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体调整机构及婴儿承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34594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09 12:39
一种带体调整机构及婴儿承载装置,所述带体调整机构,其包括一壳体、一操作件及一弹簧。该壳体具有二第一开孔及二第二开孔,该操作件滑动地组接于该壳体。其中该操作件具有二导引槽,该弹簧抵接于该壳体与该操作件之间。其中由该二第一开孔可分别将二带体端穿入该壳体,该二带体端在该壳体中可通过该复数导引槽,并由该二第二开孔再伸出于该壳体,而该操作件可于相对于该壳体的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位移,以锁紧或放松该二带体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具有该带体调整机构的婴儿承载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体调整机构及婴儿承载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ー种应用于背靠角度调整的带体调整机构,特别是关于ー种使用于婴儿承载装置的背靠角度调整的带体调整机构。背景技木现有婴儿车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其包含有一定位基座以及ー筒状的卡合件。定位基座设有ニ个平行的侧壁,该ニ侧壁之间形成有ー间隙,而背靠管的末端穿设于其中并藉由铆钉枢接于定位基座的侧壁上。此外,每ー侧壁的顶端部形成有复数排放于不同径向角度的定位凹槽。至于卡合件,其侧表面则凸设有突起。卡合件以滑动式套接于背靠管的左、右侧末端,使卡合件可沿背靠管的长轴方向做位移。背靠管的末端与卡合件之间设有一弹簧件。弹簧件的一端与背靠管的末端相接,而弹簧件的另一端则与卡合件相接。藉由弹簧件的弾力作用,可促使卡合件的突起与定位基座的任一定位凹槽卡合,以锁定背靠的倾斜角度。现有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虽能多段地调整背靠的角度,然而一般使用时不需多段角度的调整功能,而且组接该背靠角度调整机构很复杂而容易导致卡合件偏移而无法与定位凹槽紧密地卡合。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为ー种能改善上述缺失,提供结构简易、组装简单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目的在于提供ー婴儿承载装置及一带体调整机构,其中该带体调整机构可用在该婴儿承载装置的背靠调整机构中,以便调整背靠的倾斜角度。依据本专利技术ー实施例,提供ー种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ー壳体,具有ニ第一开孔及ニ第二开孔;一操作件,该操作件滑动地组接于该壳体,其中,该操作件具有ニ导引槽;及ー弹簧,抵接于该壳体与该操作件之间;其中,由该ニ第一开孔可分别将ニ带体端穿入该壳体,该ニ带体端在该壳体中可通过该复数导引槽,并由该ニ第二开孔再伸出于该壳体,而该操作件可于相对于该壳体的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位移,以锁紧或放松该ニ带体端。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一第一侧壁、及分别邻接第一侧壁二相对侧的ニ第二侧壁,其中,该ニ第一开孔皆形成在该第一侧壁,该ニ第二开孔分别形成在该ニ第二侧壁。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ニ第二开孔分别对称地形成在该ニ第二侧 壁。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ニ导引槽分别包含有一第一端部、及与第一端部导通并相对于第一端部转折的第二端部,其中该ニ导引槽的该第一端部分别与该ニ第ー开孔对齐。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操作件具有相邻接的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分别位于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上。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干当该操作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ニ导引槽的该第二端部开ロ分别与该ニ第二开孔错位。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干当该操作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ニ导引槽的该第二端部开ロ分别与该ニ第二开孔对齐。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干该操作件包含有一本体部及一握把部,该握把部连接于该本体部且伸出于该壳体,该本体部设有该ニ导引槽。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各该导引槽对应各该第一开孔及该第二开孔形成ー转折角。 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转折角小于90度。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操作件往该第二位置位移时是沿离开该第一侧壁的方向位移。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簧的弾力可促使该操作件往该第一位置偏移。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干该壳体包括ー上盖、一下盖及ー紧固件,该紧固件用以结合该上盖及该下盖,该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该紧固件及该操作件。另外本专利技术亦提供ー种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架;一座椅,该座椅组接于该支撑架;ー背靠,其与该座椅枢接;及一背靠调整机构,包括ニ支撑带,分别在该背靠的左右侧与该支撑架相固定,并与该背靠滑动地连接,以支撑该背靠;及前述的该带体调整机构,该带体调整机构与该ニ支撑带相接。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当该带体调整机构锁紧该ニ支撑带时,该ニ支撑带可支撑该背靠;当该带体调整机构放松该ニ支撑带时,可调整该ニ支撑带伸出于该带体调整机构的长度,从而调整该背靠相对于该座椅的角度。附图说明图I为绘示本专利技术ー实施例所提供的带体调整机构的立体图。图2为绘示带体调整机构的分解图。图3为绘示带体调整机构的内侧示意图。图4为为绘示操作件处于放松带体端的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图5为绘示本专利技术ー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儿承载装置的立体图;及图6为绘示背靠调整为不同于图5的倾斜角度。带体调整机构100壳体102操作件104弹簧106带体端108上盖110下盖112突部114第一侧壁116第二侧壁118第一开孔126第二开孔130本体部133第一侧面133A第二侧面133B握把部134开槽135间隔面135A长形开ロ 135B导引槽136第一端部136A第二端部I36B紧固件138婴儿承载装置200支撑架202座椅204背靠206背靠调整机构208。前脚架210后脚架212扶手214推杆216车轮218支撑带220具体实施方式图I为绘示本专利技术ー实施例所提供的带体调整机构100的立体图,图2为绘示带体调整机构100的分解图。如图I及图2所示,带体调整机构100包括有ー壳体102、一操作件104、及ー弹簧106,并与ニ带体端108分别组接。带体端108可为带体、线绳、绳索等等。壳体102由ー上盖110及ー下盖112组接而成,而下盖112的内表面设有ー突部114。由上、下盖110、112组成的壳体102包含有一第一侧壁116、及分别邻接第一侧壁116 二相对侧的第二侧壁118。第一侧壁116设有相间隔的第一开孔126,而第二侧壁118各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第二开孔130操作件104包含有一本体部133、及连接于本体部133 —端的握把部134。本体部133具有第一侧面133A、及分别邻接第一侧面133A 二相对侧的第二侧面133B。本体部133的中央位置在上、下双面分别设有一长条形的开槽135,其中上、下ニ开槽135的尺寸相同并藉由一间隔面135A局部分隔,且间隔面135A中设有ー长形开ロ 135B(參见图3)。开ロ135B与开槽135为沿同一方向(即操作件104的滑动轴向)延伸而成。另外,于开槽135二相对侧各分别设有相対称的导引槽136。各导引槽136分别具有第一端部136A及第ニ端部136B。第一端部136A大约线性平行于开槽135延伸至第一侧面133A。第二端部136B与第一端部136A导通,并相对于第一端部136A转折延伸至第二侧面133B。至于握把部134则可与本体部133 —体成形、或藉由紧固件与本体部133相固定。图3为绘示带体调整机构100的内侧示意图。上、下盖110、112可由紧固件138 (例如铆钉)相固定,以形成壳体102。操作件104的本体部133大体上设置于壳体102内,其中第一侧面133A面向壳体102的第一侧壁116,两第二侧面133B则分别面向壳体102的两第二侧壁118,而导引槽136的第一端部136A分别与第一开孔126对齐。下盖112的突部114则伸入操作件104 —侧的开槽135中,以导引操作件104往朝向或离开壳体102的第一侧壁116的方向作相对位移、并避免操作件104摇动。紧固件138则通过操作件104的上、下ニ开槽135、及长形开ロ 135B,用以组合壳体102的上盖110与下盖112。弹簧106则设置于操作件104另ー侧的开槽135中,且弹簧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干包括 ー壳体,具有ニ第一开孔及ニ第二开孔; 一操作件,该操作件滑动地组接于该壳体,其中,该操作件具有ニ导引槽;及 ー弹簧,抵接于该壳体与该操作件之间; 其中,由该ニ第一开孔可分别将ニ带体端穿入该壳体,该ニ带体端在该壳体中可通过该复数导引槽,并由该ニ第二开孔再伸出于该壳体,而该操作件可于相对于该壳体的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位移,以锁紧或放松该ニ带体端。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一第一侧壁、及分别邻接第一侧壁二相对侧的ニ第二侧壁,其中,该ニ第一开孔皆形成在该第一侧壁,该ニ第二开孔分别形成在该ニ第二侧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ニ第二开孔分别对称地形成在该ニ第二侧壁。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ニ导引槽分别包含有一第一端部、及与第一端部导通并相对于第一端部转折的第二端部,其中该ニ导引槽的该第一端部分别与该ニ第一开孔对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操作件具有相邻接的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分别位于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上。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当该操作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ニ导引槽的该第二端部开ロ分别与该ニ第二开孔错位。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体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当该操作件位于该第二位置吋,该ニ导引槽的该第二端部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尔学刘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