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超薄电热组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04362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挠性超薄电热组件结构,主要将经纳米碳涂层的导电热膜制成连续的卷片状结构,将导电热膜依所需的加热能量,预先为片体上的涂层厚度或分布面积设置,将其置入到压合装置,配合上、下轮具做绝缘片的粘固包覆,构成安全且完整的电热组件结构,再于所需通电位置预设导电端子接片或接点制作,达到安全通电加热的使用,依设成卷状的导电热膜以机具与绝缘片,在压合制作时通过导电热膜面的透空部份,做热塑包覆稳固定型结合,确保电热组件使用可做无限延伸及安全使用的实用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挠性超薄电热组件改良结构,主要将预制成型具导电纳米碳粉末涂层的导电热膜,依模块制成适当的发热温度或面积,供配合实际使用需要,直接置入压合机具内做上、下绝缘片的包覆,构成安全的电热组件,依成型电热组件两端或两侧分别涂装银电极层及通电端子,供通电加热使用,依导电热膜与绝缘片连体设计,达到电热组件挠性任意无限延伸、组装安全使用及加热便利确实的实用目的。
技术介绍
一般常见电加热组件的结构设计,通常以线路回绕方式印刷于绝缘材上,其不论是以冲制或蚀刻加工,大致设成如图6所示,以薄铜箔片或镍合金片经适当冲剪或以印刷导电膜成具适当曲折回路的导电加热片20,配合通电电极延伸达到导电生热的使用,其不仅需将加热片20加工后,并预先做适当的包覆及粘固组装,使其固定于一较大的贴附面上,通常以不导电的不织布面21或可挠性的绝缘材做使用,再于最末端以导电用的焊锡电线22组装,达到通电使用,当所需电热组件需做较长的连续使用时,则需另以中接的导电构件,配合电线与铜或镍合金制加热片20做相连接,供达到发热面的延伸,其设计主要由铜或镍合金片电阻生热,而以此等电热组件设计最大的使用缺点,即其所需的电加热片20, 以铜或镍合金片的加工,不仅成本高,更且因为金属质片体有其一定的延伸长度,故而在连续延伸上便有相接点较多的不便及衔接处电力损牦的情形,尤其以金属制薄片式的电加热片20,其固态及金属材质,不仅无法做任意收折,更容易因为受弯折或碰撞而产生断裂,进而产生断电或接触不良,以致无法生热的情形,就整个收置贮存及包装上一直很令生产业者及消费者,感到极大的困扰与不便,而以愈来愈多大型且需较特殊延伸长度或曲度包覆使用的电热组件运用,如何使电热组件的包覆使用达到符合安全及热度使用需要,并具组装简化的制作便利性,其一直是业者所积极研发的目标,期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方便性及产业发展的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挠性超薄电热组件改良结构,以实现该电热组件使用可做无限延伸及安全使用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挠性超薄电热组件改良结构,是在卷状的薄片软式导电热膜的上、下两侧表面轮压胶合有橡胶质料的绝缘片,薄片软式导电热膜的两侧涂布有通电用的银电极层和导电用端子而构成一可连续无限延伸的电热组件结构。所述的挠性超薄电热组件改良结构,其中导电热膜的膜面上分布设有供胶质料的绝缘片上、下压合包覆时,形成胶合连结一体的粘固辅助的网格状细孔。所述的软式电热组件改良结构,其中导电热膜上设有银电极层涂布,银电极层外端的端子为通电连结设置。所述的挠性超薄电热组件改良结构,其中上、下两侧表面的绝缘片为透明或彩色胶材。所述的挠性超薄电热组件改良结构,其中绝缘片为硅橡胶、PI(KAPToN)或PET。本技术将导电发热膜贴覆的电热组件,依实际使用电压升温需要,于涂层的导电热膜与上、下绝缘片做卷制,无限延长压合粘固贴覆成型,使其发热面积可做相对的涂装形状变换,再以银电极层及通电端子做通电生热的加热控制改善,通过导电热膜与绝缘片连续压合一体成形,方便电热组件的任意延伸贴附使用,以达到多元简便实用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加热组件结构组装分解示意参考图。图2是本技术电加热组件结合成型的加工示意参考图。图3是本技术电加热组件组装结合后的参考图。图4是本技术电加热组件发热面变换使用实施例参考图。图5是本技术电加热组件与绝缘片粘结平面放大参考图。图6是公知技术中以铜箔片做导电发热组件制作示意参考图。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电热组件;11导电热膜;12细孔;13绝缘片;14银电极层;15端子;16间隔面; 20加热片;21不织布面;22端子。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有鉴于传统具弯曲包覆贴置功效的电热组件,于实际产制及组装使用上所产生诸多实用性不便缺失,特依多年来于电热组件实际开发设计使用及制作组装的经验,依实际使用需要加以改良设计,提供出本技术的挠性超薄电热组件改良结构,将导电热膜以绝缘片上、下压粘固包覆,达到电热组件结构使用的安全,以往固定包覆式的发热面,当较大面积或特殊长曲弧加热面使用时,往往需做多片的贴覆连结,通电连接及弯曲贴覆时,容易发生加热不均的情形,通过无限延伸的贴覆改良设计,使电热组件使用不会有通电断路及加热不合实用的缺失。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实用目的,以下配合实施例和附图作详细说明。本技术挠性超薄加热组件改良结构,是将一般以通电产生电阻加热的导电热膜制作的电热组件10,做无限延伸及弯折使用的改良结构设计,如图1 图5所示,将导电热膜11设由纳米碳制成涂层状适当厚度的薄膜面,自然形成具特殊挠性超薄的加热膜结构,依实际使用的需要,制成各式连续网格状制作的长片或条状间隔排列的式样;按其若设成宽面积的长片面设计时,片体的表面上可预先冲制贯穿网格状的细孔12或贯穿点,亦可设成间隔的条槽状排列,将无限延长的导电热膜11予以制成整卷状的薄膜面结构,配合上、下两侧分别以透明或具彩色薄片状绝缘材制成的绝缘片13贴覆,经导引入机具轮压包覆成完整的电热组件10,在绝缘片13上下贴制压合的加工时,通过适当的压合操作,使上、 下绝缘材料,得以由其中导电热膜11上预设的细孔12或贯穿部份,做上下的粘固结合,确实的包覆导电热膜11,并依结合的两侧或片体表面适当位置,分别以银电极层14做涂布, 充为通电传导的通路,形成一具通电加热能力的电热组件10结构,而通过本技术的连续压制成型的电热组件10,供依实际使用需要裁制电热组件10的长度或宽面形状,再于端点处予以固装通电端子15或焊锡,便可简易达到通电生热的使用功效。依本技术电热组件10的使用,于实际加热对象所需加热空间需要,可做任意造形面积的贴附组装使用,通过本技术所设由导电热膜11贴覆组成的电热组件11,由于整个发热膜面与绝缘材料贴覆组装,是由机组压制结合,不仅整体的厚度极薄,尤其配合绝缘片13的材料,以硅橡胶、PI (KAPTON)、PET等橡胶质料绝缘材,与导电热膜11做一体的粘着贴附,整体厚度可达到最薄的贴覆,更且适当的热压使橡胶质可通过预设的细孔12或条状间隔排列的导电热膜11涂层间隔面16,达到上下确实结合粘固一体不可分离的安全使用特性;再者更可依其薄且软弹性质料设计,进一步确保电热组件10的结构,不会有热膜断裂以致形成断电加热不连续的使用性缺失,整个电热组件10成型后,可简易的卷制成无限延伸状的结构设计,以因应不同使用需要,为无限延伸的任意造形贴覆加热使用,而由于表面的橡胶包覆使电热组件10,具薄片软弹性的特性,使热膜面受弯折或不慎刮伤时,亦不会有断路不导电生热的顾虑,故本技术的电热组件10,可按实际受热组件所需的加热温度及加热位置,做必要的外观裁切制作后,配合简易的粘固贴置即可,而藉由本技术电热组件10特有无限延伸的贴覆特性,尤其可方便室外如寒带地区水箱、油管、水管及车道、屋顶积雪或活动式如游戏运动用的活动式地板、餐桌、麻将桌具等的局部或大面积的加热等等的简便贴附,其由导电热膜11面积的大小排列间隔等调整,可简便制作出各式不同使用发热功效需要的电热组件10使用,配合于裁制妥当的电热组件10接电端头的两侧或两前端涂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挠性超薄电热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卷状的薄片软式导电热膜的上、下两侧表面轮压胶合有橡胶质料的绝缘片,薄片软式导电热膜的两侧涂布有通电用的银电极层和导电用端子而构成一可连续无限延伸的电热组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银墙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