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8425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其包括靠背和设于所述靠背上方的头枕,头枕包括主头枕和设于主头枕旁侧的侧头枕。车辆座椅还包括头枕调节装置,头枕调节装置包括:侧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其用于调节侧头枕从旁侧包裹头部的角度,包括侧头枕传动机构和与侧头枕连接的侧头枕驱动部件,侧头枕驱动部件与侧头枕传动机构连接;动力源,其与侧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连接,并经侧头枕传动机构和侧头枕驱动部件驱动侧头枕;以及控制器,其与动力源电连接,用于控制动力源。与传统车辆座椅手动调节侧头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能够自动调节侧头枕的位置,满足乘坐人员的舒适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座椅,尤其是具有侧头枕的车辆座椅
技术介绍
现代车辆早已摆脱了作为代步工具的传统概念,设计思想提倡人与车的融合,更加注重人性化。随着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及健康指数越来越看重,对车辆的舒适性和驾车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车辆不仅注重性能安全,而且更加追求个性化的享受和人性化的关怀,这就对车辆的操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CN200420076496. 2公开了一种带侧枕的座椅。其包括靠背、靠背上部的头枕。侧枕通过转轴与头枕连接。在未打开两侧枕时,该座椅与普通座椅相同。当通过转轴打开侧枕后,使用者的头部可以侧靠在侧枕上。然而,在该带侧枕的座椅中, 侧枕通过手动展开,位置单一,不能满足车辆舒适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传统车辆座椅的侧头枕位置不能自动调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其能够自动调节侧头枕的位置,满足乘坐人员的舒适性要求。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车辆座椅,包括靠背和设于所述靠背上方的头枕,所述头枕包括主头枕和设于所述主头枕旁侧的侧头枕,其中,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头枕调节装置,所述头枕调节装置包括侧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侧头枕从旁侧包裹头部的角度,包括侧头枕传动机构和与所述侧头枕连接的侧头枕驱动部件,所述侧头枕驱动部件与侧头枕传动机构连接;动力源,与所述侧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连接,并经所述侧头枕传动机构和所述侧头枕驱动部件驱动所述侧头枕;以及控制器,与所述动力源电连接, 用于控制所述动力源。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所述侧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与所述动力源之间设有接通或隔断动力传递的开关部件,所述开关部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所述动力源包括动力马达、减速机构和驱动轴,所述动力马达的输出轴经减速机构与所述驱动轴相连。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所述动力源的动力马达设置在靠背的下部。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所述减速机构包括与所述动力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蜗杆、与所述蜗杆啮合的蜗轮、与所述蜗轮同轴旋转且固定连接的齿轮以及一体设于所述驱动轴的下部的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所述开关部件包括开关马达、双向丝杆、两个滑块、连杆、两根握杆以及壳体,所述双向丝杆由一根左旋丝杆和一根右旋丝杆连接为一体,所述开关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双向丝杆连接,所述两个滑块分别具有与左旋丝杆和所述右旋丝杆配合的螺纹孔,各握杆的一端经连杆与滑块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两根握杆关于所述驱动轴对称设置,且其形状与所述驱动轴的形状相适配。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头枕的固定板,所述侧头枕驱动部件为置于所述侧头枕内部的侧头枕内板,所述侧头枕内板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所述侧头枕传动机构包括侧头枕连杆、扇形齿轮、丝杆、齿轮、滑块、中间连杆,所述侧头枕连杆与所述开关部件的壳体连接,所述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丝杆上,所述侧头枕传动机构将所述壳体的移动动作转换成所述侧头枕内板的旋转动作,所述侧头枕连杆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在所述扇形齿轮的侧面上,所述扇形齿轮与所述丝杆上的齿轮配合,所述滑块具有与所述丝杆配合的螺纹孔,所述中间连杆铰接在所述滑块和所述侧头枕内板之间。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所述头枕调节装置还包括头枕高度调节机构, 所述头枕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动力源连接的头枕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所述头枕高度调节机构与所述动力源之间也设有所述开关部件。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所述头枕调节装置还包括主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所述主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主头枕从上方包裹头部的角度,所述主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与所述动力源连接。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主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动力源连接的主头枕包裹连杆和主头枕包裹曲杆,所述主头枕包裹曲杆可旋转地内嵌于所述主头枕内。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所述主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与所述动力源之间也设有所述开关部件。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所述侧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的开关部件、所述头枕高度调节机构的开关部件、以及所述主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的开关部件上下对齐,且所述驱动轴依次穿过所述头枕高度调节机构的开关部件、所述侧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的开关部件、以及所述主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的开关部件。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所述靠背的背部设有滑槽,所述侧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的开关部件的壳体、所述头枕高度调节机构的开关部件的壳体、以及所述主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的开关部件的壳体均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与传统的车辆座椅手动调节侧头枕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具有侧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动力源以及控制器,其中,所述侧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侧头枕传动机构和与侧头枕连接的侧头枕驱动部件;所述动力源经所述侧头枕传动机构和所述侧头枕驱动部件驱动所述侧头枕;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动力源,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能够自动调节侧头枕的位置,满足乘坐人员的舒适性要求。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特征以及方面。附图说明图1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2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接通或隔断动力源与侧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头枕高度调节机构、主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之间的各开关部件间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3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接通或隔断动力源与侧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头枕高度调节机构、主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之间各开关部件间的机构间图,其显示了开关部件的接通状态;图4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接通或隔断动力源与侧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头枕高度调节机构、主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之间各开关部件间的机构间图,其显示了开关部件的隔断状态;图5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头枕高度调节机构的机构简图;图6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侧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的第一部分的机构简图;图7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侧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的第二部分的机构简图;图8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主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的机构简图。附图标记说明10靠背12滑槽20固定板102动力马达104蜗杆106蜗轮108齿轮110驱动轴112齿条204头枕支撑杆308侧头枕连杆310扇形齿轮312扇形齿轮支架314丝杆支架316丝杆318滑块320中间连杆322侧头枕内板408主头枕包裹连杆410主头枕包裹曲杆500壳体502开关马达504向丝杆支架506向丝杆508滑块510连杆512握杆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文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包括坐垫、靠背10和头枕等。头枕设于靠背10上方。头枕包括主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辆座椅,包括靠背和设于所述靠背上方的头枕,所述头枕包括主头枕和设于所述主头枕旁侧的侧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头枕调节装置,所述头枕调节装置包括:侧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侧头枕从旁侧包裹头部的角度,包括侧头枕传动机构和与所述侧头枕连接的侧头枕驱动部件,所述侧头枕驱动部件与侧头枕传动机构连接;动力源,与所述侧头枕包裹角度调节机构连接,并经所述侧头枕传动机构和所述侧头枕驱动部件驱动所述侧头枕;以及控制器,与所述动力源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动力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志雄林亦宁宋海红梁智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