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流式超重力场旋转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1569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折流式超重力场旋转床装置,包含有旋转盘(1)、同心旋转折流圈(2)、旋转轴(3)、介质a出口管(4)、介质b进口管(5)、静止盘(6)、同心静止折流圈(7)、介质a进口管(8)、介质b出口管(9)、中间进口管(10)、外壳(11)或包含有旋转盘(1)、同心旋转折流圈(2)、旋转轴(3)、介质a出口管(4)、介质b进口管(5)、静止盘(6)、同心静止折流圈(7)、介质a进口管(8)、介质b出口管(9)、外壳(11),其特征是当该装置由旋转盘(1)、同心旋转折流圈(2)、旋转轴(3)、介质a出口管(4)、介质b进口管(5)、静止盘(6)、同心静止折流圈(7)、介质a进口管(8)、介质b出口管(9)、中间进口管(10)、外壳(11)组成时,外壳(11)上设置介质a出口管(4)和介质b进口管(5),同心旋转折流圈(2)固定连接在旋转盘(1)上,旋转盘(1)中心与旋转轴(3)固定连接,旋转轴(3)一端穿过外壳(11)与外壳(11)密封,同心静止折流圈(7)固定连接在静止盘(6)上,静止盘(6)与介质b出口管(9)及中间进口管(10)固定连接,介质a进口管(8)设置在介质b出口管(9)内,介质a进口管(8)的一端穿出介质b出口管(9)并与介质b出口管(9)密封,介质b出口管(9)、中间进口管(10)的一端分别穿过外壳(11)并与外壳(11)密封,当该装置由旋转盘(1)、同心旋转折流圈(2)、旋转轴(3)、介质a出口管(4)、介质b进口管(5)、静止盘(6)、同心静止折流圈(7)、介质a进口管(8)、介质b出口管(9)、外壳(11)组成时,外壳(11)上设置介质a出口管(4)和介质b进口管(5),同心旋转折流圈(2)固定连接在旋转盘(1)上,旋转盘(1)中心与旋转轴(3)固定连接,旋转轴(3)一端穿过外壳(11)与外壳(11)密封,同心静止折流圈(7)固定连接在静止盘(6)上,静止盘(6)与介质b出口管(9)固定连接,介质a进口管(8)设置在介质b出口管(9)内,介质a进口管(8)的一端穿出介质b出口管(9)并与介质b出口管(9)密封,介质b出口管(9)穿过外壳(11)并与外壳(11)密封。(*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液接触设备,尤其是折流式超重力场旋转床装置,可广泛地用于化工、石油化工、制药、冶金、轻工等行业的吸收、精馏、传热、化学反应及纳米材料制备等场合。超重力场旋转床的特点是体积小,被誉为化工设备中的“晶体管”。在本技术作出之前,现有技术的超重力场旋转床均为整个转子一起转动,气液在远大于重力的离心力下,在转子内逆流接触。现有的旋转床转子内部的结构有很多种,但主要是金属丝网等多孔介质填料和板式填料。由于气液相在填料内的接触时间过短,不利于气液相间接触传质。液体难以均匀分布造成气液短路或液体形成沟流,使传热传质效率下降。而旋转床外壳必须要有两处动密封,因此加工、安装、维修均较为困难。由于转子随轴转动,故现有的旋转床无法实现单个旋转床的连续精馏操作中的中间加料问题,要进行连续精馏操作至少要有两个旋转床。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旋转填料床的气液接触时间过短、液体分布不均、两处动密封、加工制作复杂、单个旋转床极难实现中间进料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增加径向有效传质距离、延长气液接触时间、液体分布均匀、传质效率高、能进行单个旋转床的中间加料、制造及安装维修方便的折流式超重力场旋转床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建炳王良华徐之超鲍铁虎李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