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总长度比较长的挠性联轴节结构,不存在振动问题的,自负载支持方式、即自体完整型的挠性联轴节结构。在齿轮联轴节结构中,在施加于外齿轮(39)的弧形齿冠的中心位置(O),组装径向球面轴承部(23)以及推力球面轴承部(48),以使其旋转中心位置一致,而且内齿轮(38)支持于径向球面轴承部(23),以及推力球面轴承部(48),形成以所述弧形齿冠中心(O)为基准,所述外齿轮(39)可以相对于所述内齿轮(38)相对倾斜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驱动侧轴与被驱动轴连结,能够将驱动侧轴的旋转和动力传递给被 驱动轴的挠性联轴节结构以及具备这种结构的船舶用推进器装置。
技术介绍
向来,将驱动原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被驱动机器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容受安装时轴 心的偏差,通常在其间安装挠性联轴节结构以进行动力传递。这样就不必在原动机、被驱动 机器的安装精度上费心思,能够以较短的时间完成安装工作。另一方面,特别是以船舶为代表,安装的基准基础(船体)由于变形等原因,会有若 干变化,即使是两机器的轴心有微妙的变化,只要安装有挠性联轴节结构就能够应对,诸如 此类的各种各样的优点使其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挠性联轴节中,齿轮式挠性联轴节(通称齿 轮联轴节)、利用金属板的板弹簧式挠性联轴节、橡胶式的挠性联轴节等各种各样的挠性联 轴节得以实用化。在这里,参照图11,对作为代表性的联轴节的齿轮联轴节1进行说明。齿轮联轴 节1,是由(1)原动机侧的内筒2、(2)被动机侧的内筒3、还有中间部的外筒4构成的简单 结构,强度上也可靠,被许多陆地上的机器和船舶用的机器采用。在原动机侧的内筒2,外 周面上加工外齿轮5,在外筒4的内周面上加工内齿轮6,使该齿轮5与6啮合以传递转矩。 而且由于对外齿轮5的齿尖与齿面施加弧形齿冠(crowning),外齿轮5相对于内齿轮6能 够以弧形齿冠的中心0为基准倾斜。同样,在被动机侧的内筒3,外周面上加工外齿轮5,在外筒4的内周面上加工内齿 轮6,使该齿轮5与齿轮6啮合以传递转矩。而且由于对外齿轮5的齿尖与齿面施加弧形齿 冠,外齿轮5相对于内齿轮6能够以弧形齿冠的中心0为基准倾斜。借助于该倾斜,(1)能够实现两轴(内筒2、3)之间的半径方向的位移δ (参照图 12 (a))。也就是说,驱动轴心、被驱动轴心是平行的,但是不在同一直线上,即使是存在平 行位移量δ,这也能够允许。而且,(2)能够实现角度θ的位移(参照图12 (b))。也就是 说,是驱动轴心、被驱动轴心交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即使有角度位移θ,这也能够允 许。又,(3)能够实现将这些合成的位移(参照图13 (a))。也就是说,是驱动轴心、被驱动 轴心不交叉,而且不相平行的情况。又,(4)内筒2、3的轴方向的位移(参照图13 (b))也 是可能的。也就是说,是驱动轴心、被驱动轴心在同一直线上,在轴间距离C上有移动。因此,对合计4种的两轴(内筒2、3)间的相对位移,能够一边跟踪一边平稳可靠地 进行动力传递。在这里,根据齿轮联轴节的种类,也有形成相反的结构的在内筒加工内齿 轮,在外筒加工外齿轮的结构形态。又如图11所示,齿轮用5、6用的润滑油从充填塞14进入,齿轮部在充满油的油室 13内传递转矩。原动机与被动机的安装保持一定距离的情况下,中间部的外筒4的长度较大。外 筒4较短的情况下,转动平衡的精度较差,也就是说,即使是不平衡程度大的外筒4,也很少成为问题。而且,其长度越长则重量越大,不平衡的程度也随之增加,因此不平衡力变大,由 于不平衡力矩的缘故,在旋转中会发生横向振动的问题。特别是,每分钟数十转(rpm)的低 转速的机器很少发生振动问题,但是每分钟数百转以上的中等转速和比其更高的高转速的 机器的情况下,其影响是很大的问题。这是因为不平衡力随转速的二次方而增加。从而,根据以往的实际情况,如图14所示,在长轴的情况下,不能够原封不动地采 用将挠性联轴节(齿轮联轴节)1的外筒4延长的结构,在原动机7 —侧和被动机(例如船舶 用推进器)8 —侧分别安装一组挠性联轴节1、1,其间安装中间轴9、9,再在中间轴9、9上设 置适当数目的中间轴承10以对应。而且,作为具备这样的齿轮联轴节的轴连结装置的一个例子,有记载于日本特开 2002 - 54651号公报的技术(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 - 5465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图14所示的已有的挠性联轴节装置11,在垂直轴的情况下,为了固定中间 轴承10,有必要做成垂直的壁12,其制作费用、工时、安装工作等,需要很大的一笔费用、工 时、和时间,很需要对其进行改善、改良。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总长度比较长的挠性联 轴节结构,也不存在振动问题的挠性联轴节结构和具备这种结构的船舶用推进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挠性联轴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齿轮联轴节结构中,在施加于外齿轮的 弧形齿冠的中心位置上,组装径向球面轴承部,以使其旋转中心位置一致,而且内齿轮或所 述外齿轮支持于所述径向球面轴承部,并以所述弧形齿冠的中心为基准,所述外齿轮可以 相对于所述内齿轮相对倾斜。如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挠性联轴节结构,则即使是对于这种挠性联轴节结构,发生起 因于不平衡的不平衡力,也能够以径向球面轴承部支持该负载,因此能够支持旋转中的横 向振摆负载,不会发生横向振动。而且由于使该径向球面轴承部的中心与外齿轮的齿尖的 弧形齿冠的中心一致,因此该挠性联轴节结构能够一边承受不平衡力一边自由自在地微妙 地相对移动、相对旋转。在本专利技术的挠性联轴节结构中,可以形成如下所述结构,即在施加于所述外齿轮 的弧形齿冠的中心位置,还组装推力(thrust)球面轴承部,以使其旋转中心位置一致,而且 所述内齿轮或所述外齿轮被支持于所述径向球面轴承部以及所述推力球面轴承部。这样一来,推力球面轴承部的中心,由于与外齿轮的齿尖的弧形齿冠的中心一致, 这种挠性联轴节结构能够一边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一边自由自在地微妙地相对移动,旋转 移动。而且能够用这种推力球面轴承部承受这种挠性联轴节结构的重量。在本专利技术的挠性联轴节结构中,所述齿轮联轴节结构为垂直轴型,具有连接着驱 动侧轴的驱动筒部、连接着被驱动轴的被驱动筒部、以及将所述驱动侧轴侧的驱动筒部的 旋转传递到所述被驱动轴侧的被驱动筒部用的连结轴,将所述推力球面轴承部组装于上部 的驱动筒部和下部的被驱动筒部中的一方。例如将驱动部连结于上部的驱动筒部,将被驱动部连结于下部的被驱动筒部,将推力球面轴承部装入下部的被驱动筒部时,挠性联轴节结构中,以推力球面轴承部承受连 结轴的重量,还可以在被驱动轴侧承受其重量。本专利技术的挠性联轴节结构中,所述齿轮联轴节结构为垂直轴型,可以将所述推力 球面轴承部配置于所述径向球面轴承部的上部或下部,使所述推力球面轴承部比所述径 向球面轴承部更靠内侧地,将这些推力球面轴承部以及径向球面轴承部组装到轴承支持部 内。这样,从轴承支持部内的深处依序将推力球面轴承部和径向球面轴承部装入时, 通过用例如扣环将该径向球面轴承部卡在轴承支持部上,能够使该两个轴承部在轴承支持 部内形成一体。借助于此,在将该两个轴承部装入轴承支持部的状态下,能够将该两个轴承 部简单地安装于轴承用支持轴或将其卸下。其结果是,不必将该两个轴承部逐个安装于轴 承支持部和轴承用支持轴或将其卸下,装卸工作容易进行。在本专利技术的挠性联轴节结构中,所述径向球面轴承部是负载力大的构件,不设置 推力球面轴承部,能够利用所述径向球面轴承部支持径向和推力方向的负载。这样一来,借助于径向球面轴承部,能够支持径向和推力方向的负载,能够简化结 构。本专利技术的挠性联轴节结构中,所述径向球面轴承部和所述推力球面轴承部中的任 一轴承部或两者,可以使用球面滑动轴承部或球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挠性联轴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齿轮联轴节结构中,在施加于外齿轮的弧形齿冠的中心位置上,组装径向球面轴承部,以使其旋转中心位置一致,而且内齿轮或所述外齿轮支持于所述径向球面轴承部,并以所述弧形齿冠的中心为基准,所述外齿轮可以相对于所述内齿轮相对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野满伸,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