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多药耐药靶向脂质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80944 阅读:4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肿瘤耐药的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抗肿瘤多药耐药长循环靶向脂质体。其特征在于将槲皮素与抗肿瘤药物联合包载于脂质体中,同时靶向于肿瘤组织,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增强抗肿瘤药物对耐药肿瘤的细胞毒作用,避免不同药物在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质上的差异和相互作用导致的抗肿瘤药物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质的改变和毒副作用增强,提高对耐药肿瘤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肿瘤耐药的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抗肿瘤多药耐药长循环靶向脂质体。其特征在于将槲皮素与抗肿瘤药物联合包载于脂质体中,同时靶向于肿瘤组织,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增强抗肿瘤药物对耐药肿瘤的细胞毒作用,避免不同药物在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质上的差异和相互作用导致的抗肿瘤药物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质的改变和毒副作用增强,提高对耐药肿瘤的治疗效果。
技术介绍
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是指肿瘤细胞长期接触一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后,此肿瘤对未接触过的、结构无关、机制各异的多种抗肿瘤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目前已知与MDR有关的药物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博来霉素、丝裂霉素、 长春碱、依托泊苷、紫杉醇类,以及顺钼和美法兰等;随着化疗药物的频繁使用,肿瘤治疗中的耐药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目前已成为肿瘤化学治疗最严重的障碍之一。美国癌症协会估计90%的癌症患者的死亡在不同程度上与耐药性的产生有关。MDR形成的分子机制相当复杂,包括①多药耐药基因(MDRl)及其所编码的细胞膜P-gp(P-glyc0pr0tein)过度表达,以及MDR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relatedprotein,MRP)表达增加,促进药物外排和药物的亚细胞分布改变以降低肿瘤中的药物浓度;②核酶DNA拓扑异构酶II (Topoisomerase II, TOPO II)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导致对以TOPO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耐药;③细胞内氧化和解毒酶系统谷胱甘肽(GSH)转移酶(GST),以及P450活性增强,肿瘤细胞内药物灭活增加;④肿瘤细胞内DNA 修复能力增强;⑤蛋白激酶(Proteinkinase C, PKC)活性表达增加,使P_gp或MRP发生磷酸化而具有活性;⑥细胞凋亡(Programmedcel death,P⑶)相关基因对MDR基因表达的调节;⑦其它机制还包括细胞增殖速率改变,以及体内药代动力学因素改变等。MDR的形成是一个诸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生物过程,可以是某一耐药基因表达,也可以是多种耐药基因同时表达的多种耐药表型。如何针对MDR的发生机制设计出特异性的干预对策,以提高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已成为国内外肿瘤治疗学的研究热点。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尝试了多种方法努力克服肿瘤MDR,包括使用化学增敏剂和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治疗等。研究最深入,最重要的还是针对MDRl/P-gp介导的MDR的逆转剂。此外,还有与谷胱甘肽(GSH)转移酶(GST)有关的MDR逆转剂和与DNA修复有关的MDR逆转剂,以及与蛋白激酶(H(C)有关的MDR逆转剂等。但目前的肿瘤MDR逆转剂普遍存在作用靶点单一,自身毒副作用大的问题,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影响。已有的个别研究尝试了将抗肿瘤药物与肿瘤耐药逆转剂联合给药,但最终效果不好。此外,有报道尝试采用脂质体为载体同时包载抗肿瘤药物与其它药物共同治疗肿瘤,但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药物与抗肿瘤药物联用后仍不能很好的解决多药耐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比较摸索不同的肿瘤耐药逆转剂,发现槲皮素作为多靶点高效肿瘤 MDR逆转剂,与抗肿瘤药物联用效果好,并且适合采用脂质体制备技术制备复方长循环脂质体,通过静脉注射实现肿瘤MDR逆转剂与抗肿瘤药物的靶向给药,显著提高对耐药肿瘤的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肿瘤的脂质体,脂质体的活性成分含有至少一种抗肿瘤药物以及至少一种肿瘤耐药逆转剂。本专利技术的抗肿瘤药物选自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抗肿瘤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相似,都可应用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肿瘤耐药逆转剂为槲皮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优选本专利技术脂质体中的活性成分由上述两类物质组成,优选阿霉素和槲皮素或它们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体可使用阿霉素和槲皮素。本专利技术的脂质体含有上述活性成分、磷脂和胆固醇,磷脂和胆固醇的用量以能够形成脂质体为目标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优选磷脂和肿瘤耐药逆转剂的摩尔比为5 40 1, 磷脂和肿瘤药物的摩尔比为5 0.5 5。优选磷脂和肿瘤耐药逆转剂的摩尔比为10 30 1,磷脂和肿瘤药物的摩尔比为5 1 3。最优选所述磷脂和肿瘤耐药逆转剂的摩尔比为20 1,磷脂和肿瘤药物的摩尔比为5 1。磷脂和胆固醇的摩尔比为1 5 1;优选摩尔比为2 4 1;最优选摩尔比为3 1。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磷脂可采用本领域中制备脂质体的常规磷脂,磷脂选自一种或多种大豆磷脂(SPC),二月桂酰卵磷脂(DLPC),二肉豆蔻酰卵磷脂(DMPC),二棕榈酰卵磷脂 (DPPC),二硬脂酰卵磷脂(DSPC),1-肉豆蔻酰-2-棕榈酰卵磷脂(MPPC),1-棕榈酰-2-肉豆蔻酰卵磷脂(PMPC),1-棕榈酰-2-硬脂酰卵磷脂(PSPC),1-硬脂酰-2-棕榈酰卵磷脂(SPPC),蛋黄卵磷脂(EPC),氢化蛋卵黄磷脂(HEPC),大豆磷脂(SPC),氢化大豆磷脂 (HSPC),二油酰基卵磷脂(DOPC),二月桂酰磷脂酰甘油(DLPG),二棕榈脂酰甘油(DPPG),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DSPG),二油酰磷脂酰甘油(DOPG),二肉豆蔻酰磷脂酸(DMPA),二棕榈酰磷脂酸(DPPA),二肉豆蔻酰磷脂酰乙醇胺(DMPE),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DPPE),二肉豆蔻酰磷脂酰丝氨酸(DMPS),二棕榈酰磷脂酰二丝氨酸(DPPS),脑磷脂酰丝氨酸(PS),脑神经鞘磷脂(BSP),二棕榈酰神经鞘磷脂(DPSP),二硬脂酰神经鞘磷脂(DSSP),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DSPE)。优选采用氢化大豆磷脂。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提供了长循环脂质体,通过使脂质体中进一步含有被PEG修饰的磷脂或胆固醇达到长循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选用的PEG修饰的磷脂或胆固醇中PEG的分子量为 200-5000,优选 1000-4000,更优选 2000-3000,最优选为 2000。本专利技术优选使用被PEG修饰的磷脂,特别是PEG修饰的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 (DSPE)制备长循环脂质体。通过实验摸索,确定最适合本专利技术的磷脂和PEG修饰的磷脂的摩尔比为12 4 1;优选摩尔比为10 6 1;最优选摩尔比为8 1。在此条件下,脂质体既能保证具有长效的效果,且制备的脂质体活性药物包封率较高。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的脂质体含有阿霉素、槲皮素、胆固醇、氢化大豆磷脂和PEG2000 修饰的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DSPE-PEG200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具体提供的脂质体是含有以下摩尔比的成分的脂质体5成分氢化大豆磷脂胆固醇PEG2000修饰的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摩尔比 120 40 15 624阿霉素槲皮素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制备上述脂质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肿瘤耐药逆转剂脂质体;用挤压过聚碳酸酯膜或高压均质、超声等方法将脂质体的粒径控制在200nm以内;然后采用硫酸铵梯度法或PH梯度法包载抗肿瘤药物,优选采用硫酸铵梯度法,特别优选使用透析方式形成硫酸胺梯度。在进行硫酸铵梯度法时,实验证明适当控制孵育温度将有利于脂质体中抗肿瘤药物的包载,孵育温度优选控制在45-75°C ;更优选50-65°C ;最优选55°C。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含有本专利技术脂质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肿瘤的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体的活性成分含有至少一种抗肿瘤药物以及至少一种肿瘤耐药逆转剂,其中所述抗肿瘤药物选自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肿瘤耐药逆转剂为槲皮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优选所述活性成分由上述两类物质组成,最优选所述活性物质是阿霉素和槲皮素或它们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体采用阿霉素和槲皮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俊东陈浩王玉蓉孙毅坤王英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