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挠性显示装置的触控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972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是一种用于可挠性显示装置的触控结构,其包含一可挠性显示面板、至少一选单显示区域、一触控薄膜以及至少一感测元件。可挠性显示面板具有一可视面。至少一选单显示区设置于该可视面的至少一侧。触控薄膜具有一第一软性基板及一操作接触面,其中该可视面以及该操作接触面设置于该触控结构的相对二端。至少一感测元件则相应该至少一选单显示区域,设置于该第一软性基板上的至少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触控结构。更具体说,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应用于一可挠性显示装置的触控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进步,显示装置不断地朝向轻薄的趋势发展,以期减少其占用的空间与 重量。与此同时,随着人机界面的发展,触控式面板亦已成为相当普遍的输入媒介。然而, 当显示装置愈显薄型化的同时,其轻薄的特性却带来了相对较为不足的结构强度。传统的 薄型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主要是以玻璃作为基板,由于玻璃材质的影响,其结构相当 容易受到外力而形变,进而遭受破坏。 由于传统的薄型显示器所具有的缺点,近年来,可挠性显示面板的发展即受到相 当的重视。目前较常见的可挠性面板技术,例如利用电子墨水(E-Ink)的电子纸技术,或利 用有机半导体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均已相当程度地实现可挠性的薄型显示技术。 然而,若欲增加触控功能于现有市面上的可挠性显示装置中,则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困难 度。 用于传统显示器的触控技术,例如电阻式或电容式触控技术,均是主要使用于如 玻璃基板等的硬式基板。其中,在形成透明导电膜时,需要使基板预先加热至一较高的工艺 温度,方能使透明导电膜紧密地附着于基板之上。然而,此一较高的工艺温度,将会对普遍 以有机塑料材料制成的可挠性基板产生破坏,进而损毁触控功能。反之,若以较低的工艺温 度形成透明导电膜,则易造成透明导电膜的导电特性及光线穿透率下降,亦不容易附着于 基板之上,进而造成脱膜问题。因此,若要将透明导电膜形成于可挠性基板之上,则仍存在 着较高的技术门槛,也难以提升使用可挠性基板的产品的制作良率。 此外,现有的触控技术,是将触控薄膜设置于显示装置的可视面的前方。此种设置 方式将造成显示装置的影像亮度衰减。虽然在具有自发光光源的触控显示装置中,仅需要 加强光源亮度即可轻易克服触控薄膜所造成的影像亮度衰减。然而在使用以环境光源为主 的非自发光显示技术,例如电子墨水的电子纸技术,即需考虑触控薄膜的设置方式对于影 像亮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用于可挠性显示装置,同时亦能维持可挠性显示装置的影像 亮度的触控结构,这是此一业界期望达成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可挠性显示装置的触控结构,其具有结构简 单及制作容易的优点,同时亦不会影响可挠性显示装置的影像亮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结构。该触控结构包含一可挠性面板、至少 一选单显示区域、一触控薄膜以及至少一感测元件。该可挠性显示面板具有一可视面。该 至少一选单显示区域位于该可视面的至少一侧。该触控薄膜具有一第一软性基板及一操作3接触面,其中,该可视面以及该操作接触面设置于该触控结构的相对二端。最后,该至少一感测元件则相应该至少一选单区域而设置于该第一软性基板上的至少一侧。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触控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及制作容易的优点,且由于其触控薄膜是设置于可挠性显示装置的可视面的后方,因此亦不会降低可挠性显示装置显示的影像的亮度,进而克服现有的触控技术仅能使用于硬式基板且使用现有的触控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影像亮度较低的缺点。附图说明 在参阅附图及随后描述的实施方式后,该
具有通常知识者便可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以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及实施态样,其中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可挠性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A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B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图3A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B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图4A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4B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来解释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用于可挠性显不装置的 触控结构。关于实施例的说明仅为阐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需说明的是, 以下实施例及附图中,与本专利技术非直接相关的元件皆已省略而未绘示;且附图中各元件间 的尺寸关系仅为求容易了解,非用以限制实际比例。 图1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触控结构的可挠性显示装置1的示意图。可挠性显示装置1 可如同报纸或书本一般,供使用者以手持阅读,其具有一可视面lla、至少一选单显示区域 12 —操作接触面13a以及一控制模块电路19。选单显示区域12则位于可视面lla上的至 少一侧边。于图1中,则绘示有多个选单显示区域12,这些选单显示区域12分别位于可视 面lla的右侧以及下侧。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选单显示区域12设置于可视面lla的位置,具体 说,选单显示区域12亦可设置于可视面lla的左侧或上侧,以便于使用者于不同阅览模式 下,进行各式各样的操作动作。 可视面lla可显示一页或多页的数据,同时选单显示区域12则分别显示不同功能 的功能选单,例如"上一页"、"下一页"、"回到目录页"及"更新"等功能。使用者只需使用 姆指及食指,以轻微的力量夹住可视面lla与操作接触面13a上的选单显示区域12,即可执 行相应的功能。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则如图2A及图2B所示,是使用于可挠性显示装置1的触控 结构la的示意图。触控结构la包含一可挠性显示面板11以及一触控薄膜13。可挠性显 示面板11可以是一前端层压显示面板(Front Plane Laminate ;FPL)、一电湿润显示面板 (Electrowetting Display)或是其它种类的具备可挠性特性的显示面板,其具有前段所述 的可视面lla以及一第一可挠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 ;FPC) 17a。可挠性显示面板11即通过第一可挠性印刷电路板17a与控制模块电路19电性连接,以接收控 制模块电路19的指令并于可视面11a上显示各式各样的画面。触控薄膜13则包含一第一 软性基板14以及前段所述的操作接触面13a。相对于可视面lla,触控薄膜13则设置于可 挠性显示面板11的一背侧。通过此种方式,可视面lla与操作接触面13a将分别设置于触 控结构la的相对二端。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软性基板14的一侧将作为触控薄膜13的操作 接触面13a。 第一软性基板14的操作接触面13a则设置有多个感测元件16、多条金属传导线 18以及一第二可挠性印刷电路板17b。这些感测元件16则相应于选单显示区域12而设置 在操作接触面13a上。感测元件16通过金属传导线18与第二可挠性印刷电路板17b电性 连接,并且可响应使用者的触碰而产生一信号。此一信号随后将通过金属传导线18与第二 可挠性印刷电路板17b,传递至与第二可挠性印刷电路板17b电性连接的控制模块电路19。 于本实施例中,感测元件16是一压力传感器。如图l所示,当使用者以一适当力量将姆指 及食指夹住任一个选单显示区域12时,相应的感测元件16即会响应所承受的压力而产生 信号。 更具体说,感测元件16是 一 利用压阻效应的压力感应电阻式传感器 (ForceSensing Resistor ;FSR),并通过二金属传导线18电性连接至第二可挠性印刷电路 板17b。压力感应电阻式传感器于无压力负载的状况下,将具有一非常大的内部电阻值。然 而随着负载压力的增加,其内部电阻值会相应地下降。因此当使用者未按压或只是轻微触 碰感测元件16时,感测元件16即具有相当大的内部电阻值,而使所连接的二金属传导线 18之间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一可挠性显示装置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可挠性显示面板,具有一可视面;至少一选单显示区域,位于该可视面的至少一侧;一触控薄膜,具有一第一软性基板及一操作接触面,其中,该可视面以及该操作接触面设置于该触控结构的相对二端;以及至少一感测元件,相应该至少一选单显示区域,设置于该第一软性基板上的至少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凯丞
申请(专利权)人: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