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轴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06357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软轴支架,包括固定架,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在所述固定架底部设有固定臂,在所述固定架、固定臂、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分别设有安装孔,在所述固定架上还设有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一安装座之间设有连接肋,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设有至少一条加强筋,并且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设有连接臂。采用这种软轴支架,使整个软轴支架刚度提高、重量减轻,设计更加合理,并且由于该结构设计的优化,使软轴支架的拔模方向减少,铸造工艺简化。(*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卡车变速操纵机构,且特别是关于一种选换档软轴固定安装机构。
技术介绍
卡车变速操纵机构中的选换档软轴支架通常安装在变速箱的外壳上。对软轴支架的设计要求包括占用空间小、布置合理,选换档软轴固定可靠,软轴的走向软顺合理,以降低因软轴弯折而产生的摩擦力,进而减小操纵手柄上的换档力,提高操纵轻便性。图1是现有的一种软轴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现有的软轴支架包括底架90,支架体92,第一安装座94以及第二安装座96。在底架90上设有第一固定孔902和第二固定孔904,第一固定孔902和第二固定孔904的轴线大致平行。在底架90底部还设有向底架90下方垂直延伸的底臂906,在底臂 906上开设有第三固定孔908。该第三固定孔908的轴线分别与第一固定孔902和第二固定孔904的轴线异面垂直。底架90可通过分别穿设在第一固定孔902、第二固定孔904和第三固定孔908内的螺栓固定在变速箱的外壳上。支架体92包括两个大致呈三角形,分别与底架90垂直,并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部922和第二支撑部924。支架体92还包括大致呈矩形,与底架90垂直,并且设置在第一支撑部922和第二支撑部拟4之间的连接壁926。为了减轻软轴支架的重量,上述底架90,支架体92的第一支撑部922、第二支撑部 924以及连接壁拟6均制成框体状。第一安装座94大致呈矩形,设置在支架体92顶部,其上设有两个安装孔942,可安装选档软轴。第二安装座96设置在支架体92侧部,包括支撑壁962和安装部964,支撑壁962 从支架体92的第一支撑部922侧面垂直延伸出来,另一端与安装部964相接,安装部964 大致与支撑壁962垂直,其上设有两个安装孔966,可安装选档软轴。上述软轴支架多采用焊接或者铸造工艺制成。在采用焊接工艺时,由于焊接接缝处容易断裂,难于保证软轴支架的强度。在采用铸造工艺时,则由于上述软轴支架自身的结构较为复杂,拔模方向多,造成铸造工艺复杂。就该软轴支架本身的机构来讲,其占据空间较大,影响装配,并且该软轴支架的强度和刚度偏弱,安全系数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承受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并且易于铸造的软轴支架。本技术的软轴支架,包括固定架,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在所述固定架底部设有固定臂,在所述固定架、固定臂、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分别设有安装孔,在所述固定架上还设有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一安装座之间设有连接肋,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设有至少一条加强筋,并且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设有连接臂。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支撑板底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固定架、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支撑板、 连接肋、加强筋以及连接臂是一体成型。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连接肋设置在所述支撑板顶端和所述第一安装座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连接肋呈S形。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侧部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加强筋的数量为两条,一条水平设置,一条倾斜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两条加强筋与所述支撑板侧部形成三角形。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前述的固定架和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倾斜的加强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实施例的软轴支架,使整个软轴支架刚度提高、重量减轻,设计更加合理,并且由于该结构设计的优化,使软轴支架的拔模方向减少,铸造工艺简化。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软轴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软轴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软轴支架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照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软轴支架1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架10、支撑板12、第一加强筋14、第二加强筋15、连接肋16、连接臂17、第一安装座18和第二安装座 19。C固定架10是大致呈三角形的框体,在其两角处分别设有两个贯通的安装孔102, 这两个安装孔102的轴线大致平行。固定架10自其一条边处向下垂直延伸有固定臂104。 固定臂104优选大致为三角形,即其与固定架10相接的一端较宽,而远离固定架10的一端较窄。在固定臂104远离固定架10的一端设有安装孔106,安装孔106的轴线分别与两个安装孔102的轴线异面垂直。第一安装座18大致呈矩形,其上设有两个贯通的安装孔182。第一安装座18所在的平面与固定架10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二安装座19上同样设有两个贯通的安装孔192。第二安装座19所在的平面与固定架10所在的平面垂直。在固定架10设有固定臂104的这条边,与固定臂104反向垂直延伸有支撑板12。 支撑板12大致呈直角梯形形状,其左腰大致垂直于其上底边和下底边。固定架10的下底边即底端与固定架10相接。在支撑板12的上底边即其顶端和第一安装座18之间设置有连接肋16,连接肋16 大致呈S形,因而具有较强的抗弯强度。在支撑板12的左腰即其侧部和第二安装座19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4和第二加强筋15。第一加强筋14大致呈水平设置,为第二安装座19提供横向刚度支持。第二加强筋15为倾斜设置,为第二安装座19提供纵向刚度支持。并且第一加强筋14和第二加强筋15在与第二安装座19相接的一端,彼此相接,与支撑板12的左腰形成稳定的三角形形状。在第一安装座18和第二安装座19之间还设有连接臂17。为了加强软轴支架1的强度,还可在固定架10和支撑板12之间设置倾斜的加强肋 122。为了减轻整个软轴支架1的重量,在不降低元件强度的前提下,固定架10、支撑板 12和连接壁14均可制成框体状,即其内开设贯通的开孔。本技术实施例的软轴支架1的固定架10可通过分别穿设在安装孔102、106 内的螺栓固定在变速箱的外壳上。第一安装座18可安装选档软轴和选档软轴其中之一。第二安装座19可安装选档软轴和选档软轴中的另一方。本技术实施例的软轴支架可以应用于各种业界已知的卡车变速操纵机构中。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的软轴支架通过对连接于固定架10、第一安装座18 和第二安装座19的结构的重新设计,使整个软轴支架刚度提高、重量减轻,设计更加合理, 并且由于该结构设计的优化,使软轴支架的拔模方向减少,铸造工艺简化。在本技术软轴支架的其它实施例中,在固定架10和支撑板12之间也可以不设置加强肋122。设置在支撑板12的侧部和第二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轴支架,包括固定架,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在所述固定架底部设有固定臂,在所述固定架、固定臂、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分别设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架上还设有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一安装座之间设有连接肋,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设有至少一条加强筋,并且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设有连接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陈泽著程小建苏新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福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