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器具的座席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85884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育儿器具的座席构造,从婴儿一直到学童都可使用,而且在依照婴幼儿的年龄而异的任何使用形态,都可实现从婴幼儿的安全性及舒适性的观点来看最优选的座席的配置。此座席构造具备有:座席底座部(14)、以及通过第一连结轴(15)及第二连结轴(16)而可后倾地连结至座席底座部(14)的靠背部(13)。其中,第一连结轴(15)安装于座席底座部(14)或靠背部(13)的任一方,用来承接第一连结轴(15)的第一导槽(17)则形成于另一方。第二连结轴(16)安装于座席底座部(14)或靠背部(13)的任一方,用来承接第二连结轴(16)的第二导槽(18)则形成于另一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育儿器具的座席构造,尤其涉及一种可后倾(reclining)的育儿器具的座席构造。
技术介绍
用来供婴幼儿躺着睡觉或坐着的育儿器具的典型例子,有汽车用的儿童座椅 (child seat)。至今已开发出来的儿童座椅,有具备后倾机构的儿童座椅、具备可做向前使用及向后使用切换的机构的儿童座椅等各种形态的制品。现有技术的儿童座椅,有例如日本特开平10-250426号公报(专利文献1)及日本特开2002-30196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所揭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儿童座椅具备有座席器件,由座部及可后倾地连结至座部的靠背部所构成;支持器件,具有在垂直方向立起的左右扶手(armrest)部,且从下方支持所述座席器件;以及座席底座部,将所述支持器件予以支持成能够以在铅直方向延伸的座席转动轴为中心而转动。靠背部及左右扶手部通过连结轴(Pin bolt)而连结成可转动。 座部及左右扶手部通过设置于座部的凸部及以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左右扶手部的导槽而连结成可相互滑动。当使靠背部以所述连结轴为中心而转动时,座部会相对于扶手部向前方相对移动,所以成为可使靠背部后倾到床状态的位置的构成。此外,使所述支持器件在座席底座部上以座席转动轴为中心而转动,如此可让座席器件的朝向变更为向着前方、后方、侧方。根据此构成,就可提供从还不会坐的新生儿及幼儿的时期一直到大到某一程度的幼儿及学童的时期都可使用的儿童座椅。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儿童座椅具备有基架;后倾底座,以只可在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连结至基架上;及座席本体,相对于后倾底座而连结成可绕着与该后倾底座的上表面垂直的轴线转动。其中,在基架的上表面形成有以高度朝向前方而变低的方式设置成弯曲状的沟状轨道。在后倾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与该沟状轨道卡合的凸状轨道。当使后倾底座相对于基架而向前方滑动时,座席本体会依照所述沟状轨道的形状而一体地后倾的构成。此外,使所述座席本体在后倾底座上转动,如此可让座席本体的朝向变更为向着前方、后方。根据此构成,可使座席本体确实地支持于基架上,所以可在撞击发生时等防止座席本体的预想外的移动。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0-25042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2-30196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儿童座椅的座席构造中,从提高对应于前方撞击事故的安全性的观点来看,在向前及向后这两种使用形态,将坐在上面的婴幼儿的头部配置在距汽车的车体前方侧较远的位置,即较靠近汽车后座的靠背部的位置这个动作,对于婴幼儿的保护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形成为在向前及向后这两种使用形态,都可将儿童座椅的靠背部配置在更靠近车体后方侧的构成。专利文献1记载的儿童座椅通过固定在支持器件上的连结轴来将靠背部、 与支持靠背部的支持器件予以连结起来,且使靠背部以该连结轴为中心而转动,借此而可进行靠背部的后倾调整。因此,要使儿童座椅为向后使用形态时,为了使靠背部的后倾角度为适于向后使用形态的角度,而使靠背部朝向背面侧,即朝向车体前方侧而倾倒,婴幼儿的头部就必然会往车体前方侧移动。如此的构成,如上所述,就婴幼儿的安全上的观点而言并不优选。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儿童座椅中,如上所述,用来连结靠背部及支持器件的连结轴为固定的。因而,在靠背部安装在支持器件的状态下,作为靠背部的后倾动作的转动中心的所述连结轴、与所述座席转动轴之间的距离为固定的。因此,在向前或向后的任一使用状态中,以将靠背部配置在更靠近车体后方侧的方式来决定靠背部的安装位置时,则在另一使用形态(从该安装位置使靠背部以座席转动轴为中心而转动180°后的状态)中,靠背部必然会变得更靠近车体前方侧。因此,具备有靠背部以一个固定的轴为中心而后倾的构成的现有技术的儿童座椅,并不可能做到在向前使用及向后使用这两种形态都有安全性上及舒适性上皆最优选的后倾角度。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儿童座椅的情况,因为后倾底座与座席本体整体一起依照设置于基架的沟状轨道的形状而后倾的构成,所以即使在向后使用的状态往后倾,坐在上面的婴幼儿的头部也不会往车体前方侧移动。不过,因为座席本体为一体形成,所以无法使儿童座椅成为床状态。因此,专利文献2记载的儿童座椅,并不可能做到从还不会坐的新生儿及幼儿的时期一直到大到某一程度的幼儿及学童的时期都可使用。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儿童座椅,其构造上并不能使靠背部相对于座部而转动。因此,并不可能做到依照向前或向后的不同的使用形态而做出从安全性及舒适性的观点来看最优选的靠背部与座部之间的角度及配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鉴于所述课题,而提供一种从新生儿及婴儿的时期一直到幼儿及学童的时期都可使用,而且在依照婴幼儿的年龄而异的任何使用形态,都可实现从婴幼儿的安全性及舒适性的观点来看最优选的座席的配置的育儿器具的座席构造。(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育儿器具的座席构造,具备有座席底座部;以及靠背部,通过第一连结轴及第二连结轴而可后倾地连结至座席底座部。其中,第一连结轴安装于座席底座部或靠背部的任一方,用来承接第一连结轴并导引第一连结轴的移动的第一导槽则形成于座席底座部或靠背部的另一方。第二连结轴安装于座席底座部或靠背部的任一方,用来承接第二连结轴并导引第二连结轴的移动的第二导槽则形成于座席底座部或靠背部的另一方。根据此构成,可使靠背部通过第一及第二连结轴、与第一及第二导槽而卡接到座席底座部,而且依照第一及第二导槽的延伸方向使靠背部相对于座席底座部而相对移动。 因此,适宜地设计第一及第二导槽的配置,如此可任意地做出靠背部的位置及后倾的角度, 所以可依照向前或向后等使用形态而实现安全性及舒适性皆很好的靠背部的配置。较优选为当靠背部从第一后倾位置倾倒到第二后倾位置时,第一连结轴以从第一导槽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的方式被导引,且第二连结轴以从第二导槽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的方式被导引。根据此构成,在靠背部位于第一后倾位置或第二后倾位置的位置的情况,第一连结轴会卡合于第一导槽的端部,且第二连结轴会卡合于第二导槽的端部。因此,可在靠背部位于第一后倾位置或第二后倾位置的位置的情况,使连结轴与导槽壁面的接触面积更大, 所以可使靠背部与座席底座部的卡合强度提高。因而,可提高撞击事故时的儿童座椅的冲击耐久性。较优选为第一导槽设置成以向上方侧弓起的方式以弯曲状延伸,第二导槽设置成以向后方侧弓起的方式以弯曲状延伸。根据此构成,第一及第二连结轴会沿着第一及第二导槽而弯曲状地平滑移动。因此,可使靠背部更平滑地从第一后倾位置倾倒到第二后倾位置。较优选为第一连结轴安装于靠背部,第一导槽形成于座席底座部,第二连结轴安装于座席底座部,第二导槽形成于靠背部。更优选为第一导槽以向上方侧弓起的弯曲状,从该第一导槽后端延伸到位于该后端的前方下方侧的前端,第二导槽以向后方侧弓起的弯曲状,从上端延伸到下端。而且, 当靠背部从第一后倾位置倾倒到第二后倾位置时,第一连结轴以从第一导槽的后端移动到前端的方式被导引,且第二连结轴以从第二导槽的下端移动到前端的方式被导引。根据此构成,使靠背部从第一后倾位置倾倒到第二后倾位置时,第一连结轴沿着第一导槽向前方下方侧移动。即,靠背部会与第一连结轴一起移动到前方下方侧。与此同时,通过安装于座席底座部的第二连结轴及第二导槽,容许靠背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育儿器具的座席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座席底座部;以及靠背部,通过第一连结轴及第二连结轴而可后倾地连结至所述座席底座部;所述第一连结轴安装于所述座席底座部或所述靠背部的任一方,用来承接所述第一连结轴并导引所述第一连结轴的移动的第一导槽则形成于所述座席底座部或所述靠背部的另一方;所述第二连结轴安装于所述座席底座部或所述靠背部的任一方,用来承接所述第二连结轴并导引所述第二连结轴的移动的第二导槽则形成于所述座席底座部或所述靠背部的另一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野治生
申请(专利权)人:爱普力卡幼儿产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