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隙可调行星齿轮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17328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隙可调行星齿轮减速器,减速器中的内齿圈为固定不旋转,行星轮齿分别与太阳轮的外齿和内齿圈的内齿相啮合,其特征是:在一个传动级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行星轮组和第二行星轮组,在第一行星轮架组件与下锁块的接触面和第二行星轮架组件与上锁块的接触面上分别设有相互咬合的端面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同时消除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齿侧间隙、轴与行星轮内孔的间隙,由差齿调整获得减速器所要求的背隙。(*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传动中的行星齿轮传动,特别是背隙可调行星齿轮减速器
技术介绍
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中,通常采用数个行星轮同时传递载荷、使功率分流并合理地采用了内啮合,因而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如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传动比范围大,传动效率高、运转平稳、噪音小、可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等,因而广泛应用于多种机械上,作为减速、增速和变速传动装置。有一类行星传动,要求行星传动的输出转轴有逆时针和顺时针两种工作状态,同时要求两种工作状态转换的角度回差非常小,又称小背隙、零背隙传动。背隙定义为将输入端固定,输出端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输出端产生额定扭矩士2%扭矩时,减速机输出端有一个微小的角位移,此角位移就是回程间隙.单位是"分",就是一度的六十分之一。如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用减速器,主要应用于CNC数控机床,制袋机械,塑料机械,印刷机械等。一股渐开线行星传动减速器每一级减速的背隙不作要求,如果有背隙要求而且不小于0.5°,则不做任何处理,仅仅是减小齿轮啮合侧隙并验证其啮合侧隙即可;但如果是高精度要求的很小背隙的减速器(如10'或者是5'),则齿轮的加工精度和行星轮架的加工精度必须很高,否则无法保证在极小啮合间隙下的装配和运转的良好性。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1、高精度齿轮的磨齿加工,高精度行星轮架的加工中心加工,加工周期时间长,成本大幅上升。2、齿轮磨损造成的啮合侧隙和行星轮与销轴配合间隙的加大,根本无法解决背隙变大的问题,只有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背隙可调行星齿轮减速器,通过采用两组行星轮组和行星轮架组件,同时消除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齿侧间隙、轴与行星轮内孔的间隙,再通过差齿调整获得减速器所要求的背隙。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背隙可调行星齿轮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中的内齿圈为固定不旋转,行星轮齿分别与太阳轮的外齿和内齿圈的内齿相啮合,其结构特点是在一个传动级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行星轮组和第二行星轮组,在第一行星轮架组件与下锁块的接触面和第二行星轮架组件与上锁块的接触面上分别设有相互咬合的端面齿,所述下锁块与上锁块由锁块销钉锁定;向心球轴承装在轴承座孔内,用孔用弹性挡圈限定向心球轴承轴向位移;螺钉将轴承座紧固在所述内齿圈的内孔输出端;轴用弹性挡圈限定向心球轴承在第一行星轮架组件轴向上的位置;锁紧螺钉将第二行星轮架组件、下锁块、上锁块与所述第一行星轮架组件紧固在一起。本技术背隙可调行星齿轮减速器的结构特点也在于在所述接触面有相互咬合的端面齿的第一行星轮架组件和下锁块上设置的端面齿齿数均为N ;在所述接触面有相互咬合的端面齿的第二行星轮架组件和上锁块上设置的端面齿齿数均为N+1。所述减速器为二级减速或多级减速。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减速器可以使用常规精度等级(7级)的齿轮组装整机;这是因为每一级有两组齿轮,装配时通过调整两组齿轮组,保证一组齿轮组在顺势针方向消除啮合侧隙,另一组齿轮组在逆时针方向消除啮合侧隙,这样安装后的齿轮消除掉了全部的啮合侧隙,即背隙为“0” ;齿轮的啮合侧隙为“0”的减速器是不能运转的,再通过差齿调整获得所需要的背隙。2、本技术减速器在齿轮因磨损造成的啮合间隙加大而产生背隙的增加时,可以通过差齿调整啮合侧隙,重新得到很小的背隙,即可以恢复甚至于提高背隙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视总图;图2为本技术逆时针方向消除间隙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顺时针方向消除间隙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行星轮架组件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二行星轮架组件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第二行星轮架组件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中第一行星轮架组件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中第二行星轮架组件右视图;图9为本技术中上锁块、下锁块及锁块销钉组件主视图;图10为本技术中上锁块、下锁块及锁块销钉组件右视图;图11为本技术中上锁块、下锁块及锁块销钉组件左视图。图12为本技术二级减速背隙可调行星齿轮减速器示意图。图中标号1下锁块;2锁块销钉;3上锁块;4第二行星轮组;5太阳轮;6内齿圈;7第一行星轮组;8第二行星轮架组件;9锁紧螺钉;10第一行星轮架组件;11向心球轴承;12孔用弹性挡圈;13螺钉;14轴承座;15轴用弹性挡圈。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实施例是一种太阳光自动跟踪装置用减速器。具体实施中,本实施例中背隙可调行星齿轮减速器,内齿圈6固定不旋转,行星轮齿分别与太阳轮5的外齿和内齿圈6的内齿相啮合,在一个传动级内设有两组行星轮组,即第一行星轮组7和第二行星轮组4,在第一行星轮架组件10与下锁块1的接触面和第二行星轮架组件8与上锁块3的接触面上分别设有相互咬合的端面齿,下锁块1与上锁块3由锁块销钉2锁定;向心球轴承11装在轴承座14孔内,用孔用弹性挡圈12限定轴向位移;螺钉13将轴承座14紧固在内齿圈6内孔输出端;轴用弹性挡圈15限定向心球轴承11在第一行星轮架组件10轴向上的位置;锁紧螺钉9将第二行星轮架组件8、下锁块1、上锁块3与第一行星轮架组件10紧固在一起。本实施例中背隙可调行星齿轮减速器,在第一行星轮架组件10与下锁块1接触面有相互咬合的端面齿,齿数相同设为N,取N = 80 ;则第二行星轮架组件8与上锁块3接触面有相互咬合的端面齿,齿数相同为N+l,80+l = 81 ;各零件的设计参数如下第一行星轮组7和第二行星轮组4各由三只齿轮组成;齿轮的参数相同,均为模数m = 0.9 ;齿数 ζ = 15 ;压力角 a = 25° ;变位系数χ = 0. 3106 ;公法线长w3 = 7 (-0. 04/-0. 08);太阳轮5齿轮参数模数m = 0.9 ;齿数 ζ = 8 ;压力角 a = 25° ;变位系数χ = 0. 3 ;公法线长w2 = 4. 27 (_0· 04/-0. 08);内齿圈6 ( —只)齿轮参数模数m = 0.9 ;齿数 ζ = 40 ;压力角 a = 25° ;变位系数χ = -0. 0934 ;公法线长w6 = 15 (0. 09/0. 04);行星轮内孔和销轴之间的间隙为0. 04mm (单边);中心距 10. 85mm ;背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齿轮之间的啮合侧隙,太阳轮和行星轮之间的啮合侧隙以及行星轮和内齿圈之间的侧隙,经过实际计算,这两部分侧隙造成背隙为0. 5385° ;第二部分行星轮内孔和销轴间隙造成的背隙经过计算为180° *0· 04*2/(10. 85* π )= 0.2112*2 = 0.4224° ;总计背隙=0.4224°+0.5385° =0.9610° ;本实施例背隙调整是这样完成的动力从太阳轮5输入太阳轮5和内齿圈6同时与第一行星轮组7相啮合,且消除掉顺时针方向的齿侧间隙所产生的背隙0.41925° ;同时消除掉轴与行星轮内孔的间隙所产生的背隙0.2112°,如图3所示。动力从太阳轮5输入太阳轮5和内齿圈6同时与第二行星轮组4相啮合,且消除掉逆时针方向的齿侧间隙所产生的背隙0.41925° ;同时消除掉轴与行星轮内孔的间隙所产生的背隙0.2112°,如图2所示。保持间隙消除状态下将下锁块1和上锁块3用三只锁块销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纪徐伟孙本松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波林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