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29488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在不使用销的情况下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结合,并且能够简单地防止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脱开的万向联轴器。在作为第二连接构件的M构件上形成有扭矩传递部,该扭矩传递部插入在作为第一连接构件的F构件的凹部中,并且沿着插入方向的前端部和基部之间具有最大外形部,另一方面,在F构件的凹部的开口侧的内周面上设置有C型圈,在M构件的扭矩传递部插入在F构件的凹部中的情况下,扭矩传递部的前端部与弹簧接触而被向凹部的开口侧推压,另一方面,扭矩传递部的从基部到最大外形部之间的部分与作为防脱部的C型圈接触,来防止扭矩传递部从F构件的凹部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改变角度地进行连接的万向联轴器
技术介绍
能够使两个连接构件改变角度地进行连接的万向联轴器(也称为万向接头或万向节座(universal socket),在本专利技术中总称为万向联轴器),在用于传递扭矩的工具中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者在连接输入轴和输出轴等各种领域中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JP特开平7-96473号公报;专利文献2 JP特开平9-68235号公报。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万向联轴器中,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使用销进行销结合,因而存在扭矩的传递力受销的强度限制,临界扭矩小的问题。另外,在所述专利文献2的万向联轴器中,虽然在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即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连接中不使用销结合,但是存在输入轴或输出轴易于脱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不使用销的情况下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结合,并且能够简单地防止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脱开的万向联轴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万向联轴器,能够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改变角度地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上形成有凹部,在该凹部的深处设置有弹簧,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上形成有具有最大外形部的扭矩传递部,该扭矩传递部插入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所述凹部中,并且沿着插入方向,该扭矩传递部的外径从前端部朝向基部逐渐变大之后再逐渐变小,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所述凹部的开口侧的内周面上设置有防脱部,该防脱部从该内周面向内侧突的,并与所述扭矩传递部的从所述基部到所述最大外形部之间的部分接触,在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所述扭矩传递部插入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所述凹部中的情况下,所述扭矩传递部的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弹簧接触而被向所述凹部的开口侧推压,另一方面,所述扭矩传递部的从所述基部到所述最大外形部之间的部分与所述防脱部接触,以防止所述扭矩传递部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所述凹部中脱离。在此,优选所述万向联轴器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所述凹部的开口侧的内周面上沿所述凹部的内周方向形成有环槽,并且,在该环槽中安装有作为所述防脱部的C型圈,该C型圈的线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环槽的深度,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所述扭矩传递部插入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所述凹部中,所述扭矩传递部的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弹簧接触而被向所述凹部的开口侧推压,另一方面,所述扭矩传递部的从所述基部到所述最大外形部之间的部分与所述C型圈的内周面接触,以防止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所述扭矩传递部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所述凹部中脱离。另外,优选在所述万向联轴器中,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所述扭矩传递部的从所述基部到所述最大外形部的的部分外周面相对于所述扭矩传递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的倾斜角,大于从所述前端部到所述最大外形部的部分的外周面相对于所述扭矩传递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的倾斜角。另外,优选在所述万向联轴器中,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所述扭矩传递部的在与所述扭矩传递部的长度方向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大致正六边形,分别从6个角延伸到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基部的6个扭矩传递山部的角部,分别被倒角加工成平面或向外侧凸的曲面,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所述凹部中形成有6个扭矩传递槽部,以便在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所述扭矩传递部插入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所述凹部中时,所述6个扭矩传递槽部分别与所述6个扭矩传递山部相啮合。另外,优选在所述万向联轴器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与所述凹部相反一侧形成有能够插入扭矩传递工具的把手前端的把手侧连接部的把手用套筒部,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与所述扭矩传递部相反一侧形成有能够插入在各种工具的工具侧套筒部中的工具连接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万向联轴器,能够在不使用销的情况下结合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并且能够简单地防止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脱离。附图说明图1A、1B分别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万向联轴器1的连接状态的侧面和局部截面的图。图2A 2D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万向联轴器的第一连接构件(F构件)的结构例的侧剖视图、后视图、主视图、D-D剖面图。图3A 3E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万向联轴器的第二连接构件(M构件)的结构例的侧视图、主视图、后视图、E-E剖视图、F-F剖视图。图4A 4C分别是图IB中的本实施方式的万向联轴器的A-A、B_B、C_C剖视图。图5A、5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万向联轴器的弹簧的结构例的侧视图、主视图。图6A、6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万向联轴器的作为防脱部的C型圈的结构例的侧视图、主视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万向联轴器的组装顺序的一个例子的图。图8A、8B分别是表示改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万向联轴器的第一连接构件(F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M构件)的角度后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图。图9是表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万向联轴器的扭矩传递用工具的一个例子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万向联轴器1。图1A、1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万向联轴器1的连接状态的结构图,图IA是连接状态的侧视图,图IB是连接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A、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万向联轴器1具有作为第一连接构件的F构件10和作为第二连接构件的M构件20。如图IB所示,在作为第一连接构件的F构件10上形成有凹部11,在凹部11中内插有后述的弹簧(spring) 30、作为防脱部的C型圈40。此外,在与凹部11相反一侧形成有把手用套筒(socket)部13,该把手用套筒部13中能够插入后述的图9中所示的扭矩传递工具的把手前端的把手侧连接部52,在该把手用套筒部13中形成有球接受槽13a,如后述的图9所示,在球接受槽13a中能够通过把手侧连接部52嵌入借助弹簧的弹性力上下运动的公知的钢球53。另一方面,如图IB所示,在作为第二连接构件的M构件20上形成有具有最大外形部21b的扭矩传递部21,该有扭矩传递部21沿箭头α的插入方向插入F构件10的凹部 11中,并且外径在随着从前端部21a朝向基部21c逐渐变大之后逐渐变小。另外,在M构件 20的与扭矩传递部21相反一侧形成有工具连接部23,如后述的图9所示,该工具连接部23 能够插入各种工具6侧的工具侧套筒部61中,在该工具连接部23上设置有嵌入工具侧套筒部61的球接受槽62中并借助弹簧的弹性力上下运动的公知的钢球M。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工具连接部23和把手侧连接部52上分别设置有公知的钢球M、53的结构,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当然可以设置能够上下运动的销等来代替钢球对、53。并且,在图1A、1B所示的F构件10与M构件20的连接状态下,弹簧30夹在M构件20的扭矩传递部21的前端部21a和成为凹部11的底的弹簧行程限制部14之间,而处于收缩状态。因此,弹簧30向凹部11的开口侧推压M构件20的扭矩传递部21,但是因为 M构件20的扭矩传递部21从其最大外形部21b到基部21c之间的部分与C型圈40内周面接触,所以能够防止M构件20的扭矩传递部21从F构件10的凹部11脱离。此外,通过后述的图4说明图IB所示的A-A、B-B, C-C剖视图。图2A 2D分别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万向联轴器1的作为第一连接构件的 F构件10的结构例的图,图2A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连接构件的所述凹部中脱离。构件的所述扭矩传递部插入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所述凹部中的情况下,所述扭矩传递部的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弹簧接触而被向所述凹部的开口侧推压,另一方面,所述扭矩传递部的从所述基部到所述最大外形部之间的部分与所述防脱部接触,以防止所述扭矩传递部从所述第一且沿着插入方向,该扭矩传递部的外径从前端部朝向基部逐渐变大之后再逐渐变小,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所述凹部的开口侧的内周面上设置有防脱部,该防脱部从该内周面向内侧突出,并与所述扭矩传递部的从所述基部到所述最大外形部之间的部分接触,在所述第二连接1.一种万向联轴器,能够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改变角度地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上形成有凹部,在该凹部的深处设置有弹簧,在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上形成有具有最大外形部的扭矩传递部,该扭矩传递部插入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所述凹部中,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大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山下工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