内对引风机8出口处的烟气进行降噪处理,要求消声器消音量 ^ 35dB(A),然后经过第四烟气管道11及烟气成分分析仪12 ;6)在烟气成分分析仪12内对烟气成分进行分析,当CO的体积含量> 9%、且O2的体积含量> 2%时禁止提钒转炉吹炼,且静电除尘器5停止供电;之后烟气进入到放散烟囱 13 ;7)在放散烟囱13顶部,烟气经过点火燃烧,燃烧后的烟气被排放至大气中,排放时烟气含尘浓度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15mg/Nm3 ;如果在提钒转炉的吹氧过程中引风机8 跳闸或烟气流量小于设定值(该设定值为75000Nm3/h)持续10秒钟以上,立即打开氮气引射装置,通过氮气引射装置注入氮气;8)在蒸发冷却塔3的下部出灰口,被除下来温度为248 252°C (最佳为250°C )的粗灰经过粗灰卸灰管14、第一气动插板阀15及起到锁气作用的第一气动双层翻板阀16 落到粗灰仓17内;粗灰仓17的下部安装有第一星形卸灰阀,当达到高料位时,第一星形卸灰阀启动开始卸灰;9)在静电除尘器5内被除下温度为248 252V (最佳为250°C )的细灰经过静电除尘器5下部内置的刮板输灰机,被送至静电除尘器外部;之后在正常情况下,细灰通过第一细灰卸灰管20、第二气动插板阀18及起到锁气作用的第二气动双层翻板阀19落至刮板输灰机23,然后经过第二细灰卸灰管24被输送至螺旋输灰机25,最后经由斗式提升机26 及第三细灰卸灰管27被输送至细灰仓28 ;在事故状态下,细灰通过事故气动插板阀21及事故卸灰管22落至事故灰仓中;步骤7)所述的设定值为75000Nm3/h。所述的在粗灰仓17的仓壁上安装有第一流化装置,并周期性开启,周期为开启 10秒,关闭600秒。所述的在粗灰仓17的顶部装有第一简易布袋除尘器及第一真空释放阀。所述的细灰仓28的仓壁上安装有第二流化装置,并周期性开启,周期为开启60 秒,关闭600秒。所述的细灰仓28下部安装有第二星形卸灰阀,当达到高料位时,第二星形卸灰阀启动开始卸灰;在细灰仓28的顶部装有第二简易布袋除尘器及第二真空释放阀。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提钒转炉一次烟气干法除尘工艺,可保证烟气中粉尘浓度< 15mg/Nm3 (远低于国家要求排放标准);同时可节省大量冷却水,不存在二次污染和污水处理;降低了系统运行能耗(节电);占地面积小,便于管理和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中1-提钒转炉,2-汽化冷却烟道,3-蒸发冷却塔,4-第一烟气管道,5-静电除尘器,6-文氏管流量计,7-第二烟气管道,8-引风机,9-第三烟气管道,10-消声器,11-第四烟气管道,12-烟气成分分析仪,13-放散烟@,14-粗灰卸灰管,15-第一气动插板阀, 16-第一气动双翻板阀,17-粗灰仓,18-第二气动插板阀,19-第二气动双翻板阀,20-第一细灰卸灰管,21-事故气动插板阀,22-事故卸灰管,23-刮板输灰机,24-第二细灰卸灰管, 25-螺旋输灰机,26-斗式提升机,27-第三细灰卸灰管,28-细灰仓。(注提钒转炉一次烟气干法除尘系统中不包括提钒转炉1、汽化冷却烟道2)。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提钒转炉一次烟气干法除尘工艺,它包括如下步骤1)提钒转炉1炉口处产生的1450°C高温含尘的烟气经过汽化冷却烟道2冷却至 880 920°C后,进入蒸发冷却塔3冷却;2)在蒸发冷却塔3内,含尘的烟气与双流喷枪系统喷出的雾化水液滴发生接触式换热(雾化液滴的成份为工业净循环水),为保证烟气与雾化液滴充分换热,含尘的烟气在蒸发冷却塔3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4秒(一般为4 6秒);在蒸发冷却塔3的下部通过重力及离心力作用对含尘的烟气进行粗除尘,在蒸发冷却塔3出口烟气的温度被降至248 252°C (最佳为250°C),经过降温、粗除尘的烟气经过第一烟气管道4进入到静电除尘器5 ;3)在静电除尘器5内,含尘的烟气被精除尘;为保证除尘效果,静电除尘器内的烟气流速范围为1. 0 1. 2m/s ;静电除尘器的出口的含尘浓度彡15mg/Nm3,经静电除尘器5精除尘后的烟气再经过文氏管流量计6及第二烟气管道7进入到引风机8内; 4)引风机8是干法除尘系统的动力来源,烟气在引风机8中被加压,引风机风量是由流量控制器及炉口微差压控制器综合控制,在引风机8中经过加压后烟气再经过第三烟气管道9进入到消声器10;5)在消声器10内对引风机8出口处的高速烟气进行降噪处理,要求消声器消音量 ^ 35dB(A),然后经过第四烟气管道11及烟气成分分析仪12 ;6)在烟气成分分析仪12内对烟气成分进行分析,并与提钒转炉的控制程序进行连锁,当CO的体积含量> 9%、且O2的体积含量> 2%时禁止提钒转炉吹炼,且静电除尘器 5停止供电,以防止烟气在静电除尘器5内发生爆炸;之后烟气进入到放散烟囱13 ;7)在放散烟囱13顶部(放散烟囱的顶部设有点火燃烧装置),烟气经过点火燃烧,燃烧后的烟气被排放至大气中,排放时烟气含尘浓度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15mg/ Nm3 ;如果在提钒转炉的吹氧过程中引风机8跳闸或烟气流量小于设定值(该设定值为 75000Nm3/h)持续10秒钟以上,立即打开氮气引射装置(氮气引射装置安装在放散烟囱上, 直接与放散烟囱相连通);氮气必须立即通过氮气引射装置注入,以排出整个除尘系统残存的烟气;8)在蒸发冷却塔3的下部出灰口,被除下来温度为248 252°C (最佳为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世昌胡世平王亮邵远敬路万林周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