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34593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09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婴儿车,于带着婴儿车进行购物等情况时,能大幅提升使用者的便利性。婴儿车(11)具备安装有座位部(12)的座位支架(13)、由座位支架(13)往前方下方延伸,且于下端安装有前轮(171)的前脚支架(141)、由座位支架(13)往后方下方延伸,且于下端安装有后轮(181)的后脚支架(151)、及设置在座位部(12)下方空间的行李收容部(31)。行李收容部(31)具有底壁(32)与由底壁(32)的周缘朝上方立起的周壁,且周壁中构成后端侧一部分的后壁部(33)在立起位置与以由底壁(32)的后端朝后方侧大致水平地突出的方式倾倒的开放位置间,能移位其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于婴幼儿的移动时的婴儿车,特别是涉及设置有用以收容行李的行李收容部的婴儿车。
技术介绍
在使用于婴幼儿的移动时的婴儿车中,为了提升使用者的便利性,以往有一种能同时搬运婴幼儿与行李的婴儿车已为人所知。一般而言,此种婴儿车于婴幼儿就座的座位部下方空间中,具备有能将行李收容于内部的篮状的行李收容部。通过此行李收容部,而能同时搬运婴幼儿与行李。然而在购物时,除了已购入的商品或手提袋等所有物以外,往往有像在店内使用的购物篮等必须携带的行李变多的情况。此种情况,因使用者必须一面以手携带例如无法完全放入行李收容部的购物篮之类的行李,一面推动婴儿车,而非常不方便。因为此种原因,以为了让使用者购物时的便利性更加提升的婴儿车而言,习知有例如日本特开2005-112214号公报(专利文献I)、或日本特开2005-225474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婴儿车。[先前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5-11221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254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婴儿车,具备有可装卸地安装于位于上方的把手支架(Handleframe)、与位于下方的后脚支架的货品钩挂用的「固定具」。根据此构成,因能将购物篮等行李钩挂于此固定具而搬运,因此能提升使用者购物时的便利性。此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婴儿车具备连结于后脚支架,并能与婴儿车一起移动的「台车」,而成为能通过此台车而搬运购物篮等行李的构成。然而,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婴儿车,在将行李吊挂于安装在把手支架的固定具时,会产生因行李重量而朝后方侧翻倒之虞。而且,因应使用状况,也会有必须进行将固定具装卸于后脚支架或把手的作业的情况、或产生有搬运/保管所取下的固定具的必要性的情况,因此在便利性方面有缺点。此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婴儿车于每次使用时,必须将「台车」这种非常大的构件连结于婴儿车。此种构成是有使用者必须经常性地搬运台车、或使用者每次使用时必须进行装卸作业,因此在实际使用上,在便利性方面有很大的缺点。因此,本专利技术有鉴于所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在带着婴儿车进行购物等事项时,能大幅提升使用者的便利性。(解决问题的手段)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婴儿车具备安装有婴幼儿就座的座位部的座位支架、由座位支架往前方下方延伸,且于下端安装有前轮的左右一对前脚支架、由座位支架往后方下方延伸,且于下端安装有后轮的左右一对后脚支架、及设置在座位部下方空间,且可将行李收容于其内部的篮状的行李收容部。行李收容部具有由下方支撑所收容的行李的底壁、与由底壁的周缘朝上方立起的周壁。在此,周壁中构成后端侧一部分的后壁部在立起位置、与以由底壁的后端朝后方侧大致水平地突出的方式倾倒的开放位置间,能移位其配置。根据此构成,能将属于行李收容部一部分的后壁部作为用以载置购物时在店内使用的购物篮等行李的台座来利用。借此,使用者因不需一面以一方的手推动婴儿车,一面以另一方的手拿购物篮,因此能带着婴儿车而舒适地进行购物。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因利用所述后壁部以作为载置行李用的台座,因此使用者不需另行搬运用以形成台座的构件。进一步,于使用后壁部作为台座时,因仅将所述后壁部的配置移动至开放位置即可,因此使用者能以简单的操作形成载置行李用的台座。也就是说,根据本专利技术,能使带着婴儿车购物时的 便利性大幅地提升。较佳为进一步具备第一卡止构件,当后壁部配置于开放位置时,用以将该后壁部保持于开放位置。根据此构成,因能将后壁部稳定地保持于开放位置,因此于使用后壁部作为载置行李用的台座时,能稳定地支撑行李。此外,通过卡止于开放位置的后壁部,当将重量比较重的行李载置于后壁部上时,或使幼儿乘坐于后壁部上时,亦能防止婴儿车朝后方侧翻倒。较佳为后壁部进一步包含车轮,当将后壁部配置于开放位置时与地面抵接。根据此构成,通过与地面抵接的所述车轮,当将后壁部作为载置行李用的台座使用时能更稳定地保持后壁部的位置。借此,即使在将重的行李放入购物篮的情况,或小孩乘坐在后壁部上游玩的情况,都能进一步稳定地保持所述行李或小孩,并且能确实地防止婴儿车因行李等的重量而往后方翻倒。较佳为后壁部的下端部可转动地连结于后脚支架,并通过转动而可在立起位置与开放位置间移动。根据此构成,能更容易地进行开放后壁部作为载置行李用的台座的作业、及使后壁部立起,以形成通常的行李收容部的作业。借此,能进一步提升作为婴儿车的便利性。较佳为进一步具备第二卡止构件,用以保持后壁部配置于立起位置的状态。根据此构成,因能稳定地维持后壁部的立起状态,因此能将行李收容部的形状坚固地保持形状。较佳为以具有高刚性的材料构成后壁部。根据此构成,当将后壁部作为载置行李用的台座使用时,能进一步提高支撑行李的稳定性。较佳为进一步具备第三卡止构件,当将后壁部配置于开放位置,且于其上载置购物篮时,用以限制该购物篮朝前后左右方向移动。进一步较佳为第三卡止构件包含安装于后脚支架,且由该后脚支架朝向后方延伸的卡止部本体部、及由卡止部本体部的后端朝向下方延伸的爪部。根据此构成,通过非常简单的构造的构件,即能将购物篮等行李稳定地载置于后壁部上。(专利技术的功效)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利用属于行李收容部一部分的后壁部以作为用以载置购物时在店内使用的购物篮等行李的台座。借此,因使用者不需一面以一方的手推动婴儿车,一面以另一方的手拿购物篮,因此能带着婴儿车而舒适地进行购物。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因利用所述后壁部以作为载置行李用的台座,因此使用者不需另行搬运用以形成台座的构件。进一步,于使用后壁部作为台座的情况,因仅将所述后壁部的配置移动至开放位置即可,因此使用者能以简单的操作形成载置行李用的台座。也就是说,根据本专利技术,能使带着婴儿车购物时的便利性大幅地提升。附图说明图I为显示有关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婴儿车的左侧视图;图2为显示图I所示的婴儿车的后视图;/图3为显示由右后方侧观察图I所示的婴儿车的斜视图;图4为显示于图I所示的婴儿车中,使构成行李收容部的后壁部配置于开放位置的状态的左侧视图;图5为于图4所示状态的婴儿车中,将使购物篮载置于配置于开放位置的后壁部上的状态予以扩大显示的扩大图;图6为于图4所示状态的婴儿车中,将使购物篮载置于配置于开放位置的后壁部上的状态由左前方侧观察的整体斜视图;图7为显示将图4所示的婴儿车的把手转动180°至后方侧的状态的左侧视图;以及图8为显示将图4所示的婴儿车的前轮由路面抬高至上方达高度h的状态的左侧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1婴儿车12座位部13座位支架19座部支架20背部支架21头部支架22连结支架26把手支架27第3卡止构件31行李收容部32底壁33后壁部34左壁部35右壁部36前壁部38辅助轮39、231、232、241、242 连结构件40购物篮141、142前脚支架151、152后脚支架161、162手推支架171、172前轮181、182后轮 191后侧支架部192右侧支架部193前侧支架部194左侧支架部251、252把手部271卡止部本体部272爪部331后壁支架332后壁板件371、372连结轴。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图式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首先,参照图I至图3,就有关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婴儿车11的构成进行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03 JP 2011-0462951.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具备 座位支架,安装有婴幼儿就座的座位部; 左右一对前脚支架,由所述座位支架往前方下方延伸,且于下端安装有前轮; 左右一对后脚支架,由所述座位支架往后方下方延伸,且于下端安装有后轮 '及 篮状的行李收容部,设置在所述座位部的下方空间,且能将行李收容在其内部, 而所述行李收容部具有由下方支撑所收容的行李的底壁;及由所述底壁的周缘朝上方立起的周壁,且 所述周壁中构成后端侧一部分的后壁部在立起位置与以由所述底壁的后端朝后方侧大致水平地突出的方式倾倒的开放位置间,能移位该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第一卡止构件,当所述后壁部配置在所述开放位置时,用以将该后壁部保持在所述开放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西伊知朗
申请(专利权)人:爱普力卡幼儿产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